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重磅!“一箭雙星”,北斗導航開啟全球組網!

中國北斗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我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衛星

“中國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11月5日19時45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24顆、第25顆北斗導航衛星, 開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新時代。

什麼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 它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服務於全球使用者, 提供全天候的精准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

北斗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 2000年, 我國建成了北斗一號系統;

第二步, 建成了由14顆組網衛星和32個地面站協同運行的北斗二號系統, 可對亞太地區提供定位導航服務;

第三步, 到2020年前後, 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北斗三號系統, 為全球提供精准的定位導航服務。

根據北斗導航系統官方網站消息:從此次任務起, 我國迎來新一輪北斗組網衛星高密度發射, 截止2018年底, 將發射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 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到2020年, 完成30多顆組網衛星發射, 實現全球服務能力。

導航系統步入“全球時代”

衛星入軌後, 經測試及入網驗證, 可對外提供服務。 此次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首次發射, 將穩步推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 加快北斗系統儘早服務全球, 造福全人類。

2009年, 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經過八年的建設, 在各大系統和眾多參研參試單位共同努力下, 我國全面突破系統核心關鍵技術, 完成地面驗證, 衛星狀態基本固化, 特別是2015至2016年成功發射5顆新一代導航衛星, 完成了在軌驗證。

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首次發射成功將推動北斗系統全球組網的步伐, 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北斗系統的服務品質。 北斗三號系統採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 使得北斗三號比北斗二號在性能上提高1至2倍, 定位精度達到2.5米~5米。 據悉, 北斗三號衛星將增加交互操作信號, 進一步提高導航品質, 並按照國際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及搜索救援服務。

為了進一步加快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步伐, 我國今明兩年將迎來新一輪北斗組網衛星高密度發射。 根據相關發射計畫, 2018年前後我國將再次發射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 服務範圍將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到2020年, 北斗系統將完成30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 實現全球導航服務。

“北斗”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麼具體應用呢?

關於北斗的應用, 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到。 北斗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了北斗的高精度, 我們就可以進行車道級導航,讓行車更加方便;對高層樓宇的位移監測也更加準確及時;能夠讓消防車輛更精確地找到消防栓進行滅火撲救。

他還在CCTV《開講啦》節目向公眾介紹:交管部門應用北斗對長途客車、旅遊客車、危險品的運輸車進行即時監控,與以往同期相比,事故率已經下降了50%。通過北斗導航的地基增強系統,可以為共用單車提供一個虛擬的“電子圍欄”,如果共用單車不在指定位置停放,就會發出提醒。

部分共用單車已經接入北斗系統,便於管理和監測 圖片源自網路

北斗系統還可應用於災害的監測與預防。將北斗終端放在固定位置,衛星可以精確的測量其位置的微量變化。運用此手段可以代替人工監測預警泥石流,為地震預警分析提供更多資料。

北斗導航衛星相比美國的GPS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增加了短報文的功能。平時我們能很輕鬆的收發短信、聽音樂看視頻,是因為我們身邊有足夠多的通信基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幾百米就有一個基站,但是在郊區荒野、或者海上,可能幾十公里才有一個基站,甚至沒有。這種情況下手機就會失去信號,收發短信都難以做到。汶川地震期間,震區通信基站被破壞,指揮中心正是通過北斗衛星短報文功能和搜救隊伍進行聯絡的。

圖為汶川地震期間使用的北斗終端 圖片源自網路

在海上,沒有任何通信基站,手機無法和外界聯絡,長期出海的漁民可以通過北斗終端的短報文功能向家人報平安,遇到危險也可以及時求救。颱風到來時,地面指揮中心還可以通過短報文功能緊急召回遠海捕魚的船隻。北斗終端被漁民親切的稱為“海上媽祖”。

在北斗導航系統背後,是一個強大的科研團隊,更是一個強大的祖國。八萬多人,三百多個研製單位通力合作,用二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四十年的歷程。

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曾說:“我們建設北斗,關鍵在用,只有用的更加深入,更加普及,才是贏家”。隨著北斗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資訊、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國務院發佈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產業規模將達到2400億元。

專家指出,作為人們生活離不開的綜合終端,智慧手機將是北斗“走出去”的好平臺。隨著華為、小米、中興等國產智慧手機在海外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搭載北斗晶片的中國手機也將有望服務更多海外使用者。

為“北斗”點贊!

為中國航太加油!

我們就可以進行車道級導航,讓行車更加方便;對高層樓宇的位移監測也更加準確及時;能夠讓消防車輛更精確地找到消防栓進行滅火撲救。

他還在CCTV《開講啦》節目向公眾介紹:交管部門應用北斗對長途客車、旅遊客車、危險品的運輸車進行即時監控,與以往同期相比,事故率已經下降了50%。通過北斗導航的地基增強系統,可以為共用單車提供一個虛擬的“電子圍欄”,如果共用單車不在指定位置停放,就會發出提醒。

部分共用單車已經接入北斗系統,便於管理和監測 圖片源自網路

北斗系統還可應用於災害的監測與預防。將北斗終端放在固定位置,衛星可以精確的測量其位置的微量變化。運用此手段可以代替人工監測預警泥石流,為地震預警分析提供更多資料。

北斗導航衛星相比美國的GPS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增加了短報文的功能。平時我們能很輕鬆的收發短信、聽音樂看視頻,是因為我們身邊有足夠多的通信基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幾百米就有一個基站,但是在郊區荒野、或者海上,可能幾十公里才有一個基站,甚至沒有。這種情況下手機就會失去信號,收發短信都難以做到。汶川地震期間,震區通信基站被破壞,指揮中心正是通過北斗衛星短報文功能和搜救隊伍進行聯絡的。

圖為汶川地震期間使用的北斗終端 圖片源自網路

在海上,沒有任何通信基站,手機無法和外界聯絡,長期出海的漁民可以通過北斗終端的短報文功能向家人報平安,遇到危險也可以及時求救。颱風到來時,地面指揮中心還可以通過短報文功能緊急召回遠海捕魚的船隻。北斗終端被漁民親切的稱為“海上媽祖”。

在北斗導航系統背後,是一個強大的科研團隊,更是一個強大的祖國。八萬多人,三百多個研製單位通力合作,用二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四十年的歷程。

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曾說:“我們建設北斗,關鍵在用,只有用的更加深入,更加普及,才是贏家”。隨著北斗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資訊、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國務院發佈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產業規模將達到2400億元。

專家指出,作為人們生活離不開的綜合終端,智慧手機將是北斗“走出去”的好平臺。隨著華為、小米、中興等國產智慧手機在海外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搭載北斗晶片的中國手機也將有望服務更多海外使用者。

為“北斗”點贊!

為中國航太加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