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路邊野菜別亂采 最常誤食就屬這三種

左圖是有毒的姑婆芋, 右圖是無毒的芋頭葉。

到野外踏青, 順便品嘗當地的野菜小吃是臺灣民眾假日休閒的一大樂事, 有的群眾甚至會自摘野菜回家煮食。

不過, 由於近年來發生不少誤摘有毒野菜而中毒的事件。 專家呼籲群眾還是不要自行採摘來路不明的野菜, 以免中毒傷身。

據媒體報導, 臺灣群眾最常吃到的有毒植物, 包括台“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曾誤食的姑婆芋、曼陀羅以及綠褶菇。 這三種野菜最常因外觀長得相似, 而被群眾誤認可食用而吃下肚。 有毒的“姑婆芋”常被誤認為“芋頭”;“曼陀羅”誤認為“假酸漿葉”;以及有毒的“綠褶菇”當做“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吃下肚, 引發中毒事件。

專家指出, “姑婆芋”又稱山芋、觀音蓮、天荷等, 全株有毒, 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 若誤食會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 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咽困難及腹痛。

左圖是有毒的姑婆芋, 右圖是無毒的芋頭葉。

從外觀看起來, 姑婆芋確實和芋頭很像, 兩者不同之處在於, 芋頭的葉面有絨毛、葉柄與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 而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姑婆芋表面光滑, 水珠無法凝結, 葉柄與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

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

另一個俗稱喇叭花的“大花曼陀羅”, 全株皆有毒性, 含具神經毒性的生物鹼, 誤食恐出現口乾舌燥、皮膚潮紅、心跳呼吸加快、頭暈, 並可能出現幻聽、幻覺、意識模糊、妄想等神經系統症狀。

左圖是有毒的大花曼陀羅,

右圖是無毒的假酸漿。

不過, 大家卻經常把“大花曼陀羅”和“假酸漿”搞混, 大花曼陀羅的花是白色喇叭狀, 假酸漿則是圓錐狀且有粗毛, 但因葉片長得像, 很容易混淆誤食, 過去就曾有群眾把大花曼陀羅的葉子作為粽葉包裹食物, 引發中毒事件。

此外, 外觀看似白色無毒的“綠褶菇”也是常被誤食的毒菇, 這種菇還未成熟時是白色的, 直到成熟後才會轉為灰綠色, 菌蓋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寬20公分, 誤食後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但綠褶菇外觀, 卻經常容易和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雞肉絲菇”搞混, 這些菇類的菌傘都屬於褐色、白色、灰色系, 雞肉絲菇的菇傘有顯著凸起的“傘尖”, 較容易辨識, 另一項可區分有毒的“綠褶菇”的特徵在於,

綠褶菇只要受損就會轉變成褐色, 其餘2種則不會。

左圖是有毒的綠褶菇, 右圖是無毒的雞肉絲菇。

專家表示, 近年正積極發展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的檢測方法, 可快速鑒別及確認民眾誤食植物的物種, 在最短時間內鑒定出食品中毒元兇, 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專家也呼籲群眾別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傷身,若不慎食用到不明植物,應盡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專家也呼籲群眾別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傷身,若不慎食用到不明植物,應盡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