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講好山西故事|共建美麗山西 汾河幹流重現大河風光

15座蓄水閘壩的土建主體工程完工

11月1日, 汾河中游核心區幹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閘壩的土建主體工程完工, 目前均已開始蓄水運行, 汾河幹流重現大河風光。 這是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對全省“兩山七河”生態治理具有示範意義。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 流經我省的6個市, 被稱為山西人的母親河。 經歷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破壞和過度開發利用, 汾河流域生態已十分脆弱。 為從根本上解決汾河流域生態問題, 2015年, 我省啟動實施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提出力爭經過5年建設、10年自然修復, 使汾河流域重現生機。 按照工程規劃, 汾河中游段核心區成為近兩年來治汾“主戰場”, 建設範圍是從清徐縣境內的汾河二壩到介休市境內的文峪河入汾口, 途經太原市、晉中市和呂梁市3市5縣(市), 全長82.2km, 共佈設蓄水閘壩15座。

省汾河流域管理局局長李海軍介紹,

汾河流域生態修復中游核心區幹流蓄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的重點工程, 通過在河道內設置蓄水閘壩, 向堤外濕地補水, 可充分利用雨洪資源, 增大水域面積, 增強河道水體的自淨能力, 改善生態環境。

在汾河幹流平遙段, 寬達300米的河道內, 河水奔湧向前, 越過閘壩落入主河道, 展現出大河風光的氣勢。

年近六旬的營裡村農民李錦文高興地說, 好多年沒見過這麼大的水了。 你看, 河兩岸的生態環境也好多了!

此次蓄水從10月2日正式開始, 目前已蓄水近300萬立方米, 水位保持在灘面以上20釐米的低水位運行;從明年2月開始將結合沿岸用水需求, 實行灘面以上1米的中水位運行;到明年8月下旬以後,

將按照灘面以上2米的設計水位蓄水運行。 全部蓄水後, 將在汾河幹流形成16.17平方公里連續水面, 蓄水總量達到1737萬立方米。 結合河流兩側低窪地帶“珍珠串”蓄水水域建設, 可充分攔蓄區間洪水資源, 為恢復和增加蓄滯洪區、濕地、人工湖泊及恢復流域內地下水位, 提供充分的生態用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