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董加餘:浙商+閩商,1加1可以大於2|閩商零距離

在這強調抱團的時代, 浙商與閩商之間, 更當借助相近的地緣關係, 抱團向國內國際市場進發。

2017年7月9日, 全國浙商論壇暨福建省浙江商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在上杭縣古田鎮召開, 來自全國300多名浙商代表聚首一堂, 共話傳承紅色基因、熔煉浙商精神。

這是福建省浙江商會為了慶祝成立十周年而舉行的一次盛典, 也是2016年剛剛接任新一屆會長的董加餘給全國浙商、給福建的一次獻禮。

20年專注, 20年積澱

2017年6月, 喬治白服飾福建體驗中心在福州開業。 體驗中心設有高級訂制廳、職業裝展示廳、校服展示廳、業務洽談廳等,

集中展現了福州喬治白服飾有限公司多年品牌運營的積澱。

這是董加餘20年來紮根福建的成果之一。

1995年, 浙江喬治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平陽縣成立, 專注於職業裝行業。 董加余就是當年的創始股東之一。 裁縫出身的他, 曾經北走山東、東北發展,

由於不適應北方的氣候, 他最終選擇了妻子的家鄉福建作為自己創業的新起點。

1997年, 他來到福州, 福州喬治白的基礎由此奠定。

20年來, 福州喬治白從無到有, 2004年, 還獲得福建省政府採購優秀供應商稱號;2010年, 更獲得浙江省政府經濟協作辦公室授予的“浙江產品行銷中心”榮譽稱號。 董加余所負責的福建與廣東市場也逐漸成為喬治白總公司業績的重要貢獻者。

2008年, 董加余隨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前往日本考察職業裝的市場, 希望可以向他們取經。 然而,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在國內貴為重點客戶的銀行、煙草等行業, 在日本幾乎沒有太多的職業裝市場。 當時他就敏銳地察覺到, 日本的金融等行業的發達,

許多業務自動化完成, 減少了從業人員的數量, 而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將可能帶來類似的前景。

意外的收穫是, 他發現了職業裝之外的市場——校服。

“中國預計有2億的中小學生, 如果按照每年人均2套衣服, 500元的標準, 那麼就是千億級的市場。 ”這個發現令他非常興奮, 立馬籌畫要進入校服市場。 然而, 彼時喬治白上市在即, 出於現實考量, 公司並沒有馬上切入這個市場。

2013年, 上海的“毒校服”事件, 再次讓董加餘思考進軍校服市場的機會。 經過一番準備, 2015年5月, 喬治白終於進入了籌畫多年的中國學生服市場, 成立了浙江喬治白校服有限公司。 喬治白更受邀參與《中小學校服》國家標準審定工作, 完善並提高校服從設計到製作的內控標準。

當下, 服裝業轉型升級路仍很長。 不過, 董加餘認為, 中國的商務職業裝仍然有較大的機會。

“喬治白正在打造‘企業的形象顧問’的形象, 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做職業裝而作職業裝, 而是為了幫助企業塑造一定的專業形象。

”董加餘說, 越是發達的城市、越是重要的場合、越是進步的社會, 商務職業裝就越顯得必要。

與此同時, 面對龐大的中國校服市場, 喬治白也打出了“校服革新者”的旗號。 2016年5月, 在廈門市學生裝招標工作中, 喬治白中標為市直屬中小學校提供制服類校服, 四年訂單規模達5000萬元。 在“最美校服”評選活動中, 榮獲四個獎項(其中, 三個是一等獎, 總共六個獎項), 顯示了喬治白校服在校服領域的實力得到了公眾的普遍認可。

家鄉和故鄉

“白天當老闆, 晚上睡地板”, 全國浙商古田論壇上, 董加餘在題為《不忘初心 圓夢八閩》的致辭中如是描述浙商初到福建的情景。 這句話多少有些“夫子自道”的意味。

和從無到有、從一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福州喬治白一樣, 浙商在福建的成長也令人刮目相看。如今,浙商在福建的規模以上企業已經達2600多家,個體工商戶3萬余家,累計總投資額達一萬億元。

在十年工作回顧中,董加余歷數福建浙商的家底:在閩浙商主要從事資訊經濟、節能環保、大健康、旅遊、時尚、金融、文化、地產經濟及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

“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浙商”已經成為浙商在福建的力量的真實寫照,浙商一條街、浙商一座城、浙商工業園區、“一個縣財政的半壁江山”等現象也成為福建不少地方的一道風景線……

作為鄰居,浙江和福建有著不少共同點,浙商精神與閩商精神也有不少契合之處。

董加餘說,浙商有“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遍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這和閩商最為人熟知的“愛拼才會贏”可謂是心心相印。在福建待了20年,他認為,浙商應該向閩商學習,學習那種不忘本、回饋桑梓的態度。

幾年前,他積極回應浙江省政府“溫商回歸”號召,投資近億元在蒼南縣創辦了浙江喬翔職業裝有限公司,成為該縣唯一一家大型中高檔職業裝系列以及高級定制的公司。

而十年來,在閩浙商已有100多家企業回鄉投資,累計投資總額達300億元。

更重要的是,在閩浙商們還積極參加閩浙兩省舉行的“光彩事業”、“百企幫百村”、“五水共治”等大型慈善活動,累計籌措資金5億餘元,捐贈了大型醫療器械、捐款修建了學校設備設施,為特困戶實施精准扶貧,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讚揚。

在董加餘看來,“浙江是我們的故鄉,福建是我們的家鄉”。浙江的土地養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浙江商人,福建的市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浙商企業。浙商有今天,不能忘記家鄉,也不能忘記故鄉。在這強調抱團的時代,浙商與閩商之間,更當借助相近的地緣關係,抱團向國內國際市場進發。

做好當家人

作為福建省浙江商會10多年的老會員,董加餘曾經擔任過兩屆常務副會長。這讓他有機會深入參與商會運作,也讓他對應該如何當好會長有了更多思考。

2016年11月,他被選舉為福建省浙江商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2017年年初,他便走訪了幾十家會員企業,對於走訪中發現的企業維權、解決企業發展資金、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問題,他也著手一一進行解決。

在他看來,服務會員是商會最基本的職能,真心把會員團結起來,形成合力、抱團發展,才是關鍵。

擔任會長後,他提出“弘揚浙商精神、凝聚浙商力量、尋求浙商共識、宣導浙商合作、服務浙商發展”的辦會宗旨。他認為,在互聯網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創新、共識、合作更加重要。為此,他特別提出,要重走井岡山、遵義、延安等革命聖地,向黨建學習,著力打造一個凝聚力強、戰鬥力強,有能力帶領商會會員企業創新發展的強班子,舉辦全國浙商古田論壇,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他還提出,要聯合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和浙江湖畔大學等著名高校,開辦福建浙商學堂,幫助浙商企業提升管理能力,助推企業發展,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強科技投入,力爭培養出3-5個明星企業。發掘會員中的優質企業,支持它們上市,也是他下一步的打算。

“商會辦得好不好,關鍵在於會長。十年的經驗是一筆很好的財富,為今後辦好商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董加餘如是總結道。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鄒挺超 圖:孟吳強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浙商在福建的成長也令人刮目相看。如今,浙商在福建的規模以上企業已經達2600多家,個體工商戶3萬余家,累計總投資額達一萬億元。

在十年工作回顧中,董加余歷數福建浙商的家底:在閩浙商主要從事資訊經濟、節能環保、大健康、旅遊、時尚、金融、文化、地產經濟及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

“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浙商”已經成為浙商在福建的力量的真實寫照,浙商一條街、浙商一座城、浙商工業園區、“一個縣財政的半壁江山”等現象也成為福建不少地方的一道風景線……

作為鄰居,浙江和福建有著不少共同點,浙商精神與閩商精神也有不少契合之處。

董加餘說,浙商有“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遍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這和閩商最為人熟知的“愛拼才會贏”可謂是心心相印。在福建待了20年,他認為,浙商應該向閩商學習,學習那種不忘本、回饋桑梓的態度。

幾年前,他積極回應浙江省政府“溫商回歸”號召,投資近億元在蒼南縣創辦了浙江喬翔職業裝有限公司,成為該縣唯一一家大型中高檔職業裝系列以及高級定制的公司。

而十年來,在閩浙商已有100多家企業回鄉投資,累計投資總額達300億元。

更重要的是,在閩浙商們還積極參加閩浙兩省舉行的“光彩事業”、“百企幫百村”、“五水共治”等大型慈善活動,累計籌措資金5億餘元,捐贈了大型醫療器械、捐款修建了學校設備設施,為特困戶實施精准扶貧,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讚揚。

在董加餘看來,“浙江是我們的故鄉,福建是我們的家鄉”。浙江的土地養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浙江商人,福建的市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浙商企業。浙商有今天,不能忘記家鄉,也不能忘記故鄉。在這強調抱團的時代,浙商與閩商之間,更當借助相近的地緣關係,抱團向國內國際市場進發。

做好當家人

作為福建省浙江商會10多年的老會員,董加餘曾經擔任過兩屆常務副會長。這讓他有機會深入參與商會運作,也讓他對應該如何當好會長有了更多思考。

2016年11月,他被選舉為福建省浙江商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2017年年初,他便走訪了幾十家會員企業,對於走訪中發現的企業維權、解決企業發展資金、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問題,他也著手一一進行解決。

在他看來,服務會員是商會最基本的職能,真心把會員團結起來,形成合力、抱團發展,才是關鍵。

擔任會長後,他提出“弘揚浙商精神、凝聚浙商力量、尋求浙商共識、宣導浙商合作、服務浙商發展”的辦會宗旨。他認為,在互聯網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創新、共識、合作更加重要。為此,他特別提出,要重走井岡山、遵義、延安等革命聖地,向黨建學習,著力打造一個凝聚力強、戰鬥力強,有能力帶領商會會員企業創新發展的強班子,舉辦全國浙商古田論壇,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他還提出,要聯合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和浙江湖畔大學等著名高校,開辦福建浙商學堂,幫助浙商企業提升管理能力,助推企業發展,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強科技投入,力爭培養出3-5個明星企業。發掘會員中的優質企業,支持它們上市,也是他下一步的打算。

“商會辦得好不好,關鍵在於會長。十年的經驗是一筆很好的財富,為今後辦好商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董加餘如是總結道。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鄒挺超 圖:孟吳強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