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4:31:51 紹興網 小字

東西披薩 14:31:51 紹興網 小字

一天,大夥自由組合,竟不約而同地點了披薩店新推的那款披薩。 估計他們都明白,僅憑一己之胃,是裝不下一個披薩的。 要不然,亞馬遜的傑夫·貝索斯就不會制定出開會的“兩個披薩原則”了,意思是與會人數不能多到兩個披薩還不夠吃的地步,換言之,五六個人的會議效率是最高的。 遺憾的是,因為嘴饞,我竟沒留神那款披薩的名字。

說到披薩,人們很自然地會想起義大利。 據說,考古學家從龐貝廢墟發現披薩製作工具這一點推斷,他們的這份技藝起碼該出現在西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之前。

所以,這也是他們正在進行中的申遺項目。 其實,真要尋根,估計還是民間一種極普通的食物,當地叫“foca”,音譯過來讀“霍卡恰”,意思是“火烤的東西”。

去年,我妹妹跟她女兒一塊兒去義大利觀光,倆吃貨差不多把當地的美食都粗粗地過了一遍。 回來後,她告訴我,儘管那兒的披薩多達300餘種,從大的看,只有薄、厚兩路。 薄的,可以中部的羅馬為代表,因為薄,那兒的人吃披薩都是折著的,一口下去,皮和餡便都一齊湧入了嘴巴裡。 路邊攤上的條條塊塊,也都是稱分量的。 厚的一路,就該是南部的那不勒斯了,那裡是義大利披薩的真正源頭。 不過,比起從亞平寧半島傳出去的別地兒的披薩,原產地的這兩路還是比較薄的。

那種麥香、乳酪香和番茄醬的酸爽,濃而不豔,細而不膩,口味自然也最純正。

到了店家,這種厚、薄便成了一種氣派。 有一回,趕上一家必勝客新開,因為閑著,我也進去點了一款。 還未開吃,便被各種厚、薄款式給迷住了,薄的近乎餅乾,而厚的則跟那些精緻的麵包差不多,估計製作也不太一樣。 這樣一來,吃貨們就有的挑挑揀揀了,平日裡喜歡薯片的自然會去選薄款,喜歡麵包的呢,多數該會選厚的。 當然,有的也出於各種規制。 比方說,下午茶時,選薄的,可能是明智的,點心嘛,點一下就行了;可到了正餐,則還得正正規規吃飽,選厚又似乎是對的。

不過,也有些好事的人,把披薩的源頭搬到了中國。 前些天,在一篇文章中,我讀到了這麼一段文字:

當年,馬可·波羅來中國旅行時,常愛吃一種北方的香蔥餡餅,回去後還念念不忘,可又不會做。 終於等到了朋友們來家聚會,他便跟其中一位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子興致勃勃地聊起令他難忘的美味。 廚師也照樣畫葫蘆地做著,可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裝入餅中。 此時已快下午兩點,客人早已饑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就建議將餡放在餅面上吃。 沒想到,大家竟連口稱讚。 那廚子回去後,又試了幾次,並配上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結果大受歡迎,從此,披薩就這麼傳開了。

它的真實性,自然無從考實,好在它說的是“香蔥餡餅”,而沒去綁架施耐庵,把它說成武大郎賣的“炊餅”。 真要那樣,玩笑便大了。

也或許因此,披薩到了中國,不光厚的跟大餅似的,面上的作料在不少地方也換成了豆腐、紅薯以及青豆、米飯等,甚至名稱也翻成了“披薩餅”。

這種譯法,有點兒像“吉普車”、“芭蕾舞”和“巧克力糖”,要讓公孫龍知道你今天還把專名和通名綁一塊兒用,他會穿越回來跟你理論的。

其實,披薩還是西餐中比較能將就的一種,你完全可以按著自己的興趣,中式的,韓式的,甚至日式的,去調製它的口味。

真正跟披薩有幾分相像的小吃,這一帶還是浙南贛北的“汽糕”。 都說“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可它的肉,還偏鋪在了糕面上。 大概是山裡空氣好,人簡單,啥事兒都無須用口罩什麼的掖著護著。

它的流傳,恐也難溯其源了。 真要顧名思義,做法倒跟“炊餅”差不多。

去年秋上,我們去衢州開化旅遊,偶然間在晚餐上發現了這款點心,色彩與形制雖不及披薩鮮豔誇張,可清雅的口味中卻透著另一絲野香與軟糯,製作呢,非但相似,也極講究:

它以精米為原料,浸泡一晚後磨成米漿,蒸制時,放入蒸架,鋪上紗布,然後舀上兩三勺經發酵的米漿攤平,再依口味,撒上蝦仁、豬肉、豆腐乾絲等餡料,加熱上汽十分鐘後,一個厚約1.5釐米,香糯適中,潔白晶瑩,鬆軟而有彈性的汽糕便製成了。 蒸好後,再拿刀切成菱形便可上桌。 常見的種類有柑豆的、蝦仁的、筍乾的以及豆腐乾肉絲的等等。

入口時,我心裡一怔:“這不也是披薩嗎?”

除蒸的外,還可拿茶油煎著吃,煎出來的汽糕色澤金黃,酥香撲鼻。 坊間基礎也十分好,無論街頭巷尾,都找得到。 只是沒料想,這麼一份有個性的美食,居然在山裡靜候了這麼多年。只是到了每年四月間的氣糕節,這裡才會熱鬧上一陣。

不知啥時候,它們也能隨山下的高速去更遠的地方亮亮相。

作為一款全球性的小吃,披薩的話還遠沒有說盡,比如,直截了當的披薩性格,妙招迭出的披薩行銷;有的人吃軟,有的人吃脆;有喜歡洋味兒的,像美式、意式,也有喜歡本土化了的。

口味如是,文化亦如是。

只是沒料想,這麼一份有個性的美食,居然在山裡靜候了這麼多年。只是到了每年四月間的氣糕節,這裡才會熱鬧上一陣。

不知啥時候,它們也能隨山下的高速去更遠的地方亮亮相。

作為一款全球性的小吃,披薩的話還遠沒有說盡,比如,直截了當的披薩性格,妙招迭出的披薩行銷;有的人吃軟,有的人吃脆;有喜歡洋味兒的,像美式、意式,也有喜歡本土化了的。

口味如是,文化亦如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