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馬龍:讓遠方的客人留下來

馬龍縣搶抓滇中城市經濟圈、珠江源大城市、“麒沾馬龍”一體化建設等機遇, 通過車馬碧水庫、曲靖衡水中學等重大專案聚集人氣提升城市品味, 帶動產業發展。 四年完成旅遊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 接待遊客178.11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4432萬元;盛水灣溫泉自2013年正式投入運營以來, 接待遊客80余萬人次, 2015年被全國溫泉協會評定為全國首批四星級溫泉。 每年諮卡摔跤節、諮卡火把節、舊縣小房子玫瑰基地玫瑰採摘體驗活動、沈家山櫻花谷等接待遊客上萬, 王家莊扯度生態走廊、諸葛南山騎行公園等成為遊客假日休閒、騎行首選。

借省市重大專案留客

已開工建設的車馬碧水庫工程, 總投資20餘億元, 設計總庫容12449萬立方米, 年平均供水量可達7163平方米, 將來可成為又一旅遊好去處。

近年來, 該縣針對縣城居住人口不多、人氣不足實際, 按照市委政府建設滇東區域教育中心、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的統一部署,

爭取省、市支持, 啟動車馬碧水庫工程、龍翔中學、山地牧業科技示範園、大昌高速、曲靖三寶至清水高速、陸良西橋至馬鳴高速、曲靖醫專搬遷、珠江源大城市軌道交通等省、市重大專案建設, 扎實推進投資10億元的30個城市重點項目, 統籌投資7億元的25個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 通過重大專案的實施, 優化縣城基礎條件, 提升縣城輻射能力, 吸引遊客投資目光, 聚集人氣。

融入珠江源大城市留人

隨著“鄉村旅遊體驗縣”和“高原運動休閒之城”建設的推進, 馬龍縣漸成昆明、曲靖等地遊客休閒度假選地。

該縣利用距離曲靖主城區僅22公里良好的區位、交通優勢為馬龍快速發展打基礎。 自市委政府實施珠江源大城市、“麒沾馬”一體化等重大戰略以來, 主動服務和融入珠江源大城市建設, 作為珠江源大城市“運動、休閒、養老養生”重要功能區, 及時對全縣發展思路、縣城總規和詳規、產業規劃、重大項目佈局等進行調整優化, 梳理投資122.83億元包括四大板塊的16個融入珠江源大城市骨幹項目,

抓中國曲靖樂養城建設, 帶動健康休閒、養老養生專案, 提升城鄉養老服務水準, 發展以康體療養、美容保健、養老養生為內容的溫泉酒店、農業休閒莊園、民俗客棧等集群, 形成新業態產業鏈, 推進運動休閒與金融、保險、通信、郵電等服務業實現互動融合發展。

提升城市品質留民

總投資5億元的曲靖衡水中學正加緊施工, 該中學為民辦公助全日制學校, 建成後可容納學生6000人。

該縣針對森林資源豐富, 被中華環保聯合會授予首批中國“綠色名縣”榮譽稱號, 譽為“綠色天然氧吧”, 讓“森林馬龍”建設不僅向外展示良好生態資源勢, 且鞏固生態基礎。 在“森林馬龍”植樹造林、管林護林的基礎上, 依託山形山貌, 整合城鎮、河谷、溪流、山脊、公園、歷史文化遺跡等資源, 精心規劃佈局城市綠道、社區綠道、鄉村綠道和遠足徑, 通過綠道將城鎮、景區景點、特色村莊、鄉村旅遊片區串連起來, 形成佈局合理的運動休閒綠道。 按照“統一、協調、均衡、有韻律”的原則, 以公園廣場、城區道路、機關單位、居民社區等為重點,通過“綠色屏障、綠色走廊、綠色平面、綠色精品、四季花海”建設,對城區和郊區公園進行改造提升,對城市面山進行立體綠化,對城區街道實施新植與補植、栽綠與種花、改造與提升結合,增綠造景、補色增音,讓居民、遊客“推窗見綠、四季賞花”。隨著“十三五”既定運動休閒、綠道、旅遊項目的開建,“全年花常開、四季綠常在、樹上果常掛”將成現實。

辦賽事展示特色留才

馬龍縣借全省山地自行車挑戰賽、全市綠色鄉村騎行體驗活動、2017年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等各類體育賽事,聚集人氣宣傳馬龍。

該縣素有“競走之鄉”美譽,競走一直是馬龍人競技體育比賽強項,2009年被國家田徑管理中心命名為國家奧林匹克高水準後備人才(競走)基地,2013年被國家田徑管理中心評為優秀後備人才基地,被授予雲南省“小康體育特色縣”,並一直被雲南省體育局列為競走重點項目訓練點。先後湧現出黎則文、趙成良、張俊等一批亞洲及世界冠軍。該縣打“競走之鄉”、“國家奧林匹克高水準後備人才基地”、“高原競走訓練基地”名片,主動承接“曲靖國際高原體育城”馬龍片區建設,提出“高原運動休閒之城”戰略,以縣城為中心,啟動國家級全民健康產業園暨體育旅遊休閒小鎮建設,在現有基礎上完善群眾性體育基礎設施、全民健身步道、校園體育配套工程等,提升縣城康體、運動、健康休閒集群功能,吸引省、市到馬龍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先後籌辦了第十四屆省運會舉重、山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射箭等項目及雲南省第三屆少年兒童田徑競走、中長跑興趣拓展賽、全省山地自行車挑戰賽、全市綠色鄉村騎行體驗活動,2017年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等體育賽事。借助賽事,通過媒體把馬龍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交通區位、投資服務展示給遊客。

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柳發龍 通訊員王志祥

以公園廣場、城區道路、機關單位、居民社區等為重點,通過“綠色屏障、綠色走廊、綠色平面、綠色精品、四季花海”建設,對城區和郊區公園進行改造提升,對城市面山進行立體綠化,對城區街道實施新植與補植、栽綠與種花、改造與提升結合,增綠造景、補色增音,讓居民、遊客“推窗見綠、四季賞花”。隨著“十三五”既定運動休閒、綠道、旅遊項目的開建,“全年花常開、四季綠常在、樹上果常掛”將成現實。

辦賽事展示特色留才

馬龍縣借全省山地自行車挑戰賽、全市綠色鄉村騎行體驗活動、2017年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等各類體育賽事,聚集人氣宣傳馬龍。

該縣素有“競走之鄉”美譽,競走一直是馬龍人競技體育比賽強項,2009年被國家田徑管理中心命名為國家奧林匹克高水準後備人才(競走)基地,2013年被國家田徑管理中心評為優秀後備人才基地,被授予雲南省“小康體育特色縣”,並一直被雲南省體育局列為競走重點項目訓練點。先後湧現出黎則文、趙成良、張俊等一批亞洲及世界冠軍。該縣打“競走之鄉”、“國家奧林匹克高水準後備人才基地”、“高原競走訓練基地”名片,主動承接“曲靖國際高原體育城”馬龍片區建設,提出“高原運動休閒之城”戰略,以縣城為中心,啟動國家級全民健康產業園暨體育旅遊休閒小鎮建設,在現有基礎上完善群眾性體育基礎設施、全民健身步道、校園體育配套工程等,提升縣城康體、運動、健康休閒集群功能,吸引省、市到馬龍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先後籌辦了第十四屆省運會舉重、山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射箭等項目及雲南省第三屆少年兒童田徑競走、中長跑興趣拓展賽、全省山地自行車挑戰賽、全市綠色鄉村騎行體驗活動,2017年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等體育賽事。借助賽事,通過媒體把馬龍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交通區位、投資服務展示給遊客。

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柳發龍 通訊員王志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