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11預警|優惠促銷模式刷屏 貝貝網“刷單”成投訴重災區

還有十天時間, 一年一度的“雙11”盛典便要到來, 早在十月初, 各大電商平臺、社交圈、線下實體店就已經開啟了優惠促銷資訊刷屏模式。 而電商促銷時段瘋狂刺激的購物行為, 也被戲稱為“剁手”。 值得注意的是, 雙11前期貝貝網虛假促銷、惡意刷單引發了消費者集體吐糟。

今年雙11, 打開天貓預售頁面, 幾乎每個店鋪都表示, 預售商品價格低於雙11, 堪稱全年最便宜;滿減、定金膨脹、專屬紅包、優惠券的使用規則和搭配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 在如今的電商行業中, 價格戰的比拼對攻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消費者更為看重的是商品的品質以及平臺的服務能力, 而貝貝網在不斷變革的路上似乎忘記了作為平臺方的初心, 不僅接連被爆出虛假促銷、惡意刷單、私自取消使用者訂單等行為, 更是被協力廠商入駐賣家投訴, 被指濫用權力並擅自刪帖。

據國內知名協力廠商電商投訴平臺——“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使用者對“貝貝網”的投訴,

稱其私自取消訂單, 秒殺商品不發貨。

據李女士稱, 自己於9月12日在貝貝網秒殺小豬佩奇禮盒。 但是, 下單後賣家私自關閉訂單不給發貨, 客服對此只是解釋稱“沒貨”。 不過, 對於客服的解釋李女士並不能接受, 稱這款商品仍在以原價出售, 不存在缺貨的情況。

之後, 客服再次回應稱, 活動不一樣, 19.8元秒殺活動不發貨, 188元正價買便發貨。 對此, 李女士認為這是嚴重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搞秒殺活動完全就是為了賺人氣刷銷量, 人氣賺了, 銷量也刷了, 卻不給發貨。

而後, 貝貝網表示, 已回電用戶告知商品活動庫存有限制, 無法發貨已經退款實付金額,

系統已自動補償一張5元優惠券, 貝貝可再申請一張5元優惠券, 使用者可在需要時候聯繫貝貝申請。

一般情況下, 秒殺是電商平臺為了提升用戶活躍度和銷量的一種方式, 本應該是雙贏, 但在貝貝網這裡卻成為了一種博眼球的手段, 不僅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更是 在一定程度上有造假的嫌疑。 用戶參與秒殺是因為有可觀的需求, 並不是為了5元、10元的優惠券。 相比較下, 這些優惠券完全彌補不了用戶的損失。

哪些交易行為會被判刷單?

而在中國電子商務法草案10月31日第二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 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假宣傳、虛構交易、編造使用者評價等方式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這意味著, 電子商務經營者“刷單”“刷信譽”等行為或被禁止。

不僅僅是虛假的成交行為算刷單, 還有刷收藏刷加購的也請儘量避免。

對此,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方超強(專家微信互動:fang-lawer)律師認為:

對“刷單”商家的同業競爭者而言, “刷單”行為實質上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消費者而言, “刷單”行為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對電商平臺而言, “刷單”行為既是侵權行為也是違約行為, 也正基於此, 電商平臺可以利用平臺規則對“刷單”行為及其商家進行處罰。

而“刷單”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利益驅使,隱蔽優勢帶來的違法成本低;電商平臺的處罰力度不夠。

遏制“刷單”行為可從兩個方面著手加強:加重對於“刷單”行為主體及其負責人的失信成本,將工商查實、法院判決確認的“刷單”行為及其行政處罰等資訊列入個人征信之中;加強平臺與執法部門、司法部門的合作,利用其技術優勢積極向執法部門舉報並移交“刷單”線索,在民事糾紛中,配合法院調查取證,便於被侵權人訴訟維權。加大平臺的監管責任,促使平臺充分利用其技術和資料優勢,加大力度查處“刷單”行為。

國內知名網路消費維權專家、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姚建芳(專家微信互動:yjf8936)分析師給出受了識別電商平臺賣家“刷單”的幾種方式:

(1)看店鋪評分和成立日期

店鋪評分一般沒有造假的成分,但消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店鋪的各項內容指標,從而比較分析出店鋪的真假。一般來說,店鋪成立時間比較長的,相對來說信譽會更好一些。對於新成立的店鋪,如出現大量的成交量和好評,需提高警惕。

(2)看評價數量和交易數量的比例

評價數量和交易數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交易數量龐大,評價數量卻寥寥無幾,這樣的情況通常是因為退貨量大導致的。因為退貨只記交易量,沒有評論,僅有的評價可能都是刷的。

(3)看好評內容

消費者在選擇賣家時,會比較注重好評的數量,真實的好評和刷出來的,其實很好判斷。一般看字數就知道,如果你查看所有的評論,長篇累牘都是好,這樣的好評多半都是刷出來的。

(4)看評價與商品是否相符

除了查看字數,還要特別留心評價的內容。如果仔細查看,會發現不少資訊。有些評價是複製好的,比如你看到的是護膚品,但評價的內容卻說衣服品質不錯。

(5)看曬圖和差評

消費者在查看網店的評價時,可以著重查看配了圖的評價,尤其是一些差評,一般好評會造假,但惡意投訴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因此差評的參考價值比好評高。

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做出改變是必須的,但是也不能忘記作為平臺方最應該承擔的責任。全心全意為使用者著想,是貝貝網目前需要彌補的,否則,再天花亂墜的模式和佈局最後只會成為泡沫。

而“刷單”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利益驅使,隱蔽優勢帶來的違法成本低;電商平臺的處罰力度不夠。

遏制“刷單”行為可從兩個方面著手加強:加重對於“刷單”行為主體及其負責人的失信成本,將工商查實、法院判決確認的“刷單”行為及其行政處罰等資訊列入個人征信之中;加強平臺與執法部門、司法部門的合作,利用其技術優勢積極向執法部門舉報並移交“刷單”線索,在民事糾紛中,配合法院調查取證,便於被侵權人訴訟維權。加大平臺的監管責任,促使平臺充分利用其技術和資料優勢,加大力度查處“刷單”行為。

國內知名網路消費維權專家、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姚建芳(專家微信互動:yjf8936)分析師給出受了識別電商平臺賣家“刷單”的幾種方式:

(1)看店鋪評分和成立日期

店鋪評分一般沒有造假的成分,但消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店鋪的各項內容指標,從而比較分析出店鋪的真假。一般來說,店鋪成立時間比較長的,相對來說信譽會更好一些。對於新成立的店鋪,如出現大量的成交量和好評,需提高警惕。

(2)看評價數量和交易數量的比例

評價數量和交易數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交易數量龐大,評價數量卻寥寥無幾,這樣的情況通常是因為退貨量大導致的。因為退貨只記交易量,沒有評論,僅有的評價可能都是刷的。

(3)看好評內容

消費者在選擇賣家時,會比較注重好評的數量,真實的好評和刷出來的,其實很好判斷。一般看字數就知道,如果你查看所有的評論,長篇累牘都是好,這樣的好評多半都是刷出來的。

(4)看評價與商品是否相符

除了查看字數,還要特別留心評價的內容。如果仔細查看,會發現不少資訊。有些評價是複製好的,比如你看到的是護膚品,但評價的內容卻說衣服品質不錯。

(5)看曬圖和差評

消費者在查看網店的評價時,可以著重查看配了圖的評價,尤其是一些差評,一般好評會造假,但惡意投訴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因此差評的參考價值比好評高。

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做出改變是必須的,但是也不能忘記作為平臺方最應該承擔的責任。全心全意為使用者著想,是貝貝網目前需要彌補的,否則,再天花亂墜的模式和佈局最後只會成為泡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