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芒果共用電單車武漢試水,尷尬了老鐵

共用電單車與共用單車這對“兄弟”, 一字之差, 命運卻大相徑庭。

爭議頗多的共用電單車進入武漢了。

兩個月前, “獵吧出行”共用電單車在武漢大學剛一落地就被校方禁行;而最近一周,

“芒果電單車”又零星出現在武昌區、洪山區的街頭。

芒果電單車由武漢小象創意科技有限公司開發, 今年7月在北京正式投放。 與共用單車極為不同的是, 芒果電單車在武漢為其可騎行的區域劃定了一塊不太大的紅線, “試水”意圖明顯。

此前, 因不合規、未上牌、不顯示時速等安全問題, 共用電單車在北京、杭州等地投放後, 被屢屢叫停。 處境如此尷尬, 共用電單車在武漢的前景如何?

小範圍落地低調運營

11月3日上午, 洪山區書城路文秀街路口。 在密密麻麻的紅黃藍共用單車中, 黃色的芒果電單車並不太顯眼。 多數市民在發現電單車後都會上前看一看, 真正掃碼騎行者寥寥。

《支點》記者體驗發現, 共用電單車的使用方式與共用單車如出一轍。 用微信掃描單車的二維碼, 就進入芒果電單車的微信公號頁面。 根據提示下載APP後, 手機實名註冊, 並支付299元押金即可掃碼用車。

目前收費為時間+里程結合計價。 記者在APP上看到, 在推廣促銷期間, 按0.13元/分鐘+0.3元/公里的方式計價, 停在指定區域能享受半價, 最低消費為2元。

值得注意的是, 芒果電單車APP上一圈不規則紅色虛線格外顯眼。 該區域北起八一路, 南至保利心語3期, 西到首義路, 東達雄楚大道楊家灣, 粗略估算大約100平方公里。 根據提示, 如果使用者騎行至該紅線以外的區域, 電單車將斷電無法使用。 而在北京, 芒果電單車在北五環、東五環、南二環、西四環以內的大部分區域可以使用,

是當地布點區域最大的共用電單車APP之一。

實際上, 這不是第一個進入武漢的共用電單車。

武漢大學的大三學生小王告訴支點君, 今年9月初剛開學的時候, 聽說校內有共用電動車, 可是還沒騎就被學校禁了。

這則禁用通知上寫到, “一批共用電單車無視校方勸阻已經進入校園, 此種車輛無牌無證無安全保障。 ”該校保衛部責成運營方把電單車全部拖出校園, 並建議師生不要使用這種共用電動單車。

該品牌正是獵吧出行的共用電單車。 記者下載獵吧出行軟體搜索發現, 目前該品牌在武漢市內仍有車輛在運營, 主要集中在高校區域。

除了上述兩種共用電單車, 記者還在手機應用商店內下載了多款共用電動車軟體,

包括蜜蜂出行、享騎電單車、松果電單車、7號電單車等, 暫未發現其他共用電單車品牌在漢投放。

“7號單車”已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投放運營, 《支點》記者以使用者身份致電其客服, 對方表示, 目前7號單車暫無在武漢投放的計畫。 “蜜蜂出行”客服告訴記者, 該品牌目前在河南、安徽等多省均有投放, 湖北在計畫中, 但具體時間不能確定。

即使是目前在武漢有投放且投放量最大的芒果電單車, 下一步的走向也讓人難以琢磨。

在書城路附近, 一位大學生在一輛芒果電單車前猶豫一會兒後, 掃碼操作騎上了車子。 他告訴記者, 主要是想體驗一下嘗嘗鮮, “一直沒聽說共用電單車在武漢投放的消息,

今天第一次看到。 我猶豫主要是因為這個押金不是隨時退、隨時到賬的, 而且網上關於這個品牌來武漢的消息太少了。 ”

也有的受訪者表示, 芒果共用電單車運營得太低調, 以至於一開始看單車的名字, 還以為是“芒果台”推出的。

的確, 在網路上, 有關芒果電單車落地武漢或是其他電單車品牌的官方消息寥寥無幾。

為瞭解芒果電單車落地武漢的相關情況, 《支點》記者致電芒果電單車客服, 被告知公司規定暫不接受任何採訪。

武漢暫未准入共用電單車

如此低調事出有因。

11月1日上午,武漢市洪山交通大隊將一輛行駛在街道口的無牌共用電動車攔停,對車輛實施暫扣。當天,洪山交警共查扣了3台無牌共用電動車。

《武漢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未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登記並領取相關牌證的電動自行車,不得上道路行駛。有外地牌證的電動自行車,未經本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不得在本市道路上行駛。

武漢市交管局表示,目前武漢街頭行駛的共用電動車,均未在車管部門註冊登記車牌,交警將一律實施查扣。同時,這些車是否在武漢電動車上牌目錄中尚未得知,是否為超標電動車也未經檢驗部門測試,一旦市民騎行超標共用電動車被交警攔下,駕駛者也將被嚴處。

9月21日,交通部發佈《共用單車徵求意見稿》、《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檔,均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因為當前市場上投放的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普遍超標、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火災隱患突出、車輛運行安全風險高、電池污染問題嚴重,建議各地審慎對待,從嚴掌握。

隨後,部分共用電動車已經進入的城市,先後出臺相關檔叫停共用電單車。杭州宣佈禁止一切形式的互聯網電動自行車服務,已投放的車輛在9月28日前清理完畢。10月21日,無樁共用電單車品牌小鹿單車宣佈在北京暫停運營,一時引發關注。

有業內人士形象比喻,上述指導意見的出臺,相當於是從政策層面給共用電動自行車下了“死刑審判書”。

除了合法性,安全性也成為共用電單車最為人詬病之處。

“電單車肯定比單車省勁,也快啊!”受訪中,一位正在開鎖用芒果電單車的市民如是說。因為屬於非機動車,又沒有專門的車道,在城市內,電單車通常在非機動車道行駛。電單車車身重、速度快,與自行車混行時,雙方的危險係數都會加大。

記者通過體驗和觀察發現,與家用電單車相比,共用電單車無法顯示時速。因為無牌無證,部分市民在使用時顯得更為隨意,逆行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對此,共用電單車等APP並無有效的強制措施,僅通過“用車文明公約”提醒用戶遵守交通法規,強調“發生交通事故時由用戶自行承擔責任和損失”。

同時被忽視的,還有發生交通事故後使用者的權益保障問題。

“用戶在使用享騎電單車期間,如與協力廠商發生糾紛應有糾紛雙方自行解決,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賠償義務。”

融資難 賺錢更難

共用電單車與共用單車,一字之差,命運卻大相徑庭。

在武漢街頭,各色共用單車隨處可見。此外,共用單車品牌接連獲得融資的消息也屢見報端,這讓共用電單車企業豔羨不已。

註冊於無錫的一家共用電單車的市場部負責人袁先生告訴《支點》記者,目前該企業在全國數十個城市都有運營共用電單車,但是投放總量不大,約1萬台。而這個數字,僅相當於一個共用單車品牌在一個城市投放量的十分之一。

“現在我們是不賺錢的,而且融資難。接觸過不少投資方,最後都不了了之。”袁先生坦承,無法取得合法身份是阻礙行業發展的瓶頸。相關部委“不鼓勵”的原則,則讓資本市場對共用電單車又愛又怕。

據介紹,該企業涉足這個行業較早。從2014年起,公司就在全國各地的大學校園內,以互聯網電動車租賃的業務發力。在2016年共用經濟逐漸流行起來後,該企業被動蹭上了共用的標籤。原本以為能搶到風口,火一把,沒想到共用電單車會受到政策限制。

“早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放棄電單車,做共用單車。”袁先生表示,該公司也希望儘快在武漢市場有所作為,前提是必須取得合法身份,“但這是目前最難解決的問題”。他表示,該企業的電單車是按照符合武漢上牌相關要求定制的,一輛電單車上牌是沒問題的,但是批量上牌還沒有先例。

除此以外,重資產、重運營也是制約共用電單車企業盈利的因素之一。據瞭解,目前一台符合上牌標準的電單車造價大致在2000元到3000元之間,是共用單車成本的幾倍。

運營成本則更高。電單車的重運營主要體現在充換電環節。袁先生表示,無樁電單車的充電續航,都是把電池充好後通過人工運輸,到達車輛位置,當場換電池。

這就意味著,一旦服務半徑增大,而投放量又跟不上,運維成本將大幅增加,而低至2元每次的騎行收入無異於杯水車薪。

換個戰場,繼續明爭暗鬥

業內普遍認為,共用單車、共用電單車、共用電動汽車分別解決不同距離長度的出行問題。其中,共用電單車主要解決3-10公里的出行問題。

但是,有報導稱,芒果電單車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電單車市場玩家或弄錯市場定位,實際有效市場範圍是5公里內。這個距離則與共用單車大部分重合。

二者的“角力”之處還不止於此。

業內有一種聲音認為,單從速度和動力方面來看待兩者,電單車的優勢並非不可破解。如果共用單車增加電動助力功能,憑藉其更加輕盈的車身,就能擊敗電單車。今年7月,共用單車頭部品牌ofo就曾曝出一款電助力自行車樣照。今年10月,又有媒體報導稱,摩拜也正在考慮推出共用電動自行車,並可能為此尋找新的融資。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共用電單車因政策限制原因,主動將市場瞄向二三線城市的當下,也正是共用單車品牌在一線城市因投放過量被按下暫停鍵,並開始向二三線城市發力之時。不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放棄,都可能讓這對一字之差的“兄弟”在新戰場面臨一輪廝殺。

武漢暫未准入共用電單車

如此低調事出有因。

11月1日上午,武漢市洪山交通大隊將一輛行駛在街道口的無牌共用電動車攔停,對車輛實施暫扣。當天,洪山交警共查扣了3台無牌共用電動車。

《武漢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未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登記並領取相關牌證的電動自行車,不得上道路行駛。有外地牌證的電動自行車,未經本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不得在本市道路上行駛。

武漢市交管局表示,目前武漢街頭行駛的共用電動車,均未在車管部門註冊登記車牌,交警將一律實施查扣。同時,這些車是否在武漢電動車上牌目錄中尚未得知,是否為超標電動車也未經檢驗部門測試,一旦市民騎行超標共用電動車被交警攔下,駕駛者也將被嚴處。

9月21日,交通部發佈《共用單車徵求意見稿》、《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檔,均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因為當前市場上投放的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普遍超標、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火災隱患突出、車輛運行安全風險高、電池污染問題嚴重,建議各地審慎對待,從嚴掌握。

隨後,部分共用電動車已經進入的城市,先後出臺相關檔叫停共用電單車。杭州宣佈禁止一切形式的互聯網電動自行車服務,已投放的車輛在9月28日前清理完畢。10月21日,無樁共用電單車品牌小鹿單車宣佈在北京暫停運營,一時引發關注。

有業內人士形象比喻,上述指導意見的出臺,相當於是從政策層面給共用電動自行車下了“死刑審判書”。

除了合法性,安全性也成為共用電單車最為人詬病之處。

“電單車肯定比單車省勁,也快啊!”受訪中,一位正在開鎖用芒果電單車的市民如是說。因為屬於非機動車,又沒有專門的車道,在城市內,電單車通常在非機動車道行駛。電單車車身重、速度快,與自行車混行時,雙方的危險係數都會加大。

記者通過體驗和觀察發現,與家用電單車相比,共用電單車無法顯示時速。因為無牌無證,部分市民在使用時顯得更為隨意,逆行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對此,共用電單車等APP並無有效的強制措施,僅通過“用車文明公約”提醒用戶遵守交通法規,強調“發生交通事故時由用戶自行承擔責任和損失”。

同時被忽視的,還有發生交通事故後使用者的權益保障問題。

“用戶在使用享騎電單車期間,如與協力廠商發生糾紛應有糾紛雙方自行解決,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賠償義務。”

融資難 賺錢更難

共用電單車與共用單車,一字之差,命運卻大相徑庭。

在武漢街頭,各色共用單車隨處可見。此外,共用單車品牌接連獲得融資的消息也屢見報端,這讓共用電單車企業豔羨不已。

註冊於無錫的一家共用電單車的市場部負責人袁先生告訴《支點》記者,目前該企業在全國數十個城市都有運營共用電單車,但是投放總量不大,約1萬台。而這個數字,僅相當於一個共用單車品牌在一個城市投放量的十分之一。

“現在我們是不賺錢的,而且融資難。接觸過不少投資方,最後都不了了之。”袁先生坦承,無法取得合法身份是阻礙行業發展的瓶頸。相關部委“不鼓勵”的原則,則讓資本市場對共用電單車又愛又怕。

據介紹,該企業涉足這個行業較早。從2014年起,公司就在全國各地的大學校園內,以互聯網電動車租賃的業務發力。在2016年共用經濟逐漸流行起來後,該企業被動蹭上了共用的標籤。原本以為能搶到風口,火一把,沒想到共用電單車會受到政策限制。

“早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放棄電單車,做共用單車。”袁先生表示,該公司也希望儘快在武漢市場有所作為,前提是必須取得合法身份,“但這是目前最難解決的問題”。他表示,該企業的電單車是按照符合武漢上牌相關要求定制的,一輛電單車上牌是沒問題的,但是批量上牌還沒有先例。

除此以外,重資產、重運營也是制約共用電單車企業盈利的因素之一。據瞭解,目前一台符合上牌標準的電單車造價大致在2000元到3000元之間,是共用單車成本的幾倍。

運營成本則更高。電單車的重運營主要體現在充換電環節。袁先生表示,無樁電單車的充電續航,都是把電池充好後通過人工運輸,到達車輛位置,當場換電池。

這就意味著,一旦服務半徑增大,而投放量又跟不上,運維成本將大幅增加,而低至2元每次的騎行收入無異於杯水車薪。

換個戰場,繼續明爭暗鬥

業內普遍認為,共用單車、共用電單車、共用電動汽車分別解決不同距離長度的出行問題。其中,共用電單車主要解決3-10公里的出行問題。

但是,有報導稱,芒果電單車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電單車市場玩家或弄錯市場定位,實際有效市場範圍是5公里內。這個距離則與共用單車大部分重合。

二者的“角力”之處還不止於此。

業內有一種聲音認為,單從速度和動力方面來看待兩者,電單車的優勢並非不可破解。如果共用單車增加電動助力功能,憑藉其更加輕盈的車身,就能擊敗電單車。今年7月,共用單車頭部品牌ofo就曾曝出一款電助力自行車樣照。今年10月,又有媒體報導稱,摩拜也正在考慮推出共用電動自行車,並可能為此尋找新的融資。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共用電單車因政策限制原因,主動將市場瞄向二三線城市的當下,也正是共用單車品牌在一線城市因投放過量被按下暫停鍵,並開始向二三線城市發力之時。不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放棄,都可能讓這對一字之差的“兄弟”在新戰場面臨一輪廝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