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共用單車下半場 摩拜與ofo有望合併?

時代週報記者 謝江珊 發自上海

2016年年底, 共用單車以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難題贏得廣泛讚譽, 火速佔領市場。 一時間, 一級市場投資火熱, 各路資本競逐共用單車, 掀起全國共用單車潮。 即便在“資本寒冬”季, 共用單車的發展依然勢不可擋, 先後引發阿裡巴巴、騰訊、滴滴、小米、紅杉、高瓴等資本大鱷相繼投入數十億美元, 馬化騰感歎:“共用單車來得太快了, 比滴滴等都快。 ”

上海海倍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愛民坦言自己喜歡關注新生事物, 最初摩拜在上海投下第一批共用單車之時, 他是積極的嘗試者:“感覺這種出行方式十分便利,

還可以鍛煉身體, 環保與健康兼具。 ”專業人士的天然敏感性讓他意識到, 共用單車的商業模式非常有價值, 他緊密關注行業發展動態。 “共用單車對於全球共用經濟來說, 都是一種全面的創新。 作為一個研究互聯網行業的專業人士, 我更多地關注這一現象級共用經濟背後的商業模式, 以及這種商業模式能給其他傳統行業帶來的影響和可借鑒之處。 ”陳愛民解釋, “共用單車作為中國共用經濟的原創新模式, 引起了我非常大的研究興趣。 ”

今年初春, 陳愛民到北京出差, 與好友陳龍海暢談至深夜。 “當晚我們都喝了酒, 不能開車, 我就建議, 扔掉汽車, 騎共用單車到酒店。 ”兩人只找到一輛共用單車,

於是便一個人騎、一個人跑, 輪流交換著回到酒店。 這一路, 他們不斷討論共用單車這一現象級事件, 達成了共同寫作《共用單車》一書的意向。 共用單車憑什麼能夠逆勢崛起?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它的未來會怎樣?它帶給傳統企業哪些啟示?

慘烈的淘汰賽

時代週報: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 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麼?

陳愛民:在寫作這本《共用單車》的過程中, 我們發現一個最有趣的現象就是, 當你寫完稿件,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很多資料就過時了, 這樣你就得修改一次。 因為我們要給讀者最新資訊、更有效的乾貨落地知識。

比如上海的共用單車, 今年年初是幾十萬輛, 到6月份變成近百萬輛, 到8月份就有可能是150多萬輛,

這種變化是非常驚人的。 所以書稿直至終審的最後一稿, 都還在做少量的修改。 行業資料一直處於快速迭變之中, 這種現象也是非常特殊的。

另外, 今年6月初, 我們寫完初稿時, 悟空單車倒閉了。 寫稿過程中, 我們感覺到, 共用單車行業的洗牌期快要到來了。 目前, 這一領域領先的巨頭企業融資額度相當驚人, 他們將率先運用價格戰和規模效應, 淘汰和兼併其他中小企業。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 共用單車行業的並購事件並沒有大規模發生, 而慘烈的淘汰賽早早拉開了序幕。

時代週報:6月, 僅成立不足半年的悟空單車宣佈正式終止服務, 成為第一家倒下的共用單車平臺;隨後町町單車宣佈倒閉, 小藍單車和小鳴單車也因為融資問題而運營維艱,

風光不再。 有聲音表示共用單車的下一步是“先清場”, 你怎麼看?

陳愛民:任何新興行業都有其生命週期, 共用單車從剛開始產生的幼稚期, 到後來爆發式成長的成長期, 經過這一輪慘烈的淘汰賽後, 將慢慢進入成熟期。 共用經濟的商業模式決定了這個行業擁有天然的資本屬性和領先屬性, 只有資本雄厚且佔有相當市場規模的領導型企業, 才能最終在這個行業生存下去。

“風口”這個詞, 現在用在共用單車行業已經過時, 但也不能說“風光不再”。 當前摩拜單車獲得的國際國內榮譽可謂接踵而來, 而ofo也有很多好事發生。 一旦競爭格局定下來, 共用單車企業將會完善自身的商業模式,

迎來“風光無限”的好日子。

商業模式一般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模式創新;第二階段競爭對手蜂擁而入, 投資公司大量進來;第三階段運營為王;第四階段寡頭出現, 所以共用單車快速發展, 進入第三階段的時候, 就一定會有企業出現倒閉的現象。

時代週報:10月24日, 永安行宣佈全資收購哈羅單車, 成為共用單車的首宗並購案。 在多家共用單車平臺相繼出現經營困難和倒閉潮之後, 又出現並購案, 這是否共用單車走進資本寒冬的先兆?

陳愛民:當前, 進入共用單車行業的資本體量已經非常大, 各大互聯網巨頭都已經完成了在這一行業的投資佈局。 可以這樣說, 資本再次大規模進入共用單車行業的衝動已經沒有了, 因為大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共用單車已經進入資本寒冬期,否則就不會連小藍單車這樣的共用單車企業都陷入融資困境之中。

面對摩拜和ofo的雙寡頭競爭(兩者佔據市場接近95%的股份),小型共用單車企業非常被動,如果不想被淘汰,未來有幾個可能,一種是抱團取暖、找出過冬良策,否則將陷入更大面積的倒閉潮之中。還有一種是被收購,創始人退出。最不想看到的局面是企業倒閉,客戶拿不回押金。

雙寡頭有望合併

時代週報:此前有國外媒體報導,摩拜與ofo投資人正談判推動兩者合併,以結束燒錢的競爭,但這一消息被雙方否認。在你看來,雙寡頭未來何去何從?

陳愛民:摩拜和ofo,雖然暫時不能完全確定誰是老大,但市場的競爭最終會以資料說話。從傳統互聯網行業和共用經濟行業的發展規律來說,兩者合併的可能性較大。

一、兩家公司的幕後投資人有不少交集;二、從結束燒錢的競爭需求以及改變盈利模式等方面來說,兩家公司都有達成合作的客觀要求。當然,如果市場上能夠有更大機會,或者投資人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兩家公司將會形成雙寡頭競爭格局。因為兩家公司的內在基因,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兩者的融合會面臨一定的困難,而這恰恰是兩家公司同時存在的最好理由。

時代週報:隨著共用單車行業即將完成整合洗牌,隨之而來的是盈利模式的難題。滴滴已成ofo第一大股東,ofo現在主要將精力投入在運營上。摩拜則積極介入網約車,先後與首汽約車、滴答拼車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如何評價摩拜此舉?

陳愛民: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運營方法和人脈資源,摩拜這種做法是用管道整合的力量,補齊沒有“滴滴”這樣的汽車共用巨頭加持的短板,構建短途出行與長途出行的完整鏈條。

共用單車界基本是兩種打法。一種是用戰略合作管道整合,發展速度很快;一種是自己運營,投入時間和成本較大,專注於用戶體驗。兩種方法各有千秋,就看哪一個意志力夠堅強,成長速度夠快,資金夠多,提供的服務能夠更加被客戶所接受。

時代週報:你如何預測共用單車的未來?

陳愛民:當共用單車的戰鬥進入下半場,用戶騎行習慣的培養已經接近養成。共用單車的未來,就是通過出行這種方式,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延伸和反覆運算。同時,考慮加入更多的科技和功能,使共用單車成為智慧化的平臺。

用戶體驗的提升可以為共用單車打造新的發展方向。例如,通過使用者的騎行資料,與休閒、健身、旅遊等行業融合,使共用單車企業獲得與其他行業合作的機會,為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做準備。

設想一下,當共用單車能夠集合更多的功能,變成一個用戶端,將出現與用戶自身偏好密切相關的東西。由此,共用單車就不再只是解決人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是有了更加深度的應用。這些應用的疊加,代表共用單車功能的延伸。

時代週報:現在街上五顏六色的單車太多,但共用經濟不應該是節約資源、提升效率嗎?為什麼在資本追逐之下,卻創造了如此多的剩餘?共用單車、雨傘、充電寶興起,這些算共用經濟嗎?

陳愛民:資本是逐利的。如果一個商業模式有未來,資本一定會蜂擁而入,但資本又是殘酷的,當一個模式出現過剩的時候,資本一定會退出。目前看似浪費的現象,只是短暫的市場競爭,自然優勝劣汰的過程,所有的成長過程,都會帶來更高效率的發展、更低的費用和成本,這種現象很正常。

只要符合共用經濟的基本要求,都能納入共用經濟的範疇。只不過共用經濟本身的發展形式多種多樣,共用經濟的運營模式日新月異。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共用單車已經進入資本寒冬期,否則就不會連小藍單車這樣的共用單車企業都陷入融資困境之中。

面對摩拜和ofo的雙寡頭競爭(兩者佔據市場接近95%的股份),小型共用單車企業非常被動,如果不想被淘汰,未來有幾個可能,一種是抱團取暖、找出過冬良策,否則將陷入更大面積的倒閉潮之中。還有一種是被收購,創始人退出。最不想看到的局面是企業倒閉,客戶拿不回押金。

雙寡頭有望合併

時代週報:此前有國外媒體報導,摩拜與ofo投資人正談判推動兩者合併,以結束燒錢的競爭,但這一消息被雙方否認。在你看來,雙寡頭未來何去何從?

陳愛民:摩拜和ofo,雖然暫時不能完全確定誰是老大,但市場的競爭最終會以資料說話。從傳統互聯網行業和共用經濟行業的發展規律來說,兩者合併的可能性較大。

一、兩家公司的幕後投資人有不少交集;二、從結束燒錢的競爭需求以及改變盈利模式等方面來說,兩家公司都有達成合作的客觀要求。當然,如果市場上能夠有更大機會,或者投資人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兩家公司將會形成雙寡頭競爭格局。因為兩家公司的內在基因,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兩者的融合會面臨一定的困難,而這恰恰是兩家公司同時存在的最好理由。

時代週報:隨著共用單車行業即將完成整合洗牌,隨之而來的是盈利模式的難題。滴滴已成ofo第一大股東,ofo現在主要將精力投入在運營上。摩拜則積極介入網約車,先後與首汽約車、滴答拼車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如何評價摩拜此舉?

陳愛民: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運營方法和人脈資源,摩拜這種做法是用管道整合的力量,補齊沒有“滴滴”這樣的汽車共用巨頭加持的短板,構建短途出行與長途出行的完整鏈條。

共用單車界基本是兩種打法。一種是用戰略合作管道整合,發展速度很快;一種是自己運營,投入時間和成本較大,專注於用戶體驗。兩種方法各有千秋,就看哪一個意志力夠堅強,成長速度夠快,資金夠多,提供的服務能夠更加被客戶所接受。

時代週報:你如何預測共用單車的未來?

陳愛民:當共用單車的戰鬥進入下半場,用戶騎行習慣的培養已經接近養成。共用單車的未來,就是通過出行這種方式,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延伸和反覆運算。同時,考慮加入更多的科技和功能,使共用單車成為智慧化的平臺。

用戶體驗的提升可以為共用單車打造新的發展方向。例如,通過使用者的騎行資料,與休閒、健身、旅遊等行業融合,使共用單車企業獲得與其他行業合作的機會,為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做準備。

設想一下,當共用單車能夠集合更多的功能,變成一個用戶端,將出現與用戶自身偏好密切相關的東西。由此,共用單車就不再只是解決人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是有了更加深度的應用。這些應用的疊加,代表共用單車功能的延伸。

時代週報:現在街上五顏六色的單車太多,但共用經濟不應該是節約資源、提升效率嗎?為什麼在資本追逐之下,卻創造了如此多的剩餘?共用單車、雨傘、充電寶興起,這些算共用經濟嗎?

陳愛民:資本是逐利的。如果一個商業模式有未來,資本一定會蜂擁而入,但資本又是殘酷的,當一個模式出現過剩的時候,資本一定會退出。目前看似浪費的現象,只是短暫的市場競爭,自然優勝劣汰的過程,所有的成長過程,都會帶來更高效率的發展、更低的費用和成本,這種現象很正常。

只要符合共用經濟的基本要求,都能納入共用經濟的範疇。只不過共用經濟本身的發展形式多種多樣,共用經濟的運營模式日新月異。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