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一看嚇一跳!這7個炒菜習慣有可能致癌

週末在家, 不少人都喜歡在朋友面前小露兩手, 喜歡做菜的我們一直在追求味道上的突破, 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健康問題。

正確的烹調方式可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味道和營養,

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飲食”, 而錯誤的烹調方式不但讓菜肴“黯然失色”, 還伴隨著致癌的風險。

以下七個致癌的烹飪習慣, 你可能還在堅持!

一、總是煎炸食物

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澱粉類食品,

以及一些蔬菜, 在煎炸、燒烤等高溫(溫度通常超過 120℃)烹調時, 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

其次, 經常吃煎炸食品很可能會引起肥胖, 因為煎炸過的食物一般都是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 雖然可口, 但長期食用難免會對消化系統造成損害,

讓脂肪再體內過度堆積。

當然, 也不是說煎餅炸雞腿等一點都不能吃了, 而是要儘量少吃, 適量攝入。

二、反復用油

秉承著節約的原則, 有些用油量過大的朋友喜歡把前一天用過的油重新收集起來, 保存留待下次炒菜接著用。

這種節約的觀念雖然值得稱讚, 但不應該用在食用油上, 因為用過的油當中含有上次煎炸時各種殘留的有害物質。

用過的油迴圈再用, 持續受熱, 將會繼續產生一些致癌物, 比如有名的「苯並芘」——這是國際上公認的一種致癌物質。 此外, 因為用過的油很可能已經發生氧化, 假如保存不當將會引起油變質。

三、放鹽太多

吃太多鹽並不只是升高血壓這麼簡單。

鹽放太重不但會影響菜式的味道, 還會增加胃癌的患病風險, 其致癌的原因之一, 有可能是食鹽的高滲透壓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從而引起後續的一系列病理變化。

此外,鹽吃太多還會引起血壓的升高,影響人體內鈣的代謝,增加鈣的流失從而增加骨質疏鬆的患病風險。所以口味太重,從健康角度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四、不刷鍋

我們在炒菜的時候,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丙烯醯胺就越多,而丙烯醯胺是一種2類致癌物,可導致多種器官的腫瘤。

炒菜油溫越高,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生的有毒和致癌物往往也會越多。

另外,如果我們把食物烤焦了,或者做菜之前不刷鍋或刷鍋不乾淨,鍋表面上殘留的“鍋垢”在加熱的時候也會產生有毒的物質。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故意把食物烤焦,這樣嘗起來會更加香脆可口,但其實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能避免則避免。

五、不開油煙機

不開油煙機無非是為了省電,但這樣做的代價往往是那點電費所無法支付的。

有些人炒菜不愛開油煙機,或者炒完菜立刻關閉油煙機,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食用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油鹽中含有許多刺激性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損害呼吸系統,皮膚等健康,嚴重時會引起噁心、頭暈等症狀,這種症狀被稱為“醉油綜合征”。

而本身就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油煙的環境下可能會加重病情,引發哮喘和炎症等疾病,並有可能誘發肺癌。

六、鍋冒煙才放菜

新手做菜,總是等到鍋裡冒煙才把食材放進去,而最後的成品往往不盡人意。

我們現在使用的食用油大多是精煉油,煙點比較高。開始冒煙的時候,說明油溫已經挺高了。

油溫太高,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營養或鮮味的流失。

七、食用未經精煉的油

有些人喜歡實用未經精煉的毛油,例如一些「土榨油」,這類油因其天然未加工的緣故,深受不少愛健康人士的青睞。

“初榨油”聽起來比精煉油健康,但其實未必!由於這些油未經過精煉加工處理,雜質多、煙點低,稍微一加熱就濃煙滾滾,而油煙的危害,上面也已經有所提及。

如何做菜更健康?

七點建議分享給大家

不良的烹飪習慣讓癌症逐步逼近,根據上面指出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調整,從而降低患癌的風險:

1、多蒸煮燉,少煎炸烤

油脂攝入量過多是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減少油的使用量,注意控制時間、溫度,多使用蒸、燉、煮等健康烹調方式,不但保持食物原有的鮮味,而且更營養,更健康。

2、用新鮮的油烹調菜式

上面提及到,“隔夜油”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使用過的食用油一定要更換,每天堅持用新鮮的油烹調食物,可把患癌的風險降到最低。

3、口味不宜過重,少放鹽。

鹽吃太少或吃太多都對健康無益,在生活中其實可用其他調味料來替代鹽,比如醬油和雞精等。

4、控制火候

不要等到鍋裡的油明顯冒煙了才放菜進去炒;控制火候,不要把菜炒糊,也可以考慮先焯後炒、水煮或蒸的方法,黃瓜、番茄、生菜等,則可以清洗後生吃。

5、記得刷鍋

鍋垢是一種有害的致癌物質,加熱後毒性更大,所以在做菜之前一定先把鍋刷乾淨,去除鍋表面上的污垢

6、打開油煙機

炒菜的時候記得及時打開抽油煙機,做完飯也不要馬上關抽油煙機,直到把廚房裡的油煙味散盡。

7. 選擇合適的烹飪油

高溫爆炒煎炸可考慮用棕櫚油、椰子油、一級花生油;涼拌可以用橄欖油;普通炒菜可以選用常見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

生活中,也要留意這些致癌食品

除了錯誤的烹飪習慣引起的致癌風險外,某些特製過的食物也容易致癌,以下這些食品雖然味道鮮美,但對健康無益哦:

醃制食品

鹹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鹹蛋、鹹菜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儘量少吃。

薰制食品

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熏豆腐乾等含苯並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

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咖啡燒焦後,苯並芘會增加20倍。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因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

黴變物質

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黴變,被黴菌污染後會產生致癌毒草素——黃麴黴菌素。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致癌物。

飲食健康,不僅要注重食物本身的營養,而且在烹調方式、烹調習慣上也應該有所考慮,畢竟吃進去除了食物,還有一份健康,一份責任。

此外,鹽吃太多還會引起血壓的升高,影響人體內鈣的代謝,增加鈣的流失從而增加骨質疏鬆的患病風險。所以口味太重,從健康角度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四、不刷鍋

我們在炒菜的時候,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丙烯醯胺就越多,而丙烯醯胺是一種2類致癌物,可導致多種器官的腫瘤。

炒菜油溫越高,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生的有毒和致癌物往往也會越多。

另外,如果我們把食物烤焦了,或者做菜之前不刷鍋或刷鍋不乾淨,鍋表面上殘留的“鍋垢”在加熱的時候也會產生有毒的物質。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故意把食物烤焦,這樣嘗起來會更加香脆可口,但其實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能避免則避免。

五、不開油煙機

不開油煙機無非是為了省電,但這樣做的代價往往是那點電費所無法支付的。

有些人炒菜不愛開油煙機,或者炒完菜立刻關閉油煙機,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食用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油鹽中含有許多刺激性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損害呼吸系統,皮膚等健康,嚴重時會引起噁心、頭暈等症狀,這種症狀被稱為“醉油綜合征”。

而本身就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油煙的環境下可能會加重病情,引發哮喘和炎症等疾病,並有可能誘發肺癌。

六、鍋冒煙才放菜

新手做菜,總是等到鍋裡冒煙才把食材放進去,而最後的成品往往不盡人意。

我們現在使用的食用油大多是精煉油,煙點比較高。開始冒煙的時候,說明油溫已經挺高了。

油溫太高,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營養或鮮味的流失。

七、食用未經精煉的油

有些人喜歡實用未經精煉的毛油,例如一些「土榨油」,這類油因其天然未加工的緣故,深受不少愛健康人士的青睞。

“初榨油”聽起來比精煉油健康,但其實未必!由於這些油未經過精煉加工處理,雜質多、煙點低,稍微一加熱就濃煙滾滾,而油煙的危害,上面也已經有所提及。

如何做菜更健康?

七點建議分享給大家

不良的烹飪習慣讓癌症逐步逼近,根據上面指出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調整,從而降低患癌的風險:

1、多蒸煮燉,少煎炸烤

油脂攝入量過多是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減少油的使用量,注意控制時間、溫度,多使用蒸、燉、煮等健康烹調方式,不但保持食物原有的鮮味,而且更營養,更健康。

2、用新鮮的油烹調菜式

上面提及到,“隔夜油”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使用過的食用油一定要更換,每天堅持用新鮮的油烹調食物,可把患癌的風險降到最低。

3、口味不宜過重,少放鹽。

鹽吃太少或吃太多都對健康無益,在生活中其實可用其他調味料來替代鹽,比如醬油和雞精等。

4、控制火候

不要等到鍋裡的油明顯冒煙了才放菜進去炒;控制火候,不要把菜炒糊,也可以考慮先焯後炒、水煮或蒸的方法,黃瓜、番茄、生菜等,則可以清洗後生吃。

5、記得刷鍋

鍋垢是一種有害的致癌物質,加熱後毒性更大,所以在做菜之前一定先把鍋刷乾淨,去除鍋表面上的污垢

6、打開油煙機

炒菜的時候記得及時打開抽油煙機,做完飯也不要馬上關抽油煙機,直到把廚房裡的油煙味散盡。

7. 選擇合適的烹飪油

高溫爆炒煎炸可考慮用棕櫚油、椰子油、一級花生油;涼拌可以用橄欖油;普通炒菜可以選用常見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

生活中,也要留意這些致癌食品

除了錯誤的烹飪習慣引起的致癌風險外,某些特製過的食物也容易致癌,以下這些食品雖然味道鮮美,但對健康無益哦:

醃制食品

鹹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鹹蛋、鹹菜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儘量少吃。

薰制食品

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熏豆腐乾等含苯並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

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咖啡燒焦後,苯並芘會增加20倍。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因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

黴變物質

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黴變,被黴菌污染後會產生致癌毒草素——黃麴黴菌素。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致癌物。

飲食健康,不僅要注重食物本身的營養,而且在烹調方式、烹調習慣上也應該有所考慮,畢竟吃進去除了食物,還有一份健康,一份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