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道樹“理髮師”苦辣酸甜只為綠樹輕舞煥新容

3月9日, 永嘉大道, 工人們為綠化帶修枝整形, 每一個動作一絲不苟

3月9日, 行道樹修剪工徒手爬上大樹修剪枝條

我們的城市裡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攀爬於高空的天際線、穿梭于地面的景觀帶, 經過他們的一刀、一剪, 行道樹、綠化帶“煥發新容”, 他們被譽為城市“理髮師”:行道樹修剪工。

3月9日, 在第39個植樹節即將到來之際, 記者走近區市政園林局的行道樹修剪工, 親身體驗了他們工作的苦辣酸甜。

3月9日, 工友們在作業前整理安全帶, 對苗木修剪工而言, 一條安全帶關乎著他們的生命安全

3月9日, 行道樹修剪工在作業前, 為路邊車輛蓋上篷布, 以免弄髒

苦與辣

三月的璧山, 春寒料峭。 怕動起來太熱, 60歲的李銀才只穿了一件單薄的工作服就一個箭步登上竹梯, 順著樹幹三下兩下便爬到了三層樓高的大樹上。 紮緊安全帶, 他一手抓住粗壯的樹枝, 一手用鐵鋸修剪多餘的枝條。

李銀才是區市政園林局經驗最豐富的行道樹修剪工, 儘管如此, 工友們還是用擔心的目光仰望著他, 並不時提醒:“老李慢點,

注意安全。 ”

老李個頭矮小, 僅一米五高。 “個子小也有好處, 身手靈活, 別人上不去的大樹, 我也能上。 ”老李說, 他出生在大山腳下, 從小就練就了爬樹的好本領。

儘管身手敏捷, 但老李也坦言, 樹上的著力點沒有規律, 要想修剪一些特殊部位的枝條, 往往需要高難度的操作和豐富的經驗才能辦到。 “有時, 僅憑經驗還不夠。 ”老李說, 比如表面健康、內部腐爛的病枝, 肉眼很難看出來, 自己有幾次就踏斷了病枝, 險些掉下樹來, 幸好安全帶吊住了自己。 還有一次, 工友龔元紅用油鋸修剪樹枝時, 鋸木面掉入眼睛, 引起了發炎, 但他一直堅持工作, 直到被領導發現, 幾番勸說他才去醫院進行了治療。

修剪行道樹受點小傷是常有的事兒。

黛山大道上的刺桐樹, 枝條上佈滿倒鉤刺, 搬運修剪下來的殘枝, 時常會紮傷手。 “戴手套幹活不方便, 紮的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老李說。

3月9日, 禦湖新區, 工人們在作業地吃盒飯

3月9日,沿河西路,工人們為行道樹修枝整形

酸與甜

累一點不算苦,但累卻沒人理解,才是真的苦。

行道樹下通常是停車位,過去沒經驗,修剪後的殘枝砸壞車輛,散落的鋸木面弄髒車輛是常有的事。“損壞了人家的東西,還得自己掏腰包賠。”老李說,後來有了經驗,作業前工友們會提醒樹下的車輛駛離,實在找不到車主,就用篷布把車蓋起來,以免將車弄髒、弄壞。即便如此,還是不時會招來冷言冷語。

一年365天只要不下雨他們都會如期工作,多的時候,一天要修剪樹木80餘棵。如此大的工作量,又那麼辛苦和危險,為何還要堅守?

“說不清楚,大概是不捨得離開。”李銀才說,人是講感情的,和樹木在一起久了,對它們也會有感情。他說,自己從事這項工作已有20年,哪棵樹是自己爬上去修剪過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行道樹“理髮師”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是李銀才和工友們願意紮根這支隊伍的原因。近年來,李銀才和工友就曾經多次獲得“勞動標兵”稱號。

短暫的聊天後,李銀才和工友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伴隨著他們每一次的發力,行道樹都配合以輕輕的搖曳,仿佛在迎風起舞,迎接更加茁壯的生長。而經過修剪整形後的行道樹,整齊劃一,不僅美觀利於生長,大樹也宛如一把大傘,為樹下的人們更好的遮陰避陽。

李銀才所在的行道樹修剪工團隊一共有30多人,年齡最小的47歲,最大的65歲,而整個璧山城區大街小巷的近2萬棵行道樹,大部分都由他們來修枝整形,正是有了他們的堅守與付出,璧山這座“秀美綠城”才變得更加“鮮活”。

3月9日,沿河西路,工人們為行道樹修枝整形

酸與甜

累一點不算苦,但累卻沒人理解,才是真的苦。

行道樹下通常是停車位,過去沒經驗,修剪後的殘枝砸壞車輛,散落的鋸木面弄髒車輛是常有的事。“損壞了人家的東西,還得自己掏腰包賠。”老李說,後來有了經驗,作業前工友們會提醒樹下的車輛駛離,實在找不到車主,就用篷布把車蓋起來,以免將車弄髒、弄壞。即便如此,還是不時會招來冷言冷語。

一年365天只要不下雨他們都會如期工作,多的時候,一天要修剪樹木80餘棵。如此大的工作量,又那麼辛苦和危險,為何還要堅守?

“說不清楚,大概是不捨得離開。”李銀才說,人是講感情的,和樹木在一起久了,對它們也會有感情。他說,自己從事這項工作已有20年,哪棵樹是自己爬上去修剪過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行道樹“理髮師”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是李銀才和工友們願意紮根這支隊伍的原因。近年來,李銀才和工友就曾經多次獲得“勞動標兵”稱號。

短暫的聊天後,李銀才和工友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伴隨著他們每一次的發力,行道樹都配合以輕輕的搖曳,仿佛在迎風起舞,迎接更加茁壯的生長。而經過修剪整形後的行道樹,整齊劃一,不僅美觀利於生長,大樹也宛如一把大傘,為樹下的人們更好的遮陰避陽。

李銀才所在的行道樹修剪工團隊一共有30多人,年齡最小的47歲,最大的65歲,而整個璧山城區大街小巷的近2萬棵行道樹,大部分都由他們來修枝整形,正是有了他們的堅守與付出,璧山這座“秀美綠城”才變得更加“鮮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