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人種菜虧損 他在時間上做“學問”反而賺了

工人在管理菜苗

3月2日, 春寒料峭。 丁家街道高古村一片蔬菜基地裡, 大棚裡的絲瓜苗已有幾公分長。 大棚外剛收穫過兒菜的一大片地裡,

漁馬蔬菜種植有限公司經理王新全帶著幾位工人, 在用旋耕機翻地。

“天一放晴, 苗子就要移栽到這塊地裡。 ”王新全說, “5月初我種的絲瓜就能上市, 會比周邊菜農種的絲瓜至少提早半個月, 相信又能賣個好價錢。 ”

“你就這樣自信?”記者問他。

“當然!”他搓了搓滿手的泥。

異鄉打拼, 後回鄉種菜

王新全不是高古村的人, 老家在三合鎮。 他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種菜, 後外出到珠海等地打工。 幾年前, 他又與別人合夥, 到江蘇流轉土地, 建起一座小型農場, 專門種菜。

2015年底, 他回鄉走親戚時, 發現高古村有幾十畝閒置的土地, 感到很可惜。 於是, 他將這片閒置土地的經營權流轉過來, 然後到江蘇搬回種菜的大棚鋼架、旋耕機等,

組建起這家蔬菜種植公司, 重新在家鄉種菜。

2016年初, 王新全帶著家人, 請了幾名當地的農民, 花了整整1個月的時間, 才把這30多畝閒置地整治出來, 重新種上了菜。

別人虧損, 他卻能賺錢

在這片地上, 他種的菜的品種, 與當地的菜農沒有多大區別, 都是黃瓜、番茄、茄子、花菜、南瓜等, 種植的技術也沒有多大的不同。

2016年, 對於種菜人來說, 是“難捱”的一年。 因為價格偏低, 不少菜農都沒賺到錢。

“我種的菜還是有賺頭。 ”他說, 搬回來的頭一年, 很多事都得從頭來, 種菜的成本也會高許多, 但去年他的幾十畝菜, 還是賺了幾萬元錢。

比別人早, 也比別人晚

“種同樣的品種, 別人虧損, 你卻賺錢, 這當中有啥秘訣呢?”記者問他。

他微微一笑:“這嘛, 主要是在時間差裡做‘學問’。

“這‘學問’怎麼做?”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就是種同樣的品種, 別人種得早, 我就種得晚, 別人種得晚, 我就種得早, 在產品上市方面打時間差。 ”

他舉例說, 去年他種的花菜, 比周邊菜農提早了半個月上市。 在這早上市的半個月裡, 批發價都是每斤3元。 半個月後, 他的花菜賣到尾聲時, 周邊菜農種的花菜才開始大量上市, 而這時, 價格已經跌了一半。

種植兒菜是丁家的一項特色產業, 可去年大量上市的兒菜, 也成了菜農的“傷心菜”, 價格低到二三角, 甚至幾分錢一斤, 還不夠請人辦菜的工錢。 因此, 不少菜農種的兒菜, 爛在了地裡。 但他種的10余畝兒菜, 還是賺了錢。 原因是提早上市了幾天。 他說, 第一天上市的兒菜, 價格是1.8元一斤,

第二天就降到了1.6元一斤, 第三天就降到了1元以下, 然後就持續下滑到二三角錢一斤。

“這時間差的‘學問’不僅可以做早, 也可以做晚, 甚至還可做到多季。 ”他說, 就以絲瓜來說, 他的絲瓜5月初上市, 早於一般絲瓜, 當周邊菜農種的絲瓜大量上市時, 他又把絲瓜地翻了重新栽種。 當大批量上市的絲瓜賣得差不多時, 他的第二季絲瓜又上市了, 又能賣個好價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