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妒英才:若此六人不死歷史將改變,他若不死怎會有五胡亂華之辱

天妒英才:若此六人不死歷史將改變, 他若不死怎會有五胡亂華之辱。

一、霍去病 , 終年24歲, 天妒指數★★★★★

大漢王朝自建立以來, 就長期遭受匈奴的侵擾,

“和親”成為處理與匈奴改變關係的首要外交戰略。 到漢武帝時, 開端策劃對匈奴作戰, 以大將軍衛青的功勞首當其衝。 儘管如此, 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動匈奴進攻、大漢防衛的態勢。 西元前123年, 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被武帝封為驃姚校尉, 率八百騎兵在蒼茫大漠奔跑數百里, 以首創的“遠程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 斬敵二千餘人, 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 而霍去病的八百騎兵則全身而返。

西元前121, 漢武帝錄用霍去病為驃騎將軍, 讓他單獨帶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 19歲的統帥霍去病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 打了一場美麗的大迂回戰。 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 一路猛進, 並且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

在這場戰役中, 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戰以逸待勞的匈奴戎行, 一萬精兵僅有三千人回師長安。 而匈奴更是丟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死于戰陣, 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 斬敵八千九百六十, 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

同年夏天, 漢武帝展開克復河西之戰。 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 在祁連山斬敵三萬餘人, 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巨細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合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 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 漢王朝克復了河西平原。

西元前119, 漢武帝發起了規劃空前的“漠北大戰”, 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裡, 一向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

以一萬五千的丟失數量, 殲敵七萬多人, 俘虜匈奴王爺三人, 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 經此一役, “匈奴遠遁, 漠南無王庭”。 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總算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 使我家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 使我婦女無色彩。 “自此之後, 漢匈攻守易勢, 匈奴人自此退出中原。 而這一年的霍去病, 年僅二十二歲。

惋惜的是, 西元前117, 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就逝世了, 如果霍去病不夭亡, 不知道今日中華民族的疆土會延伸到何處。

二、周瑜, 終年36歲, 天妒指數★★★★

周瑜身世士族, 志向遠大, 自幼吃苦讀書, 尤喜兵書。

周瑜和孫策既是好朋友, 又是連襟, 孫策自娶大橋, 周瑜娶小橋。 建安五年, 孫策遇刺, 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

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順暢佔據荊州, 收降劉琮的八萬人馬, 具有大軍數十萬, 實力猛增, 專橫益甚。 揚言要順流而下, 席捲江東。 孫權錄用周瑜為左督, 統軍三萬以抗曹兵。 周瑜不負眾望, 在赤壁大敗曹操, 奠定了鼎足之勢的局面從此聲威大震,

名揚天下。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 西取蜀川, 得蜀而並張魯, 好與馬超結援。 周瑜這一方案, 十分有戰略眼光。 如果這一方案得以實施, 估量就沒前史上就沒有劉備的戲份了, 鼎足之勢或稱兩強爭霸, 惋惜, 周瑜在趕回江陵做出征準備工作的圖中患病, 死于巴丘, 年僅三十六歲。

三、郭嘉,終年37歲,天妒指數★★★★

曹操謀臣集團中,郭嘉無可置疑的排名第一。從征11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為曹操屢獻奇謀,曹操對他的評估是“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尤其是“遺計定江東”的那一出絕唱,更讓人為他的英年早逝不由宣佈“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惋惜郭嘉因年早逝,失去了和諸葛亮同台較量的時機,使得郭嘉與孔明誰更聰明的謎題成了永久的話題。

四、曹沖,終年13歲,天妒指數★★★

曹沖,曹操幼子,三國時期著名的小神童,以稱象為我們所熟知,聰明伶俐,才思敏捷,有成人之智,是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可惜年僅13歲,就病逝了。曹操痛哭流涕,對他其他的兒子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這也給後人猜測曹沖若不死必將繼承曹操衣缽。

五、曹叡,終年35歲,天妒指數★★★

曹叡,魏文帝曹丕長子,是一個很有軍事才幹的皇帝。其在位期間,屢次抵擋諸葛亮北伐、平遼東、征漠北,惋惜35歲就英年早逝,只留得年僅8歲的曹芳托孤給了司馬懿和曹爽兩位大臣。曹爽在手握大權後,任人唯賢,專權亂政,終被司馬氏所篡位,三國歸於晉。如果曹叡能多活20年,估量司馬懿不敢也不能篡位,晉這個朝代或許就不會出現,轉而是大魏王朝。

六、司馬紹,終年27歲,天妒指數★★

晉明帝司馬紹,晉元帝司馬睿長子,東晉第二位皇帝。司馬紹聰慧善斷,明於事理。東晉政權初建時到處是兵荒馬亂,生民塗炭,權臣王敦等又是橫行霸道,東晉政權隨時面臨著毀滅的風險。司馬紹在位期間,憑仗弱勢之中央,成功做到對權臣的制衡。他還在一定程度上調和南渡僑姓與吳姓士族之間的矛盾,穩定時局,使社會出現向安靖開展的趨勢。

惋惜,自古英豪如佳人,不許人世見白頭。太寧三年(325年),司馬紹病逝,終年27歲。若使司馬紹再活三十年,中華民族也不至於墮入之後幾百年的割裂紊亂。

三、郭嘉,終年37歲,天妒指數★★★★

曹操謀臣集團中,郭嘉無可置疑的排名第一。從征11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為曹操屢獻奇謀,曹操對他的評估是“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尤其是“遺計定江東”的那一出絕唱,更讓人為他的英年早逝不由宣佈“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惋惜郭嘉因年早逝,失去了和諸葛亮同台較量的時機,使得郭嘉與孔明誰更聰明的謎題成了永久的話題。

四、曹沖,終年13歲,天妒指數★★★

曹沖,曹操幼子,三國時期著名的小神童,以稱象為我們所熟知,聰明伶俐,才思敏捷,有成人之智,是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可惜年僅13歲,就病逝了。曹操痛哭流涕,對他其他的兒子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這也給後人猜測曹沖若不死必將繼承曹操衣缽。

五、曹叡,終年35歲,天妒指數★★★

曹叡,魏文帝曹丕長子,是一個很有軍事才幹的皇帝。其在位期間,屢次抵擋諸葛亮北伐、平遼東、征漠北,惋惜35歲就英年早逝,只留得年僅8歲的曹芳托孤給了司馬懿和曹爽兩位大臣。曹爽在手握大權後,任人唯賢,專權亂政,終被司馬氏所篡位,三國歸於晉。如果曹叡能多活20年,估量司馬懿不敢也不能篡位,晉這個朝代或許就不會出現,轉而是大魏王朝。

六、司馬紹,終年27歲,天妒指數★★

晉明帝司馬紹,晉元帝司馬睿長子,東晉第二位皇帝。司馬紹聰慧善斷,明於事理。東晉政權初建時到處是兵荒馬亂,生民塗炭,權臣王敦等又是橫行霸道,東晉政權隨時面臨著毀滅的風險。司馬紹在位期間,憑仗弱勢之中央,成功做到對權臣的制衡。他還在一定程度上調和南渡僑姓與吳姓士族之間的矛盾,穩定時局,使社會出現向安靖開展的趨勢。

惋惜,自古英豪如佳人,不許人世見白頭。太寧三年(325年),司馬紹病逝,終年27歲。若使司馬紹再活三十年,中華民族也不至於墮入之後幾百年的割裂紊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