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剛剛發射的北斗三號有什麼用?共用單車、無人駕駛將用中國版GPS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中國北斗導航工程啟動23年之後, 終於進入全球組網時代。 11月5日19點45分, 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第一和第二顆組網衛星。 經歷約3個半小時的飛行, 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此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未來3年, 我國將迎來新一輪北斗組網衛星高密度發射。

根據計畫, 到2018年年底, 將有18顆北斗三號衛星發射升空, 服務區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沿線及周邊國家;到2020年, 我國將全面完成35顆北斗三號衛星的組網, 構建媲美並在某些指標上超越GPS的北斗全球系統, 為全世界提供服務。

北斗三號將實現釐米級精度

據航太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介紹,

北斗三號系統的定位精度較北斗二號將提升1至2倍, 達到2.5米至5米水準。

隨著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供初始服務, 北斗三號的精度將提升至米級、亞米級、分米級, 甚至釐米級, 釐米級的精度已經可以滿足共用單車電子圍欄的需求。 謝軍表示, 屆時, 中國北斗的精度將與GPS相媲美。

目前, 全球共有四大導航系統: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斗。 未來, 北斗將與其他系統相容, 利用總計100顆以上的衛星, 提供更精准的服務。

將在共用單車、無人駕駛等領域獲得新應用

北斗系統具有五大主要功能, 包括即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其中, 短報文功能是北斗獨家特色。

借助這一功能, 北斗終端不僅能獲許時間、位置資訊, 還能發送位置資訊, 導航、通信能力兼備。 因此, 北斗系統在航海、漁業、抗震救災等無通訊條件的場景中具有獨特優勢。

在國內, 北斗系統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除了傳統的導航領域之外, 在燃氣管網定位、排水管線巡查、電力與金融授時、自然災害救援等領域, 北斗逐漸深入生產生活。 新興的物聯網等產業, 也將開拓北斗應用舞臺。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教授告訴新京報記者, 在國家命脈行業、軍事裝備等領域, 北斗系統的重要性更加不可替代, “導航衛星提供的是時間和空間資訊, 這是事關國家安全命脈的資訊。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