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日清明|南方持續強到暴雨,請足夠重視倒藻、轉水、底質惡化等殺手!

廣告

清明節超10省區市雨紛紛明起南方雨勢加強

今天(4日)我國進入清明節氣, 北京、河北、廣西等超過10省區市將迎來“清明雨”。 伴隨著降雨, 華北、黃淮等地氣溫將有所回落。 明天長江中下游一帶雨勢將有所增強, 湖北、安徽等地將遭暴雨。

清明假期首日, 全國大部以晴朗開場, 但假期第二天開始雨水逐漸鋪展開。 監測資料顯示, 4月3日8時至4日6時, 新疆北部、青海東南部等地出現1~5毫米降雪或雨夾雪, 西北地方東部、華北西部、黃淮中西部、江漢、西南地區等地出現小雨, 雲南西部和南部、重慶中北部等地出現中到大雨。

清明超10省區市雨紛紛華北黃淮氣溫降, 圖為昨天交警在雨中疏導交通

今天是清明節, 詩句有雲“清明時節雨紛紛”, 北京、河北、廣西等超過10省區市將迎來“清明雨”。 中央氣象臺預計, 4日08時至5日08時, 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區、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北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 其中, 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的局地有大雨(25~35毫米)。

新疆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等地有4~6級風。

昨天, 新疆北部出現3~8毫米的降雨或雨夾雪, 其中伊黎河穀和天山北部局地降水量有10~22毫米;預計, 今天白天到夜間, 新疆北部仍有小雨或雨夾雪, 當地需防範混合型洪水。

明後天, 北方大部將基本恢復晴好天氣, 但長江中下游一帶的降雨將增強, 湖北、安徽等地將遭遇暴雨。 預計5日至6日, 黃淮南部、江淮、江漢及江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 其中, 湖北東部、蘇皖中南部、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50~80毫米), 上述部分地區並伴有雷電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伴隨著降雨, 今天山西、河南、山東等華北、黃淮和江淮地區將出現降溫, 大部地區最高氣溫回落至20℃或以下,

天氣變得陰涼。 像鄭州等地, 今天最高氣溫將跌至15℃左右。

清明連續陰雨天, 請足夠重視水產養殖殺手

陰雨天尤其是連續陰雨天會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 不過很多養殖戶並沒有認識到其危害性。

1、光合作用的缺失引發倒藻、轉水等, 造成水體中生物放氧能力減弱並降低, 進而引起魚蝦蟹缺氧、暗浮、泛塘等。

2、表層水溫的持續下降造成魚蝦蟹游向底部, 因為魚蝦蟹生理的第一選擇是溫度, 由於底溫高於表層水溫, 這樣就造成底部養殖密度的升高, 耗氧會急劇增加, 會遭受聚毒層硫化氫、氨氮等毒素侵害, 引發亞健康狀態和慢性中毒症狀。

3、陰雨天會造成甲藻、裸藻等有害藻類大量繁殖, 因為陰雨天讓有益藻類不宜繁殖生長, 所以有害藻類在惡化環境中爆發增長。

4、陰雨天會引發魚蝦蟹等的鈣缺失,因為沒有藻類呼吸引起PH值不斷下降,加上又沒有光合作用,所以魚蝦蟹對鈣的吸收能力和轉化能力降低,造成活力下降,生長緩慢。

5、連續陰雨天造成池塘水位急劇上升,淹沒塘邊的旱草形成腐爛,造成大量的草毒素進入養殖水體。

6、由於陰雨天水產動物採食量不穩定,所以投餌後造成殘餌快速增加,引發水質嚴重惡化。

7、連續陰雨天造成革蘭氏陰性菌的大量爆發,形成腐皮、爛身、爛尾、腸炎等疾病的大量發生。

陰雨天因為水生態環境很脆弱,所以養殖戶要做到以下幾點:

禁止使用強氧化劑和還原劑改底調水,因為會造成底部微生物大量崩潰,引起菌毒素的巨量增加,引起水產動物的肝臟壞死及中毒性缺氧死亡。

禁止使用微生態製劑。

慎用有機酸類產品,因為水體PH值較低。

2017年4月海南、江蘇、浙江、河北、遼寧等水產養殖重地病害預測預報

海南省

4月份我省氣溫逐漸回升,預測海水平均溫度28℃。養殖生產者應積極做好養殖病害的預防工作,加強養殖管理。

一、水產養殖可能發生的病害

1.羅非魚:易發水黴病、腸炎病和車輪蟲病。重點關注文昌、瓊海、儋州等羅非魚養殖密集區域。

2.對蝦:易發白斑綜合征、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重點關注文昌、瓊海、東方、三亞和儋州等對蝦苗種繁育及養殖區域。

3.石斑魚:易發寄生蟲病(如魚蛭和刺激隱核蟲病等)、虹彩病毒病和病毒性神經壞死病。重點關注三亞、文昌、海口南港區、萬寧小海、陵水新村及黎安港等石斑魚養殖密集區域。

4.卵形鯧鯵(金鯧魚):易發細菌病和寄生蟲病。重點關注臨高後水灣、澄邁、昌江海尾和三亞等金鯧魚養殖密集區域。

5.方斑東風螺可能發生細菌病:珍珠貝可能有黑殼病;藻類可能有腐爛病;爬行類可能有腸炎病等。

6.網箱養殖密集區域易發生藻類大面積爆發導致魚類死亡等現象:進入4月份,隨著氣溫回升,養殖密集區域營養鹽豐富,有利於有害藻類大量繁殖,易引發赤潮等災害。重點關注臨高後水灣、陵水新村黎安港、萬寧小海等網箱養殖密集的港灣區域。

二、防治措施

1.羅非魚病害防治:

羅非魚苗種運輸、投放過程中應避免魚體損傷,降低水黴病的發病率。投放前可用3%~5%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進行消毒處理,減少車輪蟲病、水黴病的發生。治療車輪蟲病時,用0.7毫克/升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

2.對蝦病毒病和蝦肝腸胞蟲病害防治: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在預防。

(1)加強苗種檢驗檢疫;

(2)苗種投放前,做好蝦池清淤、消毒和調水等工作;養殖過程中應保持水質清潔,適時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

(3)可拌維生素C、E和免疫增強劑等進行投喂,增強對蝦的抗病力;

(4)提倡魚蝦混養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3.石斑魚病毒病重在預防,應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苗種檢驗檢疫,應選用不攜帶病毒的苗種;

(2)降低養殖密度,合理投喂;

(3)定期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

(4)定期投喂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增強魚體的抵抗力;

4.網箱養殖魚類細菌病防治:

(1)注意餌料的品質和投喂方法。建議使用配合顆粒飼料,儘量不用冰鮮餌料。

(2)遇到高溫悶熱天氣,儘量少投喂,同時添加多維、中草藥製劑等,增強魚體免疫力。

(3)應定期對水體消毒。

(4)病害發生後,應儘快組織病害防治員深入調查,確定病原,科學用藥。

5.預防刺激隱核蟲病:

(1)網箱養殖區域應合理設置,使水體交換通暢,適當降低養殖密度;

(2)儘量投喂配合飼料,減少冰鮮雜魚投喂量;

(3)病害嚴重時,可採用淡水充氧浸泡魚體25~30分鐘或者將發病網箱移到水體流動較好、清潔的區域暫養,有效緩解刺激隱核蟲病引起的危害和死亡。

6.為了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應對有害藻類大面積爆發造成的危害,養殖密集的港灣區域的養殖戶應儘快出售達到商品規格的魚,有效減少存塘量,降低養殖密度,保持該區域水流通暢、水體清潔。

江蘇省

4月份進入春季,氣溫水溫逐漸升高,全省養殖水溫一般在10-20℃。氣溫多變,早晚溫差大,陰雨天氣多,水體環境變化大。各養殖品種陸續開始放苗,各地應做好池塘、苗種的消毒和養殖池塘水質調控。

一、病情預測

1、草魚、鰱、鱅等淡水魚類:易發水黴病、赤皮病,以及車輪蟲、斜管蟲等寄生蟲病,重點關注省內淡水魚主養區。

2、鯽魚:易發豎鱗病,重點關注鹽城、泰州地區。

3、鯉科魚類:易發鯉春病毒血症,重點關注徐州、連雲港、宿遷地區。

二、防治措施

1、水黴病

(1)除去池底過多的淤泥,並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抗病力,盡可能避免魚體受傷。

(3)患病早期及時處理,外用含碘消毒劑,或用8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內服國標漁用抗生素防止細菌繼發感染。

2、赤皮病、豎鱗病

預防:(1)徹底清塘。(2)在捕撈、運輸和放養等操作過程中,儘量避免魚體受傷。(3)魚種放養前,可用3%-4%濃度的食鹽水浸泡5-15min;或濃度10mg/L漂白粉浸洗15-30min。

治療:(1)可選用雙黃苦參散等中草藥治療,用法用量按使用說明書進行。(2)使用喹諾酮類藥物進行治療,用量為100-200毫克/每千克魚體·天,連喂3-5天。

3、車輪蟲、斜管蟲病

做好清塘消毒工作,魚種放養前,可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洗魚種5-10分鐘;投喂營養豐富的飼料,提高魚體免疫力。治療可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品質比為5:2)全池潑灑,使池水中含量為0.7mg/L。

4、鯉春病毒血症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重在預防。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加強綜合預防措施,通過連續監測,及早發現並進行隔離或撲殺,防止疾病爆發。疾病流行季節每半月全池潑灑10%聚維酮碘溶液,平時投喂免疫增強劑增強魚體抵抗力可有效預防。

浙江省

4月份天氣轉暖,氣溫水溫明顯升高,魚類攝食活動增加,殘餌增多,容易滋生細菌,養殖生物發病率會有所上升,以細菌性疾病、水黴病較多。

一、病情預測

1、南美白對蝦:易發生急性肝胰腺壞死病(早期死亡綜合征)等,重點關注浙東對蝦大棚養殖區域。

2、海水魚類:易發生水黴病、內臟白點病,重點關注浙東、浙南海水網箱養殖區域。

3、淡水魚類:易發赤皮病、爛鰓病、水黴病及寄生蟲病,重點關注浙北、浙中、浙東淡水養殖區域。

4、甲魚:易發腐皮病、潰爛病等細菌性疾病,重點關注浙北、浙中甲魚養殖區域。

二、防治措施

(一)預防措施

1、南美白對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病(早期死亡綜合征)

盡可能選擇健康的經過檢疫的蝦苗;保持水體潔淨,每10天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對池水潑灑消毒一次,減少池中致病菌。

2、海水魚類水黴病

魚種放養時,用2%-3%食鹽藥浴10-15分鐘。養殖過程中應注意操作,以防魚體受傷感染;可適量投喂魚用多維,增強免疫力。

3、淡水魚類赤皮病、爛鰓病、水黴病、寄生蟲病

放養前徹底清塘、曝曬;水體定期消毒;對魚苗做好消毒工作。

4、甲魚腐皮病、潰爛病

外塘甲魚經過冬眠期消耗後,體質較差,開春後易感染疾病,應注意水體定時消毒;同時適當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免疫增強劑等,以增強體質。

(二)治療措施

淡水魚類細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國標漁用含氯、含碘消毒劑消毒,結合氟苯尼考粉、甲碸黴素粉等國標漁用抗生素藥物內服治療;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原生蟲病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治療;中華鰠病、錨頭鰠病等寄生蟲病可用精緻敵百蟲粉用水溶解後均勻潑灑池塘。

甲魚腐皮病、潰爛病,發病時水體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投放藥物氟苯尼考和維生素C。

河北省

4月份,全省氣溫和水溫開始回升,但水溫仍較低。在經過越冬後,水生動物體質虛弱,容易受到病害生物的侵襲,應加強飼養管理。根據近兩年同期全省水產養殖病情測報監測資料,4月份要重點關注虹鱒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魚類水黴病等。

一、病情預測

1.鯉、草、鰱、鱅等淡水魚類:易發生水黴病、赤皮病、豎鱗病等。重點關注河北省內陸區域。

2.虹鱒魚:易發生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發病水溫為8~15℃。重點關注河北省太行山、燕山區域。

3.牙鮃、大菱鮃等海水魚類:易發生腸炎病。重點關注河北省沿海區域。

二、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

(1)做好池塘消毒,儘量清除池塘淤泥中存有的病原微生物;做好苗種消毒,防止苗種帶入病原微生物;引進苗種應檢疫,從源頭控制病原。

(2)對於鯉、草魚、鰱、鱅等淡水魚類水黴病、赤皮病、豎鱗病,放養前應做好清塘和工具消毒;在拉網運輸和投放魚種時,小心操作,儘量避免碰傷魚體,入池前用高錳酸鉀或食鹽水浸泡魚體消毒。

(3)對於牙鮃、大菱鮃等海水魚類腸炎病,加大換水量,調控水質,改善飼養環境;投喂潔淨的配合餌料;降低飼養密度。

(4)提高飼料品質,在飼料中加入免疫增強劑等提高魚類抗病力。

2.治療措施

(1)對於已患水黴病的魚,可用食鹽水或水黴淨浸泡魚體,同時對池塘用氯製劑或生石灰對水體消毒。

(2)對於已患赤皮病、豎鱗病的魚,可投喂氟苯尼考或恩諾沙星藥餌,同時用氯製劑或生石灰等對水體消毒。

(3)對於虹鱒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應對發病池塘及相鄰池塘進行隔離,可用聚維酮碘對水體持續消毒7天,間隔5天,再連續消毒7天,並投喂免疫增強劑及抗病毒藥物,防止病情擴大;養殖用水禁止外放,養殖工具嚴禁交叉使用,對病魚實行隔離飼養,死魚深埋;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病情。

(4)對於牙鮃、大菱鮃等海水魚類腸炎病,發病時停食1~2天,可投喂恩諾沙星粉或氟苯尼考粉等抗菌藥餌治療。

遼寧省

4月份天氣逐漸轉暖,海、淡水養殖品種結束越冬期,注意越冬池池水老化及池底的變化,同時據水溫升高適當投餌以增強越冬魚類的體質。生產中,應結合遠期天氣預報,合理安排清池、分池時間。

一、警惕病害

1、鯉魚、鯽魚、鰱鱅魚、草魚:易發生水黴病、豎鱗病(俗稱白毛病)、鰓黴病、赤皮病。重點關注省內主養區和高密度精養區。

2、大菱鮃:易發生細菌性疾病及寄生蟲性疾病。重點關注葫蘆島工廠化養殖區。

3、虹鱒魚:易發生細菌性疾病及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症。重點關注葫蘆島、本溪、丹東養殖區。

4、鱘魚:易發生水黴病。重點關注鞍山養殖區。

5、羅非魚:易發生水黴病。重點關注朝陽養殖區。

6、觀賞魚:易發生水黴病、孢子蟲病、錨頭蚤病。重點關注鞍山、遼陽養殖區。

7、海參:易發生腫嘴病及腐皮綜合症。重點關注沿海養殖地區。

二、防治措施:

4月份引發各種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養殖品種的環境(水質)和養殖品種的內在因素(體質)。

1、注意天氣:據遼寧省氣象局預測,春季(3∽5月)全省降水量為113∽123mm,較常年(102.9mm)偏多1∽2成,其中大連、撫順、營口和鐵嶺地區偏少1∽2成,其他地區偏多1∽2成。全省平均氣溫為9.5∽10.4℃,較常年(9.4℃)偏高0.1~1.0℃。

2、調節水質:越冬後的養殖池池水老化,池底污染也較重,魚池水質多為酸性,PH值6左右,不利於魚類生長。此時應加注新水或用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同時潑灑生石灰改良底質。

3、加強營養:越冬後的養殖品種體質非常虛弱,易因環境的變化發生各種疾病。因此應儘快恢復越冬品種體質,以增強抗病能力。當水溫達10℃以上時,就要及時馴化投餌。投餌開始時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最好在中午,因此時水溫高,魚大部分都上來找食。餌料以配合精碎料或配合顆粒料為好,投餌量視魚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隨著水溫升高,魚的活動量增大,魚的食量也漸漸增大,投喂逐步轉入正常。投喂時,最好在餌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C和維生素E,對增強魚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很有作用。

4、注意海參應激反應:4月份,河流融冰的“桃花水”大量注入沿海,海水尤其是河口水域鹽度會大幅度降低,一些陸源性污染物增加,切勿盲目換水。要等沿海水質好轉,溫度、鹽度、pH值等理化指標穩定後再酌情換水。有底部微孔充氣的池塘,在晴天的中午適當開機,增加池底氧氣,消除硫化氫、氨氮等有毒有害氣體,同時潑灑微生物調節水質。

5、春季養殖品種苗種投放、轉塘時,儘量避免魚體受傷,防止魚體感染引發疾病。

6、外購和自有苗種,一定要有苗種檢疫證明,做到源頭管控,杜絕放養攜帶病原的不健康苗種。

轉載聲明

本文由中國水產頻道根據中國天氣網、康潔藥業、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整理而成。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廣告

徵稿

zhenggao

水產前沿”誠征原創稿件,歡迎任何涉及水產的原創獨家好稿(請勿一稿多投,請勿抄襲),也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聯繫郵箱:wx@fishfirst.cn

稿件或線索一經採用,均有酬謝

所以有害藻類在惡化環境中爆發增長。

4、陰雨天會引發魚蝦蟹等的鈣缺失,因為沒有藻類呼吸引起PH值不斷下降,加上又沒有光合作用,所以魚蝦蟹對鈣的吸收能力和轉化能力降低,造成活力下降,生長緩慢。

5、連續陰雨天造成池塘水位急劇上升,淹沒塘邊的旱草形成腐爛,造成大量的草毒素進入養殖水體。

6、由於陰雨天水產動物採食量不穩定,所以投餌後造成殘餌快速增加,引發水質嚴重惡化。

7、連續陰雨天造成革蘭氏陰性菌的大量爆發,形成腐皮、爛身、爛尾、腸炎等疾病的大量發生。

陰雨天因為水生態環境很脆弱,所以養殖戶要做到以下幾點:

禁止使用強氧化劑和還原劑改底調水,因為會造成底部微生物大量崩潰,引起菌毒素的巨量增加,引起水產動物的肝臟壞死及中毒性缺氧死亡。

禁止使用微生態製劑。

慎用有機酸類產品,因為水體PH值較低。

2017年4月海南、江蘇、浙江、河北、遼寧等水產養殖重地病害預測預報

海南省

4月份我省氣溫逐漸回升,預測海水平均溫度28℃。養殖生產者應積極做好養殖病害的預防工作,加強養殖管理。

一、水產養殖可能發生的病害

1.羅非魚:易發水黴病、腸炎病和車輪蟲病。重點關注文昌、瓊海、儋州等羅非魚養殖密集區域。

2.對蝦:易發白斑綜合征、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重點關注文昌、瓊海、東方、三亞和儋州等對蝦苗種繁育及養殖區域。

3.石斑魚:易發寄生蟲病(如魚蛭和刺激隱核蟲病等)、虹彩病毒病和病毒性神經壞死病。重點關注三亞、文昌、海口南港區、萬寧小海、陵水新村及黎安港等石斑魚養殖密集區域。

4.卵形鯧鯵(金鯧魚):易發細菌病和寄生蟲病。重點關注臨高後水灣、澄邁、昌江海尾和三亞等金鯧魚養殖密集區域。

5.方斑東風螺可能發生細菌病:珍珠貝可能有黑殼病;藻類可能有腐爛病;爬行類可能有腸炎病等。

6.網箱養殖密集區域易發生藻類大面積爆發導致魚類死亡等現象:進入4月份,隨著氣溫回升,養殖密集區域營養鹽豐富,有利於有害藻類大量繁殖,易引發赤潮等災害。重點關注臨高後水灣、陵水新村黎安港、萬寧小海等網箱養殖密集的港灣區域。

二、防治措施

1.羅非魚病害防治:

羅非魚苗種運輸、投放過程中應避免魚體損傷,降低水黴病的發病率。投放前可用3%~5%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進行消毒處理,減少車輪蟲病、水黴病的發生。治療車輪蟲病時,用0.7毫克/升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

2.對蝦病毒病和蝦肝腸胞蟲病害防治: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在預防。

(1)加強苗種檢驗檢疫;

(2)苗種投放前,做好蝦池清淤、消毒和調水等工作;養殖過程中應保持水質清潔,適時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

(3)可拌維生素C、E和免疫增強劑等進行投喂,增強對蝦的抗病力;

(4)提倡魚蝦混養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3.石斑魚病毒病重在預防,應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苗種檢驗檢疫,應選用不攜帶病毒的苗種;

(2)降低養殖密度,合理投喂;

(3)定期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

(4)定期投喂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增強魚體的抵抗力;

4.網箱養殖魚類細菌病防治:

(1)注意餌料的品質和投喂方法。建議使用配合顆粒飼料,儘量不用冰鮮餌料。

(2)遇到高溫悶熱天氣,儘量少投喂,同時添加多維、中草藥製劑等,增強魚體免疫力。

(3)應定期對水體消毒。

(4)病害發生後,應儘快組織病害防治員深入調查,確定病原,科學用藥。

5.預防刺激隱核蟲病:

(1)網箱養殖區域應合理設置,使水體交換通暢,適當降低養殖密度;

(2)儘量投喂配合飼料,減少冰鮮雜魚投喂量;

(3)病害嚴重時,可採用淡水充氧浸泡魚體25~30分鐘或者將發病網箱移到水體流動較好、清潔的區域暫養,有效緩解刺激隱核蟲病引起的危害和死亡。

6.為了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應對有害藻類大面積爆發造成的危害,養殖密集的港灣區域的養殖戶應儘快出售達到商品規格的魚,有效減少存塘量,降低養殖密度,保持該區域水流通暢、水體清潔。

江蘇省

4月份進入春季,氣溫水溫逐漸升高,全省養殖水溫一般在10-20℃。氣溫多變,早晚溫差大,陰雨天氣多,水體環境變化大。各養殖品種陸續開始放苗,各地應做好池塘、苗種的消毒和養殖池塘水質調控。

一、病情預測

1、草魚、鰱、鱅等淡水魚類:易發水黴病、赤皮病,以及車輪蟲、斜管蟲等寄生蟲病,重點關注省內淡水魚主養區。

2、鯽魚:易發豎鱗病,重點關注鹽城、泰州地區。

3、鯉科魚類:易發鯉春病毒血症,重點關注徐州、連雲港、宿遷地區。

二、防治措施

1、水黴病

(1)除去池底過多的淤泥,並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抗病力,盡可能避免魚體受傷。

(3)患病早期及時處理,外用含碘消毒劑,或用8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內服國標漁用抗生素防止細菌繼發感染。

2、赤皮病、豎鱗病

預防:(1)徹底清塘。(2)在捕撈、運輸和放養等操作過程中,儘量避免魚體受傷。(3)魚種放養前,可用3%-4%濃度的食鹽水浸泡5-15min;或濃度10mg/L漂白粉浸洗15-30min。

治療:(1)可選用雙黃苦參散等中草藥治療,用法用量按使用說明書進行。(2)使用喹諾酮類藥物進行治療,用量為100-200毫克/每千克魚體·天,連喂3-5天。

3、車輪蟲、斜管蟲病

做好清塘消毒工作,魚種放養前,可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洗魚種5-10分鐘;投喂營養豐富的飼料,提高魚體免疫力。治療可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品質比為5:2)全池潑灑,使池水中含量為0.7mg/L。

4、鯉春病毒血症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重在預防。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加強綜合預防措施,通過連續監測,及早發現並進行隔離或撲殺,防止疾病爆發。疾病流行季節每半月全池潑灑10%聚維酮碘溶液,平時投喂免疫增強劑增強魚體抵抗力可有效預防。

浙江省

4月份天氣轉暖,氣溫水溫明顯升高,魚類攝食活動增加,殘餌增多,容易滋生細菌,養殖生物發病率會有所上升,以細菌性疾病、水黴病較多。

一、病情預測

1、南美白對蝦:易發生急性肝胰腺壞死病(早期死亡綜合征)等,重點關注浙東對蝦大棚養殖區域。

2、海水魚類:易發生水黴病、內臟白點病,重點關注浙東、浙南海水網箱養殖區域。

3、淡水魚類:易發赤皮病、爛鰓病、水黴病及寄生蟲病,重點關注浙北、浙中、浙東淡水養殖區域。

4、甲魚:易發腐皮病、潰爛病等細菌性疾病,重點關注浙北、浙中甲魚養殖區域。

二、防治措施

(一)預防措施

1、南美白對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病(早期死亡綜合征)

盡可能選擇健康的經過檢疫的蝦苗;保持水體潔淨,每10天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對池水潑灑消毒一次,減少池中致病菌。

2、海水魚類水黴病

魚種放養時,用2%-3%食鹽藥浴10-15分鐘。養殖過程中應注意操作,以防魚體受傷感染;可適量投喂魚用多維,增強免疫力。

3、淡水魚類赤皮病、爛鰓病、水黴病、寄生蟲病

放養前徹底清塘、曝曬;水體定期消毒;對魚苗做好消毒工作。

4、甲魚腐皮病、潰爛病

外塘甲魚經過冬眠期消耗後,體質較差,開春後易感染疾病,應注意水體定時消毒;同時適當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免疫增強劑等,以增強體質。

(二)治療措施

淡水魚類細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國標漁用含氯、含碘消毒劑消毒,結合氟苯尼考粉、甲碸黴素粉等國標漁用抗生素藥物內服治療;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原生蟲病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治療;中華鰠病、錨頭鰠病等寄生蟲病可用精緻敵百蟲粉用水溶解後均勻潑灑池塘。

甲魚腐皮病、潰爛病,發病時水體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投放藥物氟苯尼考和維生素C。

河北省

4月份,全省氣溫和水溫開始回升,但水溫仍較低。在經過越冬後,水生動物體質虛弱,容易受到病害生物的侵襲,應加強飼養管理。根據近兩年同期全省水產養殖病情測報監測資料,4月份要重點關注虹鱒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魚類水黴病等。

一、病情預測

1.鯉、草、鰱、鱅等淡水魚類:易發生水黴病、赤皮病、豎鱗病等。重點關注河北省內陸區域。

2.虹鱒魚:易發生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發病水溫為8~15℃。重點關注河北省太行山、燕山區域。

3.牙鮃、大菱鮃等海水魚類:易發生腸炎病。重點關注河北省沿海區域。

二、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

(1)做好池塘消毒,儘量清除池塘淤泥中存有的病原微生物;做好苗種消毒,防止苗種帶入病原微生物;引進苗種應檢疫,從源頭控制病原。

(2)對於鯉、草魚、鰱、鱅等淡水魚類水黴病、赤皮病、豎鱗病,放養前應做好清塘和工具消毒;在拉網運輸和投放魚種時,小心操作,儘量避免碰傷魚體,入池前用高錳酸鉀或食鹽水浸泡魚體消毒。

(3)對於牙鮃、大菱鮃等海水魚類腸炎病,加大換水量,調控水質,改善飼養環境;投喂潔淨的配合餌料;降低飼養密度。

(4)提高飼料品質,在飼料中加入免疫增強劑等提高魚類抗病力。

2.治療措施

(1)對於已患水黴病的魚,可用食鹽水或水黴淨浸泡魚體,同時對池塘用氯製劑或生石灰對水體消毒。

(2)對於已患赤皮病、豎鱗病的魚,可投喂氟苯尼考或恩諾沙星藥餌,同時用氯製劑或生石灰等對水體消毒。

(3)對於虹鱒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應對發病池塘及相鄰池塘進行隔離,可用聚維酮碘對水體持續消毒7天,間隔5天,再連續消毒7天,並投喂免疫增強劑及抗病毒藥物,防止病情擴大;養殖用水禁止外放,養殖工具嚴禁交叉使用,對病魚實行隔離飼養,死魚深埋;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病情。

(4)對於牙鮃、大菱鮃等海水魚類腸炎病,發病時停食1~2天,可投喂恩諾沙星粉或氟苯尼考粉等抗菌藥餌治療。

遼寧省

4月份天氣逐漸轉暖,海、淡水養殖品種結束越冬期,注意越冬池池水老化及池底的變化,同時據水溫升高適當投餌以增強越冬魚類的體質。生產中,應結合遠期天氣預報,合理安排清池、分池時間。

一、警惕病害

1、鯉魚、鯽魚、鰱鱅魚、草魚:易發生水黴病、豎鱗病(俗稱白毛病)、鰓黴病、赤皮病。重點關注省內主養區和高密度精養區。

2、大菱鮃:易發生細菌性疾病及寄生蟲性疾病。重點關注葫蘆島工廠化養殖區。

3、虹鱒魚:易發生細菌性疾病及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症。重點關注葫蘆島、本溪、丹東養殖區。

4、鱘魚:易發生水黴病。重點關注鞍山養殖區。

5、羅非魚:易發生水黴病。重點關注朝陽養殖區。

6、觀賞魚:易發生水黴病、孢子蟲病、錨頭蚤病。重點關注鞍山、遼陽養殖區。

7、海參:易發生腫嘴病及腐皮綜合症。重點關注沿海養殖地區。

二、防治措施:

4月份引發各種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養殖品種的環境(水質)和養殖品種的內在因素(體質)。

1、注意天氣:據遼寧省氣象局預測,春季(3∽5月)全省降水量為113∽123mm,較常年(102.9mm)偏多1∽2成,其中大連、撫順、營口和鐵嶺地區偏少1∽2成,其他地區偏多1∽2成。全省平均氣溫為9.5∽10.4℃,較常年(9.4℃)偏高0.1~1.0℃。

2、調節水質:越冬後的養殖池池水老化,池底污染也較重,魚池水質多為酸性,PH值6左右,不利於魚類生長。此時應加注新水或用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同時潑灑生石灰改良底質。

3、加強營養:越冬後的養殖品種體質非常虛弱,易因環境的變化發生各種疾病。因此應儘快恢復越冬品種體質,以增強抗病能力。當水溫達10℃以上時,就要及時馴化投餌。投餌開始時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最好在中午,因此時水溫高,魚大部分都上來找食。餌料以配合精碎料或配合顆粒料為好,投餌量視魚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隨著水溫升高,魚的活動量增大,魚的食量也漸漸增大,投喂逐步轉入正常。投喂時,最好在餌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C和維生素E,對增強魚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很有作用。

4、注意海參應激反應:4月份,河流融冰的“桃花水”大量注入沿海,海水尤其是河口水域鹽度會大幅度降低,一些陸源性污染物增加,切勿盲目換水。要等沿海水質好轉,溫度、鹽度、pH值等理化指標穩定後再酌情換水。有底部微孔充氣的池塘,在晴天的中午適當開機,增加池底氧氣,消除硫化氫、氨氮等有毒有害氣體,同時潑灑微生物調節水質。

5、春季養殖品種苗種投放、轉塘時,儘量避免魚體受傷,防止魚體感染引發疾病。

6、外購和自有苗種,一定要有苗種檢疫證明,做到源頭管控,杜絕放養攜帶病原的不健康苗種。

轉載聲明

本文由中國水產頻道根據中國天氣網、康潔藥業、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整理而成。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廣告

徵稿

zhenggao

水產前沿”誠征原創稿件,歡迎任何涉及水產的原創獨家好稿(請勿一稿多投,請勿抄襲),也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聯繫郵箱:wx@fishfirst.cn

稿件或線索一經採用,均有酬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