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探秘千年古港 傳承海絲文化 徐聞與海口的千年“情緣”

徐聞縣以古驛道為平臺, 打造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如今的徐聞古港已成市民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徐聞縣與海口隔海相望, 區位優勢明顯, 港口交通四通八達, 歷史人文積澱厚重、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獨特, 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 聞名世界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位於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二橋村的海岬腹部——前峙三墩島, 是一處較好的避風良港, 也是一處特別優美的旅遊觀光景點。

海口徐聞兩地一衣帶水一脈相承, 不僅地緣相近、歷史相融, 而且人文相親。 11月5日, 記者帶領大家走入徐聞千年古港,

感受它與海口的千年“情緣”——

歷史名人“牽線”瓊州兩地

徐聞古港屏障三墩島, 猶如三隻巨大神龜守護著古老的海灣, 古稱“瀛島聯壁”、“蓬萊三仙洲”。 島上林木蒼翠, 青藤、古樹、老井、仙人掌、蓮花石、牡蠣花灘, 構成了美麗的畫卷。 二橋南灣村中遺棄著數不盡的漢磚漢瓦, 俯拾皆是, 都是沉甸甸的歷史印記。 當地漢墓出土的“萬歲”瓦當、“臣固私印”成了歷史的珍藏。

據查, 作為縣級建制最早之一的徐聞, 其古驛道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 距今有兩千多年。 西漢元鼎時的徐聞, 是中國南方最早的海路驛站, 較早就與東南亞各國通關。 據唐代宰相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記:“徐聞, 古漢縣名, 在縣南七裡(指唐代縣城麻鞋村離海濱討網村),

置左右侯官, 集貨物於此, 備其所求, 與交易有利, 故諺曰:欲拔貧, 詣徐聞”。 其中, “左右侯官(黃門驛使)”, 便是漢朝廷的驛臣。 這說明當時徐聞就是一個興旺富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之一。

唐以後, 徐聞有兩條陸地古驛道:一條從海安鎮、徐聞縣城到現雷州市的英利鎮, 這條南北走向的古驛道, 是南北經濟交流、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另一條是從錦和鎮、曲界鎮到徐聞縣城的古驛道。 當時, 朝廷把雷州半島、海南做為流放貶官、懲罰罪徒的“西伯利亞”。 據史書記載, 僅唐宋兩代, 被貶謫到雷州半島的歷史文化名人就有22人, 包括李德裕、寇准、李綱、蘇軾、蘇轍、湯顯祖等名臣賢相和文豪。

據介紹, 當時他們或者被流放到徐聞, 或者途經徐聞到海南。

其中, 錦囊千所城(現錦和鎮城內)之東門下港、海安千戶所城的海安港, 其東可達硇州、神電衛(電白)、雙魚所、蓮塘驛(陽江)。 錦囊所、海安所還開闢了到海南文昌的航道;在中線的徐聞討網港(現三墩)和那黃港, 開通了到海南澄邁的航線;在西線的邁陳東場巡檢司也開通到海南臨高的航線。

兼收並蓄“造就”特色文化

在古驛道的歷史長河中, 南來北往的人流帶來各自家鄉的文化。 徐聞人具有熱情好客的性格, 更好地兼收並蓄不同的文化, 形成具有徐聞特色的文化。 在飲食文化方面, 徐聞講究食材新鮮, 清淡為主, 屬典型的粵菜風格。 在徐聞的特色食品中, 如八寶飯、鳳梨飯、醃粉(拌粉)、乙仔餅(糍粑)等美味可口,

老少鹹宜, 馳名廣東。 通過古驛道的紐帶, 徐聞縣農作物的品種也豐富起來, 加上氣候適宜, 鳳梨、良薑、香蕉等四時飄香, 成為中國鳳梨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鳳梨產業龍頭縣、中國冬季蔬菜龍頭縣、中國香蕉第一縣、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中國綠色生態農業示範縣。

近年來, 徐聞縣高度重視文化古跡的傳承和保護, 以古驛道為平臺, 打造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如大漢三墩、大陸南極村、貴生書院等都是與古驛道相關的旅遊休閒景點;“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開發, 將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挖掘再現, 成為旅遊休閒的好去處;始發港的八角定位航海石標, 顯赫一時的侯官神座上馬凳, 常年不枯古泉井, 加上惟妙惟肖的烏龜石,

這些都是大漢三墩獨特的歷史人文自然景觀, 令人神往;仿漢南大門風景區, 是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核心景觀, 該景區風格古色古香, 南大門按照漢代皇宮大門風格建設, 雄偉壯觀……

“接下來, 徐聞縣將以古驛道為載體, 擦亮歷史文化名片。 ”徐聞縣委書記梁權財介紹, 當前, 徐聞縣委縣政府立足港口、海峽、生態的特色優勢, 以港口為龍頭, 以產業為支撐, 以城市為依託, 全力驅動“旅遊經濟、現代農業、低碳工業、港口經濟”四駕馬車, 把徐聞打造成為“生態型、休閒型、文化型、港口型”濱海城市, 為加快建設成為“廣東對接服務海南的門戶城市”目標而努力奮鬥。

本報記者羅津

通訊員譚總 文/圖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