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美西遊記(34):金門海峽霧鎖金門

在三藩市遊覽的第三站, 就是參觀金門大橋, 好期待!可是在車上, 導遊卻給潑了一盆冷水:金門大橋不是去了就能看到的!別看今天是大晴天, 但金門大橋那裡可能是濃霧彌漫, 要看到金門大橋是靠運氣的!原因是在夏季, 加州中央穀的熱量帶動周圍氣壓升高, 使風從太平洋吹過來, 強風帶來海洋的濕氣, 經常在太平洋和三藩市灣連接處的金門海峽上形成平流霧, 而金門大橋正處在金門海峽中間, 經常會被濃霧包圍而看不見,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霧鎖金門"。

聽了導遊的話, 心裡立刻惴惴不安起來:多有名的景點啊!多有代表性的標誌建築啊!在名片中、照片中、電影電視中常常見到啊!心嚮往之啊!跨越千山萬水地來了, 卻沒看到得多遺憾啊⋯

到了大橋旁, 果然是一片濃霧啊, 整個金門橋幾乎都被包裹在濃霧中!可大橋這邊的三藩市灣明明是天空晴朗、陽光燦爛!

霧氣流動, 金門大橋隱約露出了雄偉的身姿。 橋身顏色設計成國際橘色, 也是為了使大橋在霧中能夠更醒目。

上面的橋塔隱沒在濃霧中不見了。

唉!大橋沒看到, 看看旁邊的介紹吧。 (說得好像能看得懂似的)

在這幅老照片裡, 能看到金門大橋剛開始建造中, 還有照片下方的藝術宮。

這個電子屏很直觀地展示了大橋建造的過程。

金門海峽是1579年一個英國探險家發現的,1849年加州興起淘金潮,金門海峽是進入北部加州的入口,早在1872年人們就討論過要在金門海峽修建一座大橋的想法,至到1933年1月大橋真正開始建造。

金門大橋橫跨金門海峽南北,將三藩市市與Marin縣連結起來。

大橋長度達2700多米,寬約27米,兩座巨大的橋塔聳立在大橋的南北兩側,高達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高為227米,相當於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橋塔之間的跨度為1280米,連接兩個橋塔頂端的鋼纜直徑將近1米,是由2700根鋼絲絞成的,重達2萬多噸。橋塔另一端的鋼纜錨固於岸上的岩石中,憑藉鋼纜產生的巨大拉力,把大橋懸在半空中,金門大橋是世界罕見的單孔長跨巨大吊橋之一。

金門大橋的建造,歷時四年、耗資達3550萬元,終於在1937年5月,這座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索大橋首次建成通車了。不得不說美國在當時真是國力雄厚、技術發達啊。

金門大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結構之一,是近代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跡,雖然現在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但它仍是最著名的。

這是金門大橋的設計者工程師約瑟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的美國做出的貢獻。

先離開大橋,去漁人碼頭一轉。回頭看,大橋橋身還被包圍在濃霧之中。

那邊是濃霧彌漫,這邊卻是晴空萬里。乘遊艇去大橋下轉一圈。

前方金門海峽依舊是霧鎖金門啊。

這霧也真奇了,就彌漫在大橋周圍,把大橋罩住,大橋之外卻沒有。

船行至大橋下,進入濃霧中,太陽也看不見了,像陰天了似的,海水也變得暗淡了起來。

能在濃霧邊上的縫隙中看到外面的晴朗天空。

金門大橋從海面到橋中心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即使漲潮時,大型船隻也能暢通無阻。

濃霧使金門海峽一半是黑白一半是彩色,好神奇,對沒p圖哦。

待我們的遊船駛遠了,金門大橋上的霧卻開始消散了⋯調皮!

等我們上岸又玩了一陣子,在雙子峰俯瞰三藩市全景時,金門海峽上已完全晴朗,金門大橋赫然聳立在金門海峽之上。

其實能看到霧鎖金門,是需要更好的運氣的,因為對於當地人來說,金門大橋已司空見慣,而霧鎖金門卻不是天天能看到的景像,一聽說有金門海峽有霧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就駕車前來,就是為了能拍到這一奇景。至於導遊的話,那只是怕大家第一次來沒看到大橋失望而已。

本文由頭條作者暗香紓影原創,文中照片由暗香紓影拍攝。

還有照片下方的藝術宮。

這個電子屏很直觀地展示了大橋建造的過程。

金門海峽是1579年一個英國探險家發現的,1849年加州興起淘金潮,金門海峽是進入北部加州的入口,早在1872年人們就討論過要在金門海峽修建一座大橋的想法,至到1933年1月大橋真正開始建造。

金門大橋橫跨金門海峽南北,將三藩市市與Marin縣連結起來。

大橋長度達2700多米,寬約27米,兩座巨大的橋塔聳立在大橋的南北兩側,高達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高為227米,相當於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橋塔之間的跨度為1280米,連接兩個橋塔頂端的鋼纜直徑將近1米,是由2700根鋼絲絞成的,重達2萬多噸。橋塔另一端的鋼纜錨固於岸上的岩石中,憑藉鋼纜產生的巨大拉力,把大橋懸在半空中,金門大橋是世界罕見的單孔長跨巨大吊橋之一。

金門大橋的建造,歷時四年、耗資達3550萬元,終於在1937年5月,這座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索大橋首次建成通車了。不得不說美國在當時真是國力雄厚、技術發達啊。

金門大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結構之一,是近代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跡,雖然現在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但它仍是最著名的。

這是金門大橋的設計者工程師約瑟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的美國做出的貢獻。

先離開大橋,去漁人碼頭一轉。回頭看,大橋橋身還被包圍在濃霧之中。

那邊是濃霧彌漫,這邊卻是晴空萬里。乘遊艇去大橋下轉一圈。

前方金門海峽依舊是霧鎖金門啊。

這霧也真奇了,就彌漫在大橋周圍,把大橋罩住,大橋之外卻沒有。

船行至大橋下,進入濃霧中,太陽也看不見了,像陰天了似的,海水也變得暗淡了起來。

能在濃霧邊上的縫隙中看到外面的晴朗天空。

金門大橋從海面到橋中心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即使漲潮時,大型船隻也能暢通無阻。

濃霧使金門海峽一半是黑白一半是彩色,好神奇,對沒p圖哦。

待我們的遊船駛遠了,金門大橋上的霧卻開始消散了⋯調皮!

等我們上岸又玩了一陣子,在雙子峰俯瞰三藩市全景時,金門海峽上已完全晴朗,金門大橋赫然聳立在金門海峽之上。

其實能看到霧鎖金門,是需要更好的運氣的,因為對於當地人來說,金門大橋已司空見慣,而霧鎖金門卻不是天天能看到的景像,一聽說有金門海峽有霧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就駕車前來,就是為了能拍到這一奇景。至於導遊的話,那只是怕大家第一次來沒看到大橋失望而已。

本文由頭條作者暗香紓影原創,文中照片由暗香紓影拍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