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word哥!永春這個人入圍福建十大法治人物候選人,你認識嗎

寶寶們, 在幹哈子呢?

來, 先把手頭事情放一放

永春網小編給你們報告個特好消息

日前

福建省第二屆“十大法治人物”候選人名單公佈啦!共20名。

永春縣五裡街鎮人民調解委員會

兼永春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主任

陳耀輝

榜上有名!

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

認識下這位元厲害哥!!

陳耀輝: 卸甲不卸心“巧舌”化堅冰

個人名片

陳耀輝, 泉州市永春縣岵山鎮人, 今年68歲。

從1982年開始在農村基層從事人民調解工作; 2009 年 9 月退休即被返聘為五裡街鎮專職調解員;2010年1月兼任永春縣醫療糾紛調委會主任。 “有糾紛找老陳, 老陳最公道!”群眾口中的 “老陳”, 不僅是民眾, 也是縣鄉領導遇到矛盾糾紛尋求解決方法時最先想到的人。 卸甲不卸心, 他從業36載, 始終堅持群眾無小事、件件掛心上。

2010年以來, 陳耀輝先後被評為 “泉州市人民調解能手”“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員”“泉州市五星級人民調解員”。 2012 年 9 月, 被選任為福建省首屆人民調解員協會理事;2013年6月, 成立了以其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 2017年5月, 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 2017年10月, 當選泉州十大 “最美家鄉人”。

炯炯有神的目光、挺拔瘦長的身材、古銅色的皮膚……這就是陳耀輝,

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已經68歲的老人, 更難得的是他能一干調解工作就是36個春秋。 有人嫌調解雜又煩, 陳耀輝卻不以為然, 他對記者說出這樣一句樸實的話:“既然幹了這份工作, 就要做到底、做到好。 ”

▲陳耀輝在整理調解資料

他說:“會不會說,

是一門藝術”

“老陳, 這個老人不講道理。 ”10月31日, 記者來到永春縣五裡街司法所採訪陳耀輝。 才剛開始, 工作人員小鄭就敲開了門, 稱大廳一名老人指明要陳耀輝幫忙調解, 原本他想自己先瞭解情況, 無奈碰壁。

有幸一睹老陳的調解功夫, 記者自然願意當旁觀者。 只見大廳沙發上坐著一名老人, 手持拐杖、頭髮斑白, 一見面就怒氣衝衝地說:“老陳, 你來!幫我主持公道!”陳耀輝見其情緒激動, 便微笑著坐在老人身旁:“要調解什麼, 慢慢說來?”

原來, 老人姓林, 五裡街鎮埔頭村人, 現年79歲。 十幾年前其鄰居顏某為了方便曬稻穀, 便與其協議用水泥硬化林家的前庭。 時間一久, 林老覺得顏某想要霸佔這塊土地, 結果雙方發生爭執。

“你看,

這是當時的協議書, 埔頭村還幫我們調解過!”林老邊說邊拿出一份手寫的協議書, “我想不通, 所以來找你。 ”

接過協議書, 陳耀輝眼睛一亮, 說道:“具體情況, 我要到現場才能知道。 還有, 你這協議書有問題。 ”他敏銳地指出上面並沒有林老的簽名, 也就是說這份協議書沒有法律效力。 隨後, 他繼續挖掘出當時村裡為他調解的人、當時的簽訂情況。 陳耀輝寥寥幾句引導便讓事情有了眉目, 讓林老心悅誠服。

“老人啊, 就是要順著他的意。 會不會說話, 是一門藝術。 ”陳耀輝介紹, 一次就解決問題簡直不可能, 調解時舌頭、腦子一定要會轉彎。 “調解工作直面社會矛盾。 當時程式的不規範就造成了現在的問題, 接下來要和村裡怎麼說, 要和老林怎麼說, 都是需要考慮的。”陳耀輝有感而發。

他歎:“手中技內行,調解自然成”

談起調解經驗,陳耀輝的口中不時會蹦出與農業相關的詞語進行類比,這與其早年在生產隊幹農活、當大隊幹部的經歷脫不開干係。“以前幹活,我總結出一句‘手中技內行,事情自然成’,後來做調解,我們又把它提煉為‘手中技內行,調解自然成’。”陳耀輝語帶自豪。

他回憶起1982年剛接手調解工作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懂,第一次見習調解時竟然連筆記都不會做,回來後才恍然大悟。他說:“這份事業,懂法就如同‘插秧要知道插多深,鋤地的姿勢怎樣才正確’。”

本著這樣的信念,陳耀輝以超出常人想像的毅力,堅持不懈地學習法律。1987年,他通過自考取得了華僑大學法律專業大專學歷;1995年,取得華東政法大學法學本科學歷;59歲那年,他又成為華僑大學法學院2008級首屆法律碩士研究生班學員,是班上年齡最大的學員。當時年近花甲的陳耀輝,每週一早上6點騎著摩托車從永春縣岵山鎮出發,花2個多小時騎行約83公里到教室上課。62歲時,陳耀輝終於取得法律碩士學位。

他悟:“師有師德,調解員亦如是”

在採訪前,其同事就曾向記者介紹說:“老陳,是很純粹的,很不容易的。”剛開始記者未能理解,直到陳耀輝拿出那張泛黃的紙片才頓悟。

“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抄於1972年8月1日《紅旗》社論。”作為座右銘,一張薄薄的紙,他完好保存40多年。“師有師德,調解員亦如是。”陳耀輝說,這是他最深的感悟。不是沒有當事人偷偷找上門,要求調高調解賠償金額、事成抽成;也不是沒有人施小恩小惠,送水果、肉、食用油,但是他一一拒絕,從不徇私舞弊、不洩露當事人隱私。不但如此,他還在調解中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弱勢群體。

陳耀輝曾經調解過一對年齡均為76歲老人的離婚糾紛案。案情為孫某的丈夫章某要離婚,孫某沒有謀生技能,離婚後晚景堪憂,陳耀輝多次調解平息事端,直至章某離世。眼看著孫某生活又沒有了著落,陳耀輝從中協調了孫某的幾個繼子出錢給老人養老,並幫老人申請了困難補助。之後的9年多,陳耀輝已記不清為孫某填寫《困難補助申請表》多少次,孫某每次到鎮裡也只找陳耀輝,最後到老人離世才畫上句號。

“群眾都是憑自己的直觀感受判斷一個人,如果你自身都不清廉,鄰里關係也處不好,那還有什麼威信可言?”陳耀輝說的這句話,或許就是他能成功調解1300多起案件的終極原因。

看到咱厝這位的事蹟後

是不是值得驕傲!

大家一起為他點個贊吧!

作者:瞿淩 通訊員 鄭建發

都是需要考慮的。”陳耀輝有感而發。

他歎:“手中技內行,調解自然成”

談起調解經驗,陳耀輝的口中不時會蹦出與農業相關的詞語進行類比,這與其早年在生產隊幹農活、當大隊幹部的經歷脫不開干係。“以前幹活,我總結出一句‘手中技內行,事情自然成’,後來做調解,我們又把它提煉為‘手中技內行,調解自然成’。”陳耀輝語帶自豪。

他回憶起1982年剛接手調解工作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懂,第一次見習調解時竟然連筆記都不會做,回來後才恍然大悟。他說:“這份事業,懂法就如同‘插秧要知道插多深,鋤地的姿勢怎樣才正確’。”

本著這樣的信念,陳耀輝以超出常人想像的毅力,堅持不懈地學習法律。1987年,他通過自考取得了華僑大學法律專業大專學歷;1995年,取得華東政法大學法學本科學歷;59歲那年,他又成為華僑大學法學院2008級首屆法律碩士研究生班學員,是班上年齡最大的學員。當時年近花甲的陳耀輝,每週一早上6點騎著摩托車從永春縣岵山鎮出發,花2個多小時騎行約83公里到教室上課。62歲時,陳耀輝終於取得法律碩士學位。

他悟:“師有師德,調解員亦如是”

在採訪前,其同事就曾向記者介紹說:“老陳,是很純粹的,很不容易的。”剛開始記者未能理解,直到陳耀輝拿出那張泛黃的紙片才頓悟。

“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抄於1972年8月1日《紅旗》社論。”作為座右銘,一張薄薄的紙,他完好保存40多年。“師有師德,調解員亦如是。”陳耀輝說,這是他最深的感悟。不是沒有當事人偷偷找上門,要求調高調解賠償金額、事成抽成;也不是沒有人施小恩小惠,送水果、肉、食用油,但是他一一拒絕,從不徇私舞弊、不洩露當事人隱私。不但如此,他還在調解中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弱勢群體。

陳耀輝曾經調解過一對年齡均為76歲老人的離婚糾紛案。案情為孫某的丈夫章某要離婚,孫某沒有謀生技能,離婚後晚景堪憂,陳耀輝多次調解平息事端,直至章某離世。眼看著孫某生活又沒有了著落,陳耀輝從中協調了孫某的幾個繼子出錢給老人養老,並幫老人申請了困難補助。之後的9年多,陳耀輝已記不清為孫某填寫《困難補助申請表》多少次,孫某每次到鎮裡也只找陳耀輝,最後到老人離世才畫上句號。

“群眾都是憑自己的直觀感受判斷一個人,如果你自身都不清廉,鄰里關係也處不好,那還有什麼威信可言?”陳耀輝說的這句話,或許就是他能成功調解1300多起案件的終極原因。

看到咱厝這位的事蹟後

是不是值得驕傲!

大家一起為他點個贊吧!

作者:瞿淩 通訊員 鄭建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