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4:32:24 紹興網 小字

成為時間的朋友 14:32:24 紹興網 小字

每天,面對各類媒體上的海量資訊,你會選擇看什麼?花多少時間看?

每天,下班後,至入睡前,你會將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

與其聽人們說什麼,不如看他們怎麼花時間。

2015年歲末,《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開了一場名為“時間的朋友”2015跨年演講,發表了關於互聯網、關於科技、關於過去一年的長達4個小時的演講。

2016年歲末,羅振宇再度在優酷直播和深圳衛視同時上演“時間的朋友”2016跨年演講。 他對商業的獨到見解,影響了數百萬的年輕人和創業者。 他告訴大家:時間正在成為新的戰場,未來屬於能與時間做朋友的人。

據說,在未來的18年裡,羅振宇將在每年的跨年夜,為所有想把握這個時代機遇的人,帶來這場名為“時間的朋友”的極具營養的饕餮大餐。

邏輯思維的粉絲們很願意提前為此買單。 99張4萬元的20年門票套餐,一上線就被一搶而空。 當然還有18年的36000元套餐,以及680元、1280元、2080元、3280元的單場票。

“時間的朋友”,已經並將持續掀起一場強大的頭腦風暴。

我認識一位元從美國西北大學、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學成歸來的Z博士。 在美國留學的14年裡,他先後攻讀了海洋工程、應用數學、機械工程、物理學等多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當他學完了他想學的這些專業後,他決定回到家鄉紹興,只做一件事——創業。

他創業的項目,是搭建一個二手車交易平臺,屬於互聯網領域。 我想當然地認為,在鋪天蓋地的互聯網專案中,要想從中殺出一條血路來,談何容易。

他並不急於解釋,只是像一個工匠一樣,埋頭堅持做他認為對的事情。

最近一次碰到他,他淡定、自信地告訴我,他的二手車交易平臺已經被近30萬粉絲關注了,且“黏性”極高。

我給他“潑冷水”,說:“在現在這樣一個每天都面臨無數選擇的時代,你為何相信你的粉絲‘黏性’極高?”

他說:“簡單地說吧,我讓粉絲有活幹。 我平臺裡的新聞、文章、答題、遊戲等,都是粉絲提供、粉絲傳播的。 當然,粉絲出的每一份力,都可以轉化為粉絲的收益。 ”

他停頓了下,說:“未來商業的競爭,就是看誰能爭奪到用戶的時間。

一個能讓用戶上癮,拖住用戶時間的項目,一定是個好項目。 所有爭奪時間的事情,都是我的競爭對手。 ”

我忽然想到,未來的商業模式,使用者或許不用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付錢,但會為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付錢。

這和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其實是一致的。

想想也是。

現代社會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慢生活”成為一種奢侈和遙遠的夢想。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成為殘酷的現實。

記得龍應台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兩本存摺》。 人到中年的她,忽然發現,人終其一生,無非是兩本存摺,一本是金錢,一本是時間。

“我突然明白了,原來,這兩本存摺之間,是有斬釘截鐵的反比關係的。 你在那一本存摺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摺裡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

而且,更驚人的是,‘金錢’和‘時間’這兩種‘貨幣’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 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摺裡的‘金錢’回頭來換取已經支付出去的‘時間’。 無論以任何代價、任何數字,都無法兌換。 ”

文章結尾,龍應台對兩本存摺的態度,深深印在我腦海中。 她這樣寫道:我在“金錢”上愈來愈慷慨,在“時間”上愈來愈吝嗇。 “金錢”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卻只給溫暖心愛的人。

錢是賺不完的,而時間,卻是用一天少一天的。 錢是“可再生資源”,而時間,卻是“不可再生資源”。

因此,當另一個人肯在你身上花時間,那一定是世間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同樣道理,我們花出去的每一分時間,也要“精打細算”,好好規劃。

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不是取決於我們怎麼想,怎麼說,而要看我們怎麼分配時間。

或許,每天晚上的三個小時,你在幹什麼?將決定三年後,你會成為怎樣的人?

請相信,當你成為時間的朋友,時間才會給你想要的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