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事一份真心喜歡的工作是種什麼感覺?

拆書共讀·有聽讀書|第170期

文 | 木頭 · 主播 | 領讀君 · 編輯 | 卿年 · 視頻 | Kevin

本書共14萬字

為了讓大家快速get到本書知識點

我們為小夥伴做了精彩提煉

快來看吧

之前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工作為了什麼?當然是錢了。 難道是夢想嗎?我的夢想就是不工作, 我可是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才出來工作的。 ”

這自然是玩笑, 不過不用工作的夢想也並非不可實現。

而下面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你喜歡自己目前從事的工作嗎?假如你的回答是否定的話, 那麼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呢?我想, 原因也無非是因為要生活, 或者出於生計考慮,

你只能扛下去。 關於這一點, 自然是無可厚非的, 這恐怕也是絕大多數人生活的現狀, 為了生活只能從事無感的工作, 更甚至是放棄了理想, 而這一切最終只會導致一個結果——你不會快樂。

本章思維導圖(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橫屏預覽效果更佳):

各位有聽讀書的書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開始共讀《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第1頁—第34頁, 在共讀的過程中, 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是動因理論?

2.如何實現不用工作的夢想?

01

“沒有人不喜歡一個人”和“愛上一個人”

史蒂夫·約伯斯曾說過:“唯一讓人有工作滿足感的方法就是從事你認為偉大的工作, 而通向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愛上所從事的工作。 如果還沒找到這種工作, 那就繼續找。 不要將就, 要跟隨自己的心, 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 ”

想必看到這句話的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天真的, 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是多麼的不現實, 而且這樣的人又能有多少。

於是有太多的人沿著妥協的道路走下去, 永不回頭。

如果要回答白岩松的那個關於幸福的問題——“除了幸福,

我們似乎擁有一切, 可是幸福在哪裡?”想必答案就在此處吧。

當我們發現自己身陷不快樂的職業, 甚至是不快樂的生活中時, 通常是因為我們遺忘了真正激勵自己的動力是什麼。 人們會去做某件事情, 一定出於某些動因, 如果你不是發自內心的想法去做一件事, 又怎麼會快樂呢?這便是著名的“動因理論”。

而這一理論則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創立, 他認為, 人們對工作滿意其實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 它涵蓋了下面整個過程--開始時很開心, 但一直走下去, 到最後幾乎可以用悲慘兩個字來形容。 事實上, 我們大腦的工作方式並非如此, 應該說, 滿意還是不滿意是兩個分開的、獨立的衡量標準,

這說明你有可能同時既愛又恨你的工作。

在動因理論中, 赫茨伯格提出了兩種不同的動力因素: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

其中, 基礎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條件、公司政策等, 這些無疑相當重要。 一旦基礎因素不好就會給人帶來不滿, 所以你必須解決壞的基礎因素, 確保你不會對工作不滿意。

有意思的是, 赫茨伯格斷言薪水是一個基礎因素, 不是動力因素。 如果工作的基礎因素得到了改善, 你不會立刻愛上這份工作, 最多是不再討厭它罷了。 與工作不滿對立的並非就是工作滿意, 只是沒有不滿, 工作滿意和沒有不滿是兩回事。 就好比“沒有不喜歡一個人”和“愛上這個人”是兩碼事一樣。

解決了基礎因素, 如:有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與上司和同事的關係融洽, 有足夠的錢照顧家庭——如果沒有解決這些, 你就會感到對工作不滿, 但是單有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愛上你的工作--它只能做到讓你不討厭這份工作。

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對工作滿意並愛上它呢?

02

拒絕拖延症

前面我們提到過動因理論中包涵兩種因素: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 所以讓你真正愛上工作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動力因素”。

動力因素一般包括:有挑戰性、獲得認可、責任感、個人成長。 因為工作本身的因素讓你感覺做了對工作有意義的貢獻。 動力因素很少與外在刺激有關, 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內心和工作的內在狀況有關。

而現實生活中, 在選擇職業時,大多數人都會把基礎因素,尤其是薪水當做是選擇的首要標準,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很多,也很充分——賺錢養家。

有多少人曾信誓旦旦的承諾,一旦自己經濟條件好起來,就要做回自己最愛的工作或者追逐當初的夢想,但是隨著他們的荷包越來越鼓,收入也越來越多,時間總是被不斷的往後拖。

然而要不了多久,他們中就有一些人會私底下承認自己已經開始抱怨現在的工作了,因為現在他們意識到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的理由是錯誤的。更糟糕的是,他們發現自己已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了。他們曾為了拿到這份薪水極力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很難回到從前了。早期他們不是根據真正動力因素而是根據基礎因素做的選擇,現在找不到擺脫的出路了。

不可置否,錢並不是職業幸福的關鍵,而當賺錢成了高於其他一切事情的重點時,當基礎因素得到了滿足、追求仍停留在賺更多的錢時,問題就出現了。

我們應該明白,不是有人與我們有什麼根本的不同,只不過是人們衡量是否有意義或開心的標準有差異,如果動力因素起作用了,你將會愛上自己的工作,即使賺不到大把的錢,你也會變得積極起來。

所以,拒絕拖延症,一旦下定決心,就不要將夢想放在明天,活在當下其實是最明智的人生智慧。

03

不工作並不是幻想

克裡斯坦森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的物件是兩組小孩,他給兩組小孩玩拼圖遊戲,其中的一組規定,只要拼完一幅,就可以得到一美元的獎勵,而另一組不提供任何獎勵,而當克裡斯坦森叫停拼圖遊戲時,得到獎勵的那一組立刻停止了遊戲,而反觀另一組,仍在繼續。

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呢?原因自然還是動因理論。

俗話說的好:找到你喜愛的工作,你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一天在工作。在某種程度上,金錢只能減少你的職業挫折感,而要找到真正的職業幸福,你就要繼續尋找你認為有意義的工作機會,從中學到新知識,獲得成就和成功,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而改善基礎因素,如錢、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條件、公司政策等等都只是幸福的副產品,而不是產生幸福的原因。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重點放在努力獲得職業成功的有形陷阱裡。拿更高的薪水、得到更有聲望的頭銜、有環境更好的辦公室,這些都是朋友和家人能夠看得見的標誌,標誌我們職業上“成功了”。如果你把下一次加薪變成最終讓你快樂的原因,那麼這就是一種無望的追逐。

領讀君說:如何讓自己變得幸福,首先要思考下,你是否喜歡目前的工作,如果不喜歡,請立刻做出改變,千萬不要將這一行動無限期的推遲,因為,你推遲的只是你的幸福。而如果你找到你愛的工作,你自然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一天在工作,因為,你愛上的是生活。

在選擇職業時,大多數人都會把基礎因素,尤其是薪水當做是選擇的首要標準,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很多,也很充分——賺錢養家。

有多少人曾信誓旦旦的承諾,一旦自己經濟條件好起來,就要做回自己最愛的工作或者追逐當初的夢想,但是隨著他們的荷包越來越鼓,收入也越來越多,時間總是被不斷的往後拖。

然而要不了多久,他們中就有一些人會私底下承認自己已經開始抱怨現在的工作了,因為現在他們意識到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的理由是錯誤的。更糟糕的是,他們發現自己已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了。他們曾為了拿到這份薪水極力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很難回到從前了。早期他們不是根據真正動力因素而是根據基礎因素做的選擇,現在找不到擺脫的出路了。

不可置否,錢並不是職業幸福的關鍵,而當賺錢成了高於其他一切事情的重點時,當基礎因素得到了滿足、追求仍停留在賺更多的錢時,問題就出現了。

我們應該明白,不是有人與我們有什麼根本的不同,只不過是人們衡量是否有意義或開心的標準有差異,如果動力因素起作用了,你將會愛上自己的工作,即使賺不到大把的錢,你也會變得積極起來。

所以,拒絕拖延症,一旦下定決心,就不要將夢想放在明天,活在當下其實是最明智的人生智慧。

03

不工作並不是幻想

克裡斯坦森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的物件是兩組小孩,他給兩組小孩玩拼圖遊戲,其中的一組規定,只要拼完一幅,就可以得到一美元的獎勵,而另一組不提供任何獎勵,而當克裡斯坦森叫停拼圖遊戲時,得到獎勵的那一組立刻停止了遊戲,而反觀另一組,仍在繼續。

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呢?原因自然還是動因理論。

俗話說的好:找到你喜愛的工作,你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一天在工作。在某種程度上,金錢只能減少你的職業挫折感,而要找到真正的職業幸福,你就要繼續尋找你認為有意義的工作機會,從中學到新知識,獲得成就和成功,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而改善基礎因素,如錢、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條件、公司政策等等都只是幸福的副產品,而不是產生幸福的原因。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重點放在努力獲得職業成功的有形陷阱裡。拿更高的薪水、得到更有聲望的頭銜、有環境更好的辦公室,這些都是朋友和家人能夠看得見的標誌,標誌我們職業上“成功了”。如果你把下一次加薪變成最終讓你快樂的原因,那麼這就是一種無望的追逐。

領讀君說:如何讓自己變得幸福,首先要思考下,你是否喜歡目前的工作,如果不喜歡,請立刻做出改變,千萬不要將這一行動無限期的推遲,因為,你推遲的只是你的幸福。而如果你找到你愛的工作,你自然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一天在工作,因為,你愛上的是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