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了錢,也可能買了一把假的紫砂壺!

但是隨著紫砂壺的收藏價值不斷增長, 那些劣質的紫砂壺令許多喜歡紫砂的茶友防不勝防, 很多茶友為了驗證紫砂壺的真假, 總是會通過各式各樣的辦法去試驗。

我們經常會在茶市場裡, 看到一些壺友在看壺時, 聽聽壺蓋敲壺身聲音, 把壺翻來覆去, 還用放大鏡看一看, 然後點評一番此壺真假好壞, 顯得十分專業。 那麼, 他們真是專業的鑒壺人嗎?

真的紫砂、好的泥料清脆悅耳,

假的如磚頭沉悶?其實, 敲擊聲音與壺本身的形狀、材料、密度有關。

1 清脆悅耳與沉悶的聲音一般是指音色, 其更多是與瓷化程度有關, 瓷化程度越高, 則聲音會越清脆。 以朱泥為例, 多遍燒制顏色深而亮, 即瓷化程度越高, 敲擊聲音清脆;像紫砂屬陶器, 大多數是不會像瓷器一樣敲擊聲音清亮的。

2 壺的形狀以及大小的不同, 則敲擊時內部共鳴的路徑不同, 聲音當然會產生區別。 壺胎體的厚度也會使敲擊聲音略有差異, 胎體比較厚的聲音略顯沉, 而胎體薄則相對會清脆些。

3 泥料的不同, 燒的溫度不同, 敲擊後發出的聲音也會不同。

4 如遇壺身有破損, 這時敲擊時音色會沉悶。 但實際情況是:當你能通過敲擊能聽出壺是否有暗裂時, 表明壺身已經裂得十分曆害, 如果微小的一點點暗裂, 即使是對於“老玩家”也做不到聽出來。

雖然這種辦法是可以簡單判斷紫砂壺燒結度的情況, 但是並不能判斷一把壺的好壞, 聽聲辨壺是不靠譜的, 請不要隨意敲擊紫砂壺。

現在網上流行賣紫砂壺“玩倒立”這個噱頭, 對壺的氣密性判別標準有兩點:

❶ 按住壺嘴, 倒立過來, 蓋子不掉, 則說明此壺的氣密性極好, 反之則說明壺的氣密性差;

❷ 在紫砂壺裡面裝滿水, 按住壺蓋氣孔, 則壺嘴立即斷水。

以石瓢和西施這兩種紫砂壺市場上最多也最常見的壺型為例:

(以石瓢100把, 西施100把做實驗)

❶ 石瓢壺因無法按住氣孔, 只能做按壺嘴試驗, 倒立後蓋子全掉;

❷ 西施壺蓋倒立基本都不掉;但是100把壺裡有13把西施壺按住壺蓋氣孔, 壺嘴繼續出水。

實驗證明▼

玩倒立對部分壺是起作用的,但絕不保證任何壺型都能玩倒立,換言思考,紫砂壺倒立不掉蓋就代表氣密性好,就可判斷為一把好壺嗎?

如果倒立會掉蓋,那按住氣孔必然無法斷水,因為證明氣密性好的基本條件是壺口平整,而紫砂壺“倒立”不掉蓋可以作為壺蓋與壺口的平面是否平整的一個檢驗標準。

但是壺口平整,氣密性也不一定好。所以氣密性只是紫砂壺的一項指標,是一種物理現象,並不是一把好壺的唯一屬性。普通圓口的紫砂壺氣密性一般都不錯。

這種方法大錯而特錯,價值不菲的紫砂壺,可能會因為一根小小的火柴而變得一文不值。用火柴辨別紫砂壺真偽的說法,是因為以前的泥料磨得比較粗,傳統火柴成分含白磷,別說是用紫砂壺了,就算在牆上劃一劃也能發熱引起火星;現在泥料有粗細之分,火柴也做安全設計,不會輕易起火,不管用什麼壺都劃不著。

用火柴來辨別紫砂壺真假純屬無稽之談,一切傷壺的鑒別方式都不應該採用。

“三山齊”是指:壺嘴、壺鈕與壺把三點齊且要居中,壺嘴與壺把的重量、比例要協調,則稱為“三山齊”。

“三山平不平”是很多壺友關心的問題,這也是紫砂界爭議比較大的問題之一。有的壺友把壺蓋去掉,將壺倒扣於桌上看是否會晃動,看壺的流、壺口、壺把能否平齊,用此來判斷三點是否一線,其實這種檢驗方式是不對的。

把玩壺較多的資深壺友,會發現運用“三山齊”標準來衡量水準壺、仿古壺等傳統圓形茶壺來說是比較合適的,而如果是一些特殊壺型,則需要另當考慮。(如柿子壺等)

制壺藝人也發現,有些壺型如果“三山平齊”,款式就不好看,或者出水不爽。還有的壺型在安裝壺嘴時,必須高於壺口三至五毫米,不然在注水滿時,水會從壺嘴流出來。

用“三山齊”這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茶壺,顯然是不合理的。“三山平不平”跟壺好不好沒有關係。

很多壺友認為蓋子越嚴實就表示這壺做工越好,要求“左右使力紋絲不動,轉動卻滑爽”。其實不然,紫砂壺都是手工活,做不到像機器那樣緊密度百分之百。有稍微一點的粗糙,是很正常的,反過來想,如果緊密度相當高,肯定是借助了工具製作而成。

紫砂在燒制時是收縮的,即使是用同一種泥料做的壺,蓋子與壺口的收縮也會不同。不論生胚做得如何完美,壺出窯了,不可能還是紋絲不動的效果,這跟紫砂壺整口這道工藝緊密相關。

做生坯時,要根據比例製作蓋子和蓋口,製作紫砂壺蓋一定要稍微大於壺口,如果在生坯時蓋子大小正好,或者小了,燒成後口蓋都會是不適合的,蓋子大了,整口時需要打磨掉的部分太多,十分費力。

通過整口工藝後,紫砂壺壺蓋存在輕微晃動不是品質問題,更不能簡單說成是做壺水準和能力問題,否則對藝人們的辛勤付出不公平,只有明顯晃動,並且影響到壺的氣密性才可能算是品質問題。

紫砂茶壺是兼具實用性與欣賞性的手工藝品,不同的壺型看起來“大同小異”,但事實上從選料到創作都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從工藝上也有著不同的要求。

THE END

文字 I 圖片 I 由茶頻道整理

轉載請聯繫授權

如有侵權 I 請聯繫刪除

實驗證明▼

玩倒立對部分壺是起作用的,但絕不保證任何壺型都能玩倒立,換言思考,紫砂壺倒立不掉蓋就代表氣密性好,就可判斷為一把好壺嗎?

如果倒立會掉蓋,那按住氣孔必然無法斷水,因為證明氣密性好的基本條件是壺口平整,而紫砂壺“倒立”不掉蓋可以作為壺蓋與壺口的平面是否平整的一個檢驗標準。

但是壺口平整,氣密性也不一定好。所以氣密性只是紫砂壺的一項指標,是一種物理現象,並不是一把好壺的唯一屬性。普通圓口的紫砂壺氣密性一般都不錯。

這種方法大錯而特錯,價值不菲的紫砂壺,可能會因為一根小小的火柴而變得一文不值。用火柴辨別紫砂壺真偽的說法,是因為以前的泥料磨得比較粗,傳統火柴成分含白磷,別說是用紫砂壺了,就算在牆上劃一劃也能發熱引起火星;現在泥料有粗細之分,火柴也做安全設計,不會輕易起火,不管用什麼壺都劃不著。

用火柴來辨別紫砂壺真假純屬無稽之談,一切傷壺的鑒別方式都不應該採用。

“三山齊”是指:壺嘴、壺鈕與壺把三點齊且要居中,壺嘴與壺把的重量、比例要協調,則稱為“三山齊”。

“三山平不平”是很多壺友關心的問題,這也是紫砂界爭議比較大的問題之一。有的壺友把壺蓋去掉,將壺倒扣於桌上看是否會晃動,看壺的流、壺口、壺把能否平齊,用此來判斷三點是否一線,其實這種檢驗方式是不對的。

把玩壺較多的資深壺友,會發現運用“三山齊”標準來衡量水準壺、仿古壺等傳統圓形茶壺來說是比較合適的,而如果是一些特殊壺型,則需要另當考慮。(如柿子壺等)

制壺藝人也發現,有些壺型如果“三山平齊”,款式就不好看,或者出水不爽。還有的壺型在安裝壺嘴時,必須高於壺口三至五毫米,不然在注水滿時,水會從壺嘴流出來。

用“三山齊”這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茶壺,顯然是不合理的。“三山平不平”跟壺好不好沒有關係。

很多壺友認為蓋子越嚴實就表示這壺做工越好,要求“左右使力紋絲不動,轉動卻滑爽”。其實不然,紫砂壺都是手工活,做不到像機器那樣緊密度百分之百。有稍微一點的粗糙,是很正常的,反過來想,如果緊密度相當高,肯定是借助了工具製作而成。

紫砂在燒制時是收縮的,即使是用同一種泥料做的壺,蓋子與壺口的收縮也會不同。不論生胚做得如何完美,壺出窯了,不可能還是紋絲不動的效果,這跟紫砂壺整口這道工藝緊密相關。

做生坯時,要根據比例製作蓋子和蓋口,製作紫砂壺蓋一定要稍微大於壺口,如果在生坯時蓋子大小正好,或者小了,燒成後口蓋都會是不適合的,蓋子大了,整口時需要打磨掉的部分太多,十分費力。

通過整口工藝後,紫砂壺壺蓋存在輕微晃動不是品質問題,更不能簡單說成是做壺水準和能力問題,否則對藝人們的辛勤付出不公平,只有明顯晃動,並且影響到壺的氣密性才可能算是品質問題。

紫砂茶壺是兼具實用性與欣賞性的手工藝品,不同的壺型看起來“大同小異”,但事實上從選料到創作都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從工藝上也有著不同的要求。

THE END

文字 I 圖片 I 由茶頻道整理

轉載請聯繫授權

如有侵權 I 請聯繫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