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初借的10萬變成5億,這個華人做的蠟燭被總統夫人請上美國國宴

有SIZE的人生:第140篇

氣味是最不容易被人的大腦忘記的。

前段時間, 美國消費品巨頭NewellBrands以7500萬美元的價值收購了一家只做蠟燭的公司。 就是因為, 這家蠟燭有味道。

它的創始人也不簡單, 23年時間, 硬生生把借來的10萬塊本錢變成了年賺一個多億。

2012年奧巴馬邀請一堆知名企業家去開會, 在一眾男人中間, 這個黑頭發黃皮膚的女性華人顯得格外惹眼。

視頻太老, 原諒這渣畫質

這家公司就是千詩碧可, 創始人名叫徐梅。

別看她這麼能折騰, 其實徐梅小時候可是個學霸, 從小沖著當外交官來培養的。 她的奇葩人生軌跡到底是如何轉變的呢?

況且中國自古就是制香大國, 但中國香“有姓無名”:品種不少, 就是缺乏品牌。 這個華人又是如何在幾千年後, 在美國把香氣做出氣候的呢?

逛街逛出億級商機

卻被爹媽認為腦子壞了

誰會想到, 商人徐梅小時候是一名學霸, 還是毫不費力就掛機的那種。

她出生在杭州, 從小父親就很寵她, 到哪都帶著。 但因為是工程師, 他對女兒也十分嚴厲。 12歲就把她送進寄宿制學校當外交人才培養。

後來徐梅輕鬆考入北外, 大家還在考證, 她就已經給世界銀行在華的專案做翻譯了。

這一做不得了, 認定世界銀行才是她該去的地方。 為此她又跑去美國馬里蘭大學學新聞。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 命運戲弄了她。 她畢業那年正趕上全球經濟衰退, 世界銀行不招人了, 徐梅只好隨便找了份醫療器械公司的工作。

鬼知道世界銀行下次什麼時候招人, 一下子失去目標的徐梅六神無主, 整天就在街上閒逛。

一次在布魯明戴爾百貨閒逛時, 她和同伴吐槽:“明明是大牌雲集的商場, 怎麼家居品店的東西就和我奶奶的品味似的, 這可是紐約上西區。 ”

回到家, 徐梅還在琢磨這件事兒。 當時北卡羅萊納州正好有一個禮品批發商博覽會, 朋友約她一起去散心, 她留心看了一下, 發現賣的最好的居然是蠟燭。 徐梅心裡一動, 商機來了。

回去她就把自己悶在地下室裡, 工作也辭了, 就倒騰蠟燭。 家裡的杯盤碗碟全被用來盛蠟, 經常倒騰的是烏煙瘴氣, 一天之內就要被鄰居舉報數次, 有一次甚至驚動了員警。

消息傳到她父親那裡, 老人簡直氣炸了:本來要在聯合國做出一番事業的人, 如今居然跑去倒騰什麼鬼蠟燭。 整整好幾年, 父親沒有再和女兒說過一句話。

自學起家卻征服總統夫人

讓白人男性刮目相看

自己倒騰不行, 她又跑到新澤西州去拜師。 在被折磨的滿手是泡, 眼睛熏黃之後, 她終於學會了向蠟中添加染料和香薰油。

至今她還記得自己製造出的第一支香薰蠟燭,那是松枝燃燒後的溫暖味道。

1994年,她四處借錢,湊了10萬成立了一家公司。因為住的靠近切薩皮克灣,名字就取了諧音叫做“千詩碧可”,倒是很符合她想到就做的隨意性子。

然而錢好不容易借來了,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找不到代工廠。當時美國本地的工廠都喜歡量產,他們願意將一款白色蠟燭生產1000箱。但你要讓他這個顏色100箱,那種味道100箱,他們只會丟給你兩個字:不幹。

走投無路的徐梅只能找自家人了,她想到了在杭州的姐姐和姐夫,瞞著父親租了個廠房手工生產蠟燭。

在滿是白色無味裝飾蠟燭的市場中,徐梅的蠟燭一炮打響:顏色鮮豔、造型斑駁、氣味舒心。成立不到一年就創造了50萬美元的銷售業績。大家都在問,這是誰做的蠟燭?

兩年後,徐梅終於如願以償的將蠟燭賣到布魯明代爾商城,還專門為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設計了收藏款香薰蠟燭,賣得特別火。

火到什麼程度呢,銷售商本來只預付她300萬美元的貨款,沒想到只過了兩周,對方就打來電話:“你那有多少全拿來!”到年底,銷量超過800萬美元。

到2009年,千詩碧可不僅沒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銷售額更是翻了10倍不止,折合人民幣有6.1億,簡直絕了。

次年,受美國製造業回流的影響,徐梅在馬里蘭州的小鎮葛籣伯尼建立了工廠。當時這個地方一片蕭條,每四個藍領工人之中就有一個就是失業的。廠子造起來之後,平均每月就要生產50多萬根香燭,一年的總產值得有一個多億人民幣。

這不,工廠建起來不到6個月,徐梅就接到了白宮來的電話。她特地為第一夫人蜜雪兒設計了一款蠟燭,後來這款蠟燭還被當作禮物,在國宴上贈予外賓。

2012年,她還應邀去白宮參加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親自主持的“內包美國就業”論壇。在福特、杜邦等一眾大公司中,千詩碧可的體量微不足道。但黑頭發、黃皮膚的她,卻在一群白人男性中發表了最長的演說。

第二天美國各大報紙真相報導,這個中國出生的女性企業家,也在移民圈流傳開來。

創辦至今,“千詩碧可”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長,共售出超過3.5億支蠟燭,兩度被INC.雜誌評為美國成長最快的企業之一。

此時她的父親感歎,本以為她放棄了自己理想,沒想到,她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讓世界認識自己。

只靠3招

將一根蠟燭撐起一個帝國

為什麼一根蠟燭,在徐梅手裡卻能成就一個商業帝國?

品牌行銷大師 Martin Lindstrom 曾研究指出:“人的情緒有75%由嗅覺產生。人對照片的記憶,在三個月後只剩下50%,但回憶氣味的準確度卻高達65%。”

說白了,千詩碧可賣的可不是蠟燭,而是一種氣味,甚至說是一種生活方式。2016年,一份市場調報告就指出,光是美國一個國家,家用香氛的零售市場就達64億美元。

1、懂用戶心理者得天下

千詩碧可的用戶以25歲到55歲的女性為主。這類人群相信香味是一段記憶、甚至是一個親密家庭的關鍵組成部分。家人歡聚、與女朋友第一次散步,都可以通過氣味回憶起來。

事實證明這是對的,某一季颶風肆虐的時節,寧神味的蠟燭銷量爆增。在沒有供電的黑暗和混亂中,蠟燭成功的使一切一如往常。

與此同時,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人們也許沒錢出去旅行,但卻買得起蠟燭。一根椰子味的蠟燭,就能把人們帶到熱帶島嶼去。

再從定價上來看,從2.99美元到50美元,幾乎將所有階層的人群都聚集了起來,也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

2、無創新不前進

從一開始登陸市場,千詩碧可的產品就在傳統的白色無味蠟燭中打出了差異化。在日後的產品上,徐梅也一直在不斷地嘗試創新。

比如為了迎合中國市場,就出了一套青花瓷系列。以及還有上文提到的各類定制型蠟燭都是例子。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和企業,唯有不斷突破才能不被淘汰,行走在行業前沿。

3、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千詩碧可最先主攻的是美國市場,而隨著消費水準提高,亞洲人也趕上了消費升級的這一波潮流,千詩碧可也開始在亞洲建立代工廠,不斷挖掘本地市場。

並將蠟燭精美包裝,逐漸演化為一種帶有高級禮品屬性的商品,在消費者中形成口碑。大家知道,這年頭,口碑傳的很快的。

雖如今千詩碧可被收購,但早在2005年,徐梅就又創立了布莉絲這一室內生活方式品牌,並已在亞洲開設了40多家專賣店。

經營企業之余,徐梅還致力於教育、文化交流和援助貧困國家的項目(這一活動彙聚不少美國政商界名人),拿獎拿到手軟。

這個骨子裡淌著中國血的嬌小女人,將小小的蠟燭做成了行業標杆。

她也用自己的軌跡告訴我們,沒有人應該被規定人生路要怎麼走,嶄新的一切總是需要我們踏出第一步。只有邁出去了,你才知道原來凡事皆有可能,原來認真生活的人都不會被辜負。

至今她還記得自己製造出的第一支香薰蠟燭,那是松枝燃燒後的溫暖味道。

1994年,她四處借錢,湊了10萬成立了一家公司。因為住的靠近切薩皮克灣,名字就取了諧音叫做“千詩碧可”,倒是很符合她想到就做的隨意性子。

然而錢好不容易借來了,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找不到代工廠。當時美國本地的工廠都喜歡量產,他們願意將一款白色蠟燭生產1000箱。但你要讓他這個顏色100箱,那種味道100箱,他們只會丟給你兩個字:不幹。

走投無路的徐梅只能找自家人了,她想到了在杭州的姐姐和姐夫,瞞著父親租了個廠房手工生產蠟燭。

在滿是白色無味裝飾蠟燭的市場中,徐梅的蠟燭一炮打響:顏色鮮豔、造型斑駁、氣味舒心。成立不到一年就創造了50萬美元的銷售業績。大家都在問,這是誰做的蠟燭?

兩年後,徐梅終於如願以償的將蠟燭賣到布魯明代爾商城,還專門為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設計了收藏款香薰蠟燭,賣得特別火。

火到什麼程度呢,銷售商本來只預付她300萬美元的貨款,沒想到只過了兩周,對方就打來電話:“你那有多少全拿來!”到年底,銷量超過800萬美元。

到2009年,千詩碧可不僅沒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銷售額更是翻了10倍不止,折合人民幣有6.1億,簡直絕了。

次年,受美國製造業回流的影響,徐梅在馬里蘭州的小鎮葛籣伯尼建立了工廠。當時這個地方一片蕭條,每四個藍領工人之中就有一個就是失業的。廠子造起來之後,平均每月就要生產50多萬根香燭,一年的總產值得有一個多億人民幣。

這不,工廠建起來不到6個月,徐梅就接到了白宮來的電話。她特地為第一夫人蜜雪兒設計了一款蠟燭,後來這款蠟燭還被當作禮物,在國宴上贈予外賓。

2012年,她還應邀去白宮參加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親自主持的“內包美國就業”論壇。在福特、杜邦等一眾大公司中,千詩碧可的體量微不足道。但黑頭發、黃皮膚的她,卻在一群白人男性中發表了最長的演說。

第二天美國各大報紙真相報導,這個中國出生的女性企業家,也在移民圈流傳開來。

創辦至今,“千詩碧可”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長,共售出超過3.5億支蠟燭,兩度被INC.雜誌評為美國成長最快的企業之一。

此時她的父親感歎,本以為她放棄了自己理想,沒想到,她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讓世界認識自己。

只靠3招

將一根蠟燭撐起一個帝國

為什麼一根蠟燭,在徐梅手裡卻能成就一個商業帝國?

品牌行銷大師 Martin Lindstrom 曾研究指出:“人的情緒有75%由嗅覺產生。人對照片的記憶,在三個月後只剩下50%,但回憶氣味的準確度卻高達65%。”

說白了,千詩碧可賣的可不是蠟燭,而是一種氣味,甚至說是一種生活方式。2016年,一份市場調報告就指出,光是美國一個國家,家用香氛的零售市場就達64億美元。

1、懂用戶心理者得天下

千詩碧可的用戶以25歲到55歲的女性為主。這類人群相信香味是一段記憶、甚至是一個親密家庭的關鍵組成部分。家人歡聚、與女朋友第一次散步,都可以通過氣味回憶起來。

事實證明這是對的,某一季颶風肆虐的時節,寧神味的蠟燭銷量爆增。在沒有供電的黑暗和混亂中,蠟燭成功的使一切一如往常。

與此同時,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人們也許沒錢出去旅行,但卻買得起蠟燭。一根椰子味的蠟燭,就能把人們帶到熱帶島嶼去。

再從定價上來看,從2.99美元到50美元,幾乎將所有階層的人群都聚集了起來,也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

2、無創新不前進

從一開始登陸市場,千詩碧可的產品就在傳統的白色無味蠟燭中打出了差異化。在日後的產品上,徐梅也一直在不斷地嘗試創新。

比如為了迎合中國市場,就出了一套青花瓷系列。以及還有上文提到的各類定制型蠟燭都是例子。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和企業,唯有不斷突破才能不被淘汰,行走在行業前沿。

3、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千詩碧可最先主攻的是美國市場,而隨著消費水準提高,亞洲人也趕上了消費升級的這一波潮流,千詩碧可也開始在亞洲建立代工廠,不斷挖掘本地市場。

並將蠟燭精美包裝,逐漸演化為一種帶有高級禮品屬性的商品,在消費者中形成口碑。大家知道,這年頭,口碑傳的很快的。

雖如今千詩碧可被收購,但早在2005年,徐梅就又創立了布莉絲這一室內生活方式品牌,並已在亞洲開設了40多家專賣店。

經營企業之余,徐梅還致力於教育、文化交流和援助貧困國家的項目(這一活動彙聚不少美國政商界名人),拿獎拿到手軟。

這個骨子裡淌著中國血的嬌小女人,將小小的蠟燭做成了行業標杆。

她也用自己的軌跡告訴我們,沒有人應該被規定人生路要怎麼走,嶄新的一切總是需要我們踏出第一步。只有邁出去了,你才知道原來凡事皆有可能,原來認真生活的人都不會被辜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