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感動!遷徙途中,雌雁受傷墜落,“丈夫”不離不棄留下陪護

本報訊 “雌雁受傷墜落, ‘丈夫’不離不棄留下陪護, 非常讓人感動。 ”昨日, 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起救助的一對大雁, 牡丹區大黃集鎮後樓行政村村民張雪亮非常興奮。 目前, 這對大雁暫時在市珍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接受“醫療救助”。

據張雪亮介紹, 11月2日21時許, 他從一塊田地經過時, 聽到地裡發出響聲, 借助手機閃光燈的燈光, 發現一隻“大鳥”蹲在地上不動, 即使自己走過去它也沒飛走。 將這只“大鳥”捉住後, 他發現這只大鳥嘴部有血跡。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 不遠處還有另外一隻同樣的“大鳥”。

“發現它們的地方就在一個高壓線塔下面, 估計受傷撞在塔上了。 我當時感覺奇怪的是, 那只沒受傷的大鳥, 為啥不飛走……”他說, 他隨後將兩隻“大鳥”帶回家。 看到兩隻“大鳥”像野生動物, 在第二天便向政府部門報告。

據牡丹區林業局森保站站長秦志強介紹, 經過鑒別,

兩隻“大鳥”均為大雁, 受傷的為雌雁, 另外一隻為雄雁。 根據大雁的生活習性, 它們的繁殖方式是一雄一雌制, 結合較為固定, 通常成對或成群在一起營群巢, 雄雁就在巢附近負擔著警戒任務。 這對被捉的大雁, 估計就是雌雁受傷墜落後, 雄雁主動留下陪護。

11月4日下午, 在市珍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見到了這兩隻大雁。 它們被關在一個籠子裡, 與其他禽類隔離檢疫。 見到有人靠近, 一隻大雁蜷縮在籠子一角, 另外一隻則發出“嘶嘶”的聲音, 似乎在向靠近者示威。 據管理人員介紹, 蜷縮在一角的是雌雁, 嘴部受傷, 暫時無法飛行。

據市林業局研究員王海明介紹, 大雁學名豆雁, 屬於我國“三有”野生保護動物。

現在, 經常有群眾撿到野生動物交給林業部門, 其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越來越強, 讓人非常欣慰。

市珍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主任史懷民介紹, 由於受傷的雌雁養傷尚需一段時日, 待傷好後會錯過遷徙的時機。 因此, 這兩隻大雁將暫時在救助中心養護, 待來年大雁從南方飛回北方繁殖時, 再將其放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