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銳參考·對話|曾成功預測中國崛起的他們,如今這樣評價中國的潛力

約翰·奈斯比特是全球著名的未來學家, 曾撰寫《大趨勢》《亞洲大趨勢》《中國大趨勢》等多本著作, 在世界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約翰·奈斯比特在書中曾預測中國的崛起與發展, 毫不諱言對中國的樂觀期待。 近日, 約翰·奈斯比特及其妻子桃莉絲·奈斯比特在奧地利小鎮湖邊的公寓中接受了參考消息記者的採訪。 夫妻倆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自己與中國的淵源,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給自己帶來的震撼, 並坦言為自己預言中國會獲得偉大成就而感到自豪。

約翰·奈斯比特夫婦在奧地利小鎮的寓所中接受採訪(劉向 攝)

十九大傳遞出中共自信

《參考消息》:請問你們二位如何看最近召開的中共十九大?

約翰·奈斯比特:十九大報告十分精彩, 整個報告傳遞出一種自信, 顯現出中國共產黨對自己執政的自信, 也十分坦率, 對於中國的國家發展定位十分明確。

此次會議打開了中國發展的新篇章, 世界也因為中國而發生改變。

過去我們討論國際社會在中國的領導下發生的變化, 但中國在過去很多年在該問題上顯得很低調, 如今可以看出的一點是中國明確地把自己的理念、想法傳遞給世界, 對自己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也十分明確, 並且擁有對發展道路的自信。

中共十九大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從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已經從製造轉向創新, 現在已經在許多新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經濟十分適時地進行了轉型。

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位置, 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 全都發生了改變, 相對於中國的變化, 西方則在衰落。 尤其是在過去幾年, 中國已經邁向國際舞臺的中央,

這一切有著深遠的影響。 西方國家已經在這個世界占主導地位200多年, 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個時代即將結束, 要改變思維定式不容易。

《參考消息》:面對西方對中國的一些批評聲音, 你們為何始終看好中國的發展?

約翰·奈斯比特: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來源於對中國長時間的近距離觀察以及瞭解, 我們在過去很多年內不斷前往中國, 不但對中國的整體發展狀況很瞭解, 甚至對中國的省份、村莊都進行了調研。 在這期間, 我們親身經歷了中國的巨大變化, 感受到中國越來越開放。

自1995年寫《亞洲大趨勢》以來, 我們在寫作中就一直積極看待中國的發展, 而到現今, 這都是正確的。 在《中國大趨勢》中, 我們仍然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樂觀。

那些一直批評中國的人, 很多連中國都沒去過, 根本不瞭解中國。 中國不用太在意西方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導, 西方世界僅占全球17%的人口, 但在新興國家, 對中國的看法就會好很多。 調查也顯示, 中國的國際名聲在變得越來越好。

桃莉絲·奈斯比特:我們認為,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取得這些成就的一個關鍵因素, 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戰略規劃, 中國不可能發展這麼快。

中國共產黨的明確目標是將繁榮帶給國家和人民, 這與人民群眾的目標相符。 他們想要有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他們希望受益於國家的發展。 中國的政治制度關鍵是保持政府自上而下的施政與人民的根本需求之間的平衡。

中國共產黨的目標與人民的利益一致, 這就是中國能得到發展的關鍵。

中國制度有更高的效率

《參考消息》:中國模式為何能打破西方民主思維?

桃莉絲·奈斯比特:過去長期以來, 西方一種既有的思維定式, 就是如果要獲得發展, 就必須擁有西方的民主以及自由的市場經濟, 這樣才有可能創造財富。

中國的經驗證明這個說法錯了, 並且已經過時。 中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並開始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 人民過得比過去都要好。

很多西方國家, 各黨派為了在選舉中獲得權力而相互鬥爭, 最終問題都不能得到解決, 因為不僅政治體制內在鬥爭, 國家與地方之間也有不協調的地方, 這就為改革、發展製造了障礙, 最終難以取得進展。

約翰·奈斯比特:中國的模式很特別,就像培育一片有規劃的森林,森林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由生長,並且在此範圍內能夠獲得安全與穩定。人民對這個設定的範圍並不介意,而且能在這個範圍內享受自由,而這個模式能夠同時提供穩定及安全,在此之內的人們能夠自由地生活,也就會喜愛這樣的模式,而不會感到受拘束。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個讓人們能夠在其中有自由的範圍已經得到極大的拓展,中國制度有更高的效率,這也是我們對中國未來樂觀的原因。

中國在該制度下發展得很好,同時很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中國的歷史文化與西方差異很大。在該體制下,中國可以更快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局面,可以做出及時必要的調整。

創新是中國未來繁榮關鍵動力

《參考消息》:請你們談一談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

約翰·奈斯比特:基礎設施很關鍵,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快速的發展,中國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懂得這是脫貧的關鍵。中國讓8億人口脫貧,除了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讓這麼多人口脫貧。而現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全球發展的一個方向,通過這條路線,為很多國家提供繁榮的機會。

非洲國家已經在中國支持下發展基礎設施並從中獲益,這比照搬西方的民主體制更行之有效,西方對非洲在這方面的建議已被證明並未真正幫助非洲人民。過去非洲人民需要走幾小時路去市場買賣商品,而現在直接體會到現代基礎設施帶來的便利。

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我們在中國城市旅行時常常體驗到,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有的很快通往新建的高科技中心,這是中國戰略規劃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在歐洲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很多反對聲音,例如柏林與維也納機場的相關項目建設,以及美國過時的鐵路系統。

桃莉絲·奈斯比特:創新是中國未來繁榮的關鍵動力,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在機器人製造、綠色能源、高鐵方面,中國引領全球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方面發展快速,機器人製造業與自動化在農業方面將推動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最終難以取得進展。

約翰·奈斯比特:中國的模式很特別,就像培育一片有規劃的森林,森林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由生長,並且在此範圍內能夠獲得安全與穩定。人民對這個設定的範圍並不介意,而且能在這個範圍內享受自由,而這個模式能夠同時提供穩定及安全,在此之內的人們能夠自由地生活,也就會喜愛這樣的模式,而不會感到受拘束。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個讓人們能夠在其中有自由的範圍已經得到極大的拓展,中國制度有更高的效率,這也是我們對中國未來樂觀的原因。

中國在該制度下發展得很好,同時很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中國的歷史文化與西方差異很大。在該體制下,中國可以更快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局面,可以做出及時必要的調整。

創新是中國未來繁榮關鍵動力

《參考消息》:請你們談一談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

約翰·奈斯比特:基礎設施很關鍵,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快速的發展,中國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懂得這是脫貧的關鍵。中國讓8億人口脫貧,除了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讓這麼多人口脫貧。而現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全球發展的一個方向,通過這條路線,為很多國家提供繁榮的機會。

非洲國家已經在中國支持下發展基礎設施並從中獲益,這比照搬西方的民主體制更行之有效,西方對非洲在這方面的建議已被證明並未真正幫助非洲人民。過去非洲人民需要走幾小時路去市場買賣商品,而現在直接體會到現代基礎設施帶來的便利。

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我們在中國城市旅行時常常體驗到,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有的很快通往新建的高科技中心,這是中國戰略規劃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在歐洲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很多反對聲音,例如柏林與維也納機場的相關項目建設,以及美國過時的鐵路系統。

桃莉絲·奈斯比特:創新是中國未來繁榮的關鍵動力,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在機器人製造、綠色能源、高鐵方面,中國引領全球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方面發展快速,機器人製造業與自動化在農業方面將推動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