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點最關鍵的就是“時間”,熱點事件的黃金期四個階段你瞭解嗎?

既然時間因素很重要, 在網路上通常認為的24小時的熱點有效期內, 面對不同的時間節點, 我們需要作出什麼樣的反應呢?7哥整理了一幅圖, 作為個人觀點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

點擊放大

需要說明一下, 圖中的橫坐標中關於時間階段的稱呼只是作為一個時期內的概述, 並不能把所有熱點事件發展週期實際變化情況反映出來, 所以請各位看官心中有數:

第一階段:熱點發生後的1小時內

很多人喜歡稱之為熱點事件的黃金期, 在這個時間內, 運營人員具備了跟熱點的敏感性, 隨後就要對熱點做出反應, 執行力一定要到位。 正常情況下, 為了搶時效, 多數都是內容的搬運工, 以簡訊、快報等簡單直接的方式告訴使用者:誰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 爭分奪秒也是為新聞的時效性負責, 以便能更早更快地告知用戶, 迅速圈佔流量。

第二階段:熱點發生後的2-3小時

熱點發生過後的2-3小時, 作為新聞性的內容基本上已經鋪天蓋地了, 想要搶佔更多的流量只能換個視角去進行內容建設了。 這時探究熱點事件的原因、真相、通過以往的跡象去挖掘分析、盤點或者通過圖表來展開說明的內容, 更能吸引觀眾們的眼球。

第三階段:熱點發生後的3-6小時

進入到這個階段後, 逐漸出現了一些觀點剖析類的文章, 尤其是一些具備權威屬性的名人、專家或者組織機構發表各類看法和說明, 隨之而來也會聽到一些吐槽的聲音。 深度分析逐漸成為熱點事件的主流內容, 有人還會煽動一些觀點看法企圖主導輿論風向, 慢慢地會形成站隊評論, 由熱點事情演變成撕逼掐架的也不在少數,

進而還可以演變為次級熱點話題進行輪番跟進。

第四階段:熱點發生6-12小時後

前幾個階段基本上都是圍繞熱點本身展開, 那些追熱點的內容素材、圖片設計甚至H5開發都基本上要上線運營了。 那麼後續報導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流量進來務必要跟隨熱點的發展態勢和人們對熱點事件的心理接受程度來定, 基本上可以從熱點來切入到社會關係的討論、邏輯推理、基於自身出發或者基於產品出發提供一些中肯的意見建議等等。

以上是熱點發生後不同時間, 所需要跟進的內容差異的概述, 當然你也可以提前準備下個階段的內容。 7哥沒說絕對怎樣怎樣, 只是抛磚引玉作為一種參考。 畢竟每個熱點事件都具有獨立的個體差異,

其所發展態勢也可能是一波三折(比如薛之謙李雨桐事件), 導致熱點發展週期不斷延長, 追熱點的人寫的是不亦樂乎, 吃光觀眾看得也很過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