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要贏在職場,你得成為這樣的閱讀者

職業生涯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慢進則廢。

身在競爭壓力巨大的職場, 多數人都有通過讀書獲得成長的需求。 很多人都相信,

只要多讀一些書一定能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但現實卻是不少人買了很多書、也讀了不少書, 然而升職加薪的並不是你。

讀過的書並沒有成為職場競爭的籌碼。 為什麼?因為絕大多數人讀書的姿勢不對。

因此, 在學習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些具體的閱讀方法之前, 我們首先需要反思的是, 作為一個職場人士, 閱讀的正確姿勢是怎樣的?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想清楚, 學什麼閱讀方法都是無的放矢。

一個好的閱讀者一定是有著明確自我要求的閱讀者。 怎樣才算得上有著明確自我要求的閱讀者?檢驗標準有四條。

01.有專注力的閱讀者

對於閱讀來說, 沒有專注力, 就沒有一切。

有專注力的閱讀者很清楚自己閱讀的目的,

知道自己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收益, 所以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集中精神, 保持專注和清醒, 保持高效閱讀狀態。

由於書是最古老的傳播媒介, 書的互動性、媒介資訊豐富性是最低的, 在很多人眼裡, 書是最枯燥的資訊載體, 長時間將精力集中於一本書, 需要非常強的自製力。

特別是在這樣一個資訊撲面而來的時代, 我們面臨的誘惑太多, 各種娛樂資訊、八卦新聞、小道消息隨時推送, 很容易就把我們本已分散的注意力打碎了。

大家想一想, 平時在讀書的時候你能夠保持多長時間忍住不刷朋友圈?一刷朋友圈, 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這種專注力的缺失, 會導致閱讀效率低下, 而閱讀效率低下又會使得你很難進入閱讀“心流”狀態,

最終導致讓人喪失閱讀的興趣。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閱讀專注力呢?我認為, 要做個有專注力的閱讀者, 一定要有內驅力。 這種內驅力, 必須來自你內心真正的價值追求。 我們都希望通過閱讀和學習, 充實頭腦、改變思維、提升能力, 實現更好更快的成長, 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這就是一種價值追求。

從這種價值追求來看, 能夠激發我們閱讀的最強大內驅力, 來自於實實在在的利益。 不論是心靈上的成長或是精神上的滿足, 還是實際物質上的激勵, 只有感受到了閱讀對你的價值所在, 才有可能真正地提升閱讀的專注力。

02.有提問力的閱讀者

一個具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 一定是一個主動的閱讀者。 所謂主動,

最鮮明的特點就體現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思考、積極提問。 這種提問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自己要提出問題, 另一方面通過書中的內容自己尋找出答案。 關於一本書, 一定要學會提出四個主要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第二個問題, 作者細節部分都說了什麼, 怎麼說的?

第三個問題,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個問題,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這四個問題, 其實概括起來就是四個關鍵字——

主題→論點→合理性→關聯度

這四個方面其實就是一個從閱讀到分析再到應用的過程。 特別是最後一個關鍵字, 關聯度, 是主題閱讀中最為重要的一點, 就是要學會把閱讀與你自己的工作實踐聯繫起來,

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按照上述四個問題進行提問, 你的閱讀就一定不會偏離方向。 艾德勒認為——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 核心就在於你要提出問題, 然後盡可能的找出答案。

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和沒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之間, 最核心的差別就在於提問力。 問題如果提好了, 其實找答案就不是什麼難題了, 提問的能力與找答案的能力匹配起來, 才是真正懂得閱讀的人。

03.會做筆記的閱讀者

閱讀是你和作者的一種對話, 承載這種對話的最好手段就是記筆記。 我一直認為, 要想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 就一定要在書上記筆記, 在書上留下你自己的痕跡。 讀一本書, 一定不要太愛惜書, 塗塗畫畫、寫寫記記才是正確的讀書方式。

艾德勒指出記筆記有三個好處——

第一,會讓你保持清醒;

第二,記筆記的時候會是一種主動思考;

第三,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你在和作者就觀點進行碰撞、交鋒和探討。如果一本書讀完還是乾乾淨淨的,往往說明你並沒有讀進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好書一定要買紙質版回來讀的原因。

記筆記我們從小到大,用過很多方式,比如說畫線段、畫星號、做編號、記頁碼、圈關鍵字、在空白處記錄,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注方式,你只要按照你自己設定的標注方式去做,就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技術性的技巧,真正要注意學習掌握的是艾德勒提出的三種筆記分類。

001.結構筆記

結構筆記對應的閱讀層次是檢視閱讀。通過檢視閱讀,瞭解整本書的框架,把這些框架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記錄下來,當你需要進行分析閱讀的時候,對照這個框架,你就知道這本書的重點是什麼,基本觀點是什麼。這種筆記需要注意的是,它一定記錄的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或者細節。結構筆記對於你來說就像是一幅讀書的地圖,當你打開這幅地圖的時候,你就知道在這本書中能獲得什麼,按圖索驥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002.概念筆記

概念筆記對應的閱讀層次是分析閱讀。概念是我們在分析閱讀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的知識節點,每個概念的涵義,以及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是分析閱讀需要注意的重點。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概念與你需要學習的內容相關,一定要善於把作者的概念觀點記錄下來。當你把書籍的概念記錄得越詳細,概念間連點成線、連線成面,你的閱讀也就越來越深入,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觀點也會隨之碰撞湧現出來。

003.辯證筆記

辯證筆記對應的閱讀層次是主題閱讀。這種筆記方式,顧名思義就是要辯證的看問題。當你閱讀某一主題書籍的時候,要找幾本同類的書籍一起閱讀,在不同的書中找到一個共同的觀點,把與這個觀點相關的論述都記錄下來。你可以想像一群作者在圍繞某一主題觀點進行一場辯論賽,而你就是辯論賽的主席,掌控著整場辯論的節奏。當辯論結束時,你對於這個主題觀點的相關論證應該就比較熟悉了,可以高屋建瓴地總結你的觀點結論。

04.遵守規則的閱讀者

閱讀是非常私人化的活動,你的閱讀是你自己個人的體驗,每個人的閱讀習慣各不相同。因此,絕大多數人在閱讀的時候往往是興之所致,讀到哪裡算哪裡。所以,上面提到的閱讀時需要提出的四個問題、三種記筆記等等規則方法,其實是和我們日常的閱讀習慣背道而馳的。

但是,對於一個有著職場成長需求的人來說,你的閱讀一定不能那麼隨心所欲。因為你的時間成本很高,你不可能和大學生一樣廣泛地閱讀,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如何提高單位時間的閱讀效率?你需要按規則閱讀,特別是在閱讀各種助力成長的致用類書籍時,你必須按照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來規範自己。只有養成上面所說的那種標準化的閱讀習慣,才有可能真正 提高你的閱讀效率。

其實,很多閱讀訓練營所謂的閱讀技巧,不過就是給你一定的閱讀規則,教你如何能夠很順暢的按照這類規則進行閱讀。在最開始練習按照規則進行閱讀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太枯燥或者太麻煩。這些和自己平時的習慣不一樣的閱讀規則要求,一定是會引發你潛意識中抵觸情緒的。

不過,如果當你通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把閱讀的規則內化成自己的習慣後,你反而會覺得非常輕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大腦都有節約資源的傾向,當你不假思索地按照一定的規則去做的時候,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腦力資源。

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自己適合的方式,確立屬於自己的閱讀SOP(標準作業流程)。每一次閱讀都按照同樣的標準去進行。這樣做的好處是,你不需要去回憶到底需要按照哪種筆記方式或者提問方式去進行閱讀,只要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做下來就可以了。當確立了閱讀SOP之後,通過標準的檢驗,還能夠讓我們杜絕閱讀的慣性和惰性。

如何對閱讀活動進行標準化呢?

艾德勒在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各個章節進行了詳細的步驟介紹,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性質和自己的閱讀特點做好自己的閱讀SOP,重點是通過分析研究,把閱讀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最好列印張貼在書桌旁邊,用來指導和規範閱讀行為。

如何把這種標準化、流程化後的閱讀方式變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呢?

答案只有一條,就是對每一項閱讀的標準進行分解,並做好刻意練習。這和我們練習其他任何技能都一樣,對於那些閱讀過程中的具體標準和要求,認真地結合閱讀實踐揣摩體會、具體運用、勤加練習。用你的閱讀SOP讀上100本書,保證它就變成你的習慣了。

只要你將每一項標準都練習到相當熟練的程度,把每一項規則都內化為你閱讀時大腦的條件反射時,你的閱讀效率將得到極大提升。

作者:河東西

來源連結:http://www.jianshu.com/p/3c6c119c3f7e#

塗塗畫畫、寫寫記記才是正確的讀書方式。

艾德勒指出記筆記有三個好處——

第一,會讓你保持清醒;

第二,記筆記的時候會是一種主動思考;

第三,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你在和作者就觀點進行碰撞、交鋒和探討。如果一本書讀完還是乾乾淨淨的,往往說明你並沒有讀進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好書一定要買紙質版回來讀的原因。

記筆記我們從小到大,用過很多方式,比如說畫線段、畫星號、做編號、記頁碼、圈關鍵字、在空白處記錄,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注方式,你只要按照你自己設定的標注方式去做,就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技術性的技巧,真正要注意學習掌握的是艾德勒提出的三種筆記分類。

001.結構筆記

結構筆記對應的閱讀層次是檢視閱讀。通過檢視閱讀,瞭解整本書的框架,把這些框架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記錄下來,當你需要進行分析閱讀的時候,對照這個框架,你就知道這本書的重點是什麼,基本觀點是什麼。這種筆記需要注意的是,它一定記錄的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或者細節。結構筆記對於你來說就像是一幅讀書的地圖,當你打開這幅地圖的時候,你就知道在這本書中能獲得什麼,按圖索驥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002.概念筆記

概念筆記對應的閱讀層次是分析閱讀。概念是我們在分析閱讀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的知識節點,每個概念的涵義,以及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是分析閱讀需要注意的重點。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概念與你需要學習的內容相關,一定要善於把作者的概念觀點記錄下來。當你把書籍的概念記錄得越詳細,概念間連點成線、連線成面,你的閱讀也就越來越深入,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觀點也會隨之碰撞湧現出來。

003.辯證筆記

辯證筆記對應的閱讀層次是主題閱讀。這種筆記方式,顧名思義就是要辯證的看問題。當你閱讀某一主題書籍的時候,要找幾本同類的書籍一起閱讀,在不同的書中找到一個共同的觀點,把與這個觀點相關的論述都記錄下來。你可以想像一群作者在圍繞某一主題觀點進行一場辯論賽,而你就是辯論賽的主席,掌控著整場辯論的節奏。當辯論結束時,你對於這個主題觀點的相關論證應該就比較熟悉了,可以高屋建瓴地總結你的觀點結論。

04.遵守規則的閱讀者

閱讀是非常私人化的活動,你的閱讀是你自己個人的體驗,每個人的閱讀習慣各不相同。因此,絕大多數人在閱讀的時候往往是興之所致,讀到哪裡算哪裡。所以,上面提到的閱讀時需要提出的四個問題、三種記筆記等等規則方法,其實是和我們日常的閱讀習慣背道而馳的。

但是,對於一個有著職場成長需求的人來說,你的閱讀一定不能那麼隨心所欲。因為你的時間成本很高,你不可能和大學生一樣廣泛地閱讀,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如何提高單位時間的閱讀效率?你需要按規則閱讀,特別是在閱讀各種助力成長的致用類書籍時,你必須按照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來規範自己。只有養成上面所說的那種標準化的閱讀習慣,才有可能真正 提高你的閱讀效率。

其實,很多閱讀訓練營所謂的閱讀技巧,不過就是給你一定的閱讀規則,教你如何能夠很順暢的按照這類規則進行閱讀。在最開始練習按照規則進行閱讀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太枯燥或者太麻煩。這些和自己平時的習慣不一樣的閱讀規則要求,一定是會引發你潛意識中抵觸情緒的。

不過,如果當你通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把閱讀的規則內化成自己的習慣後,你反而會覺得非常輕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大腦都有節約資源的傾向,當你不假思索地按照一定的規則去做的時候,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腦力資源。

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自己適合的方式,確立屬於自己的閱讀SOP(標準作業流程)。每一次閱讀都按照同樣的標準去進行。這樣做的好處是,你不需要去回憶到底需要按照哪種筆記方式或者提問方式去進行閱讀,只要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做下來就可以了。當確立了閱讀SOP之後,通過標準的檢驗,還能夠讓我們杜絕閱讀的慣性和惰性。

如何對閱讀活動進行標準化呢?

艾德勒在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各個章節進行了詳細的步驟介紹,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性質和自己的閱讀特點做好自己的閱讀SOP,重點是通過分析研究,把閱讀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最好列印張貼在書桌旁邊,用來指導和規範閱讀行為。

如何把這種標準化、流程化後的閱讀方式變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呢?

答案只有一條,就是對每一項閱讀的標準進行分解,並做好刻意練習。這和我們練習其他任何技能都一樣,對於那些閱讀過程中的具體標準和要求,認真地結合閱讀實踐揣摩體會、具體運用、勤加練習。用你的閱讀SOP讀上100本書,保證它就變成你的習慣了。

只要你將每一項標準都練習到相當熟練的程度,把每一項規則都內化為你閱讀時大腦的條件反射時,你的閱讀效率將得到極大提升。

作者:河東西

來源連結:http://www.jianshu.com/p/3c6c119c3f7e#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