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碧血丹心映天山——追記援疆教師姚仁漢

寧波千人淚別好教師姚仁漢

春天的校園裡, 月季、海棠、白玉蘭花競相開放, 整潔的樓道間不時傳出朗朗書聲。

距離援疆教師、原鎮海中學副校長姚仁漢病逝已經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多月裡, 數不清的追思從天涯海角湧向寧波。 前不久, 新疆庫車縣第二中學成立了“姚仁漢名師工作室”,以此來表達對這位默默奉獻的援疆師者的紀念。

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鑄就了姚仁漢的人格魅力, 使其能夠在近30年的教師生涯中收穫異口同聲的讚譽和褒揚;又是什麼樣的力量, 推動著這位元“寧波最好的物理老師”在知天命的年紀主動請纓, 兩次入疆?

“我們必須挑起這副擔子”

2011年, 鎮海中學與新疆阿克蘇庫車縣第二中學達成聯合辦學協定, 還成立了鎮海中學庫車分校, 探索智力援疆的新模式。 2012年夏, 作為第七批援疆幹部, 被任命為庫車縣第二中學副校長的姚仁漢毅然飛赴萬里之外的新疆。

“他覺得自己必須挑起這副擔子, 所以根本沒考慮其他的, 更不會去想自己的身體吃不吃得消。 那一年他已經50歲了。 ”同事兼好友、曾和姚仁漢共同援疆的戰友梅曉海說。

姚仁漢出生于普通農家, 1984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鎮海中學。 他上課風趣, 對學生極好, 一輩子教書育人, 默默耕耘。

“做一名至真至純的師者, 是父親一生的追求。 ”女兒姚佳歡說。 “他是家裡的頂樑柱, 從感情上, 我當然希望他能夠留在身邊, 但是我無條件支持他。 ”妻子趙英說。

庫車十分偏遠, 短缺的師資, 制約著當地教育的發展。 如何改變庫車二中的現狀, 讓那裡的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是鎮海中學的使命, 更是寧波乃至浙江援疆工作的使命。

踏上新疆的那一刻, 他就對我說, 我們一定要做好!”梅曉海說。

“他啥事情都要操心”

庫車和寧波有兩個小時的時差。 早上8時40分, 天剛濛濛亮, 姚仁漢就坐上班車來到學校。

“班車有兩趟, 作為不需要親自上課的副校長, 姚老師完全可以坐稍晚一點的那趟,

可他總是趕早班車到校。 ”一起援疆的同濟中學教師翁國輝說。

姚仁漢心裡急啊!努力半個學期, 鎮海班的成績還是遠遠落後于其他實驗班。 一天夜裡, 姚仁漢把鎮海班班主任梅曉海從床上喊起來, 兩個人仔細分析原因。

“情況摸得不夠熟, 對各種主客觀因素也考慮不足。 ”梅曉海說, 雖然姚仁漢和他都有一肚子想法要付諸實踐, 可孩子們接受能力有限, 加上老師間理念差異大, 工作推進確實有困難。

必須把鎮海中學的先進理念和庫車二中的實際結合起來, 把老師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導師制度, 分級管理, 讓專職教師進入宿管老師隊伍……在姚仁漢的倡議下, 一系列改革舉措陸續在庫車二中推行開來。

為了把教學搞上去, 物理組借鑒鎮海中學的經驗, 開始了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 每隔兩周, 所有老師的教案、批改的作業還要集中起來拿給姚仁漢檢查。

姚仁漢每天都會拎著小板凳隨機去到某一間教室聽課。 每節課40分鐘, 每天堅持聽課2至3節。 “凳子校長”執著的背後, 是孩子們持續提升的自我管理能力。

空曠的校園裡, 姚仁漢瘦削的身影來去匆匆。 他把各種想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想到解決方法後就在班子會議上提出意見。 一有空, 他就找孩子們座談, 聊各自的成長經歷、內心的困惑與夢想……

“很多時候感覺他更像是個保姆, 什麼事都要操心。 ”翁國輝回憶, 初到新疆時, 多數老師都適應不了當地乾燥的氣候, 常因缺水夜不能寐。 姚仁漢便默默買來水果,一個一個寢室分過去。

在姚仁漢的帶領下,鎮海班乃至整個庫車二中的學風都有了改善。

“我希望成為第二個姚仁漢”

今年2月25日清晨,病痛讓姚仁漢停下了奔走的步子。這個身材瘦小的男人再不會出現在黑板前,用“靈橋牌”普通話講解物理難點。他再也見不到那群傾注了他所有心血的孩子們了。

“姚仁漢老師就像一道光,走到哪裡就照耀到哪裡。姚老師雖然不在了,但是他作為一名師長的價值,正在每一名學生的生命裡彰顯出來。”鎮海中學校友、如今在北侖工作的顧霄揚如是說。

2014年1月,姚仁漢的援疆任期結束了。離別之際,他一把拉住庫車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發源的手說:“我要留下,我要看著孩子們考進大學!”

姚仁漢說到做到。他帶出的2015屆學生刷新了庫車的“紀錄”:3名學生考上北京大學,一名學生去了香港中文大學,當年共有209名學生考入985、211高校。

“他不僅帶了一批好學生,還通過自己的開創性工作,為教育基礎薄弱地區的實驗班教學樹立了樣板。”梅曉海說。

2014年9月,庫車二中設置“傳幫帶”機制,每位援疆老師結對兩位當地年輕老師。在姚仁漢的“牽線搭橋”下,每學期都有10多位教師到寧波鎮海中學、效實中學、寧波二中進修交流。

“姚仁漢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沒有照搬照抄寧波經驗,而是根據庫車實際,提出了一套獨特的‘庫車理念’。” 現任庫車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庫車二中校長郭志清說。

讓孩子們重拾自信,搭建心中的夢想之船,是姚仁漢和一撥撥援疆教師留下的另一筆寶貴資產。

迪力努爾·吐松是名複讀生,心理壓力大,姚仁漢每次找她聊天,總有辦法讓她放鬆心情。再次高考,她的分數提高了將近100分,圓了她去首都求學的“大學夢”。

“我看到了更好的自己,也找到了更大的世界。”這名樸實的維吾爾族姑娘說。

鎮海班學習委員劉建珺家裡條件不好,一家6口擠在不足50平方米的小屋。姚仁漢主動和她結對,多次到她家中幫扶。

2015年高考,劉建珺選擇了伊犁師範學院物理專業。“我希望成為第二個姚仁漢,像他那樣去生活,去幫助別人。”她說。

姚仁漢便默默買來水果,一個一個寢室分過去。

在姚仁漢的帶領下,鎮海班乃至整個庫車二中的學風都有了改善。

“我希望成為第二個姚仁漢”

今年2月25日清晨,病痛讓姚仁漢停下了奔走的步子。這個身材瘦小的男人再不會出現在黑板前,用“靈橋牌”普通話講解物理難點。他再也見不到那群傾注了他所有心血的孩子們了。

“姚仁漢老師就像一道光,走到哪裡就照耀到哪裡。姚老師雖然不在了,但是他作為一名師長的價值,正在每一名學生的生命裡彰顯出來。”鎮海中學校友、如今在北侖工作的顧霄揚如是說。

2014年1月,姚仁漢的援疆任期結束了。離別之際,他一把拉住庫車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發源的手說:“我要留下,我要看著孩子們考進大學!”

姚仁漢說到做到。他帶出的2015屆學生刷新了庫車的“紀錄”:3名學生考上北京大學,一名學生去了香港中文大學,當年共有209名學生考入985、211高校。

“他不僅帶了一批好學生,還通過自己的開創性工作,為教育基礎薄弱地區的實驗班教學樹立了樣板。”梅曉海說。

2014年9月,庫車二中設置“傳幫帶”機制,每位援疆老師結對兩位當地年輕老師。在姚仁漢的“牽線搭橋”下,每學期都有10多位教師到寧波鎮海中學、效實中學、寧波二中進修交流。

“姚仁漢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沒有照搬照抄寧波經驗,而是根據庫車實際,提出了一套獨特的‘庫車理念’。” 現任庫車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庫車二中校長郭志清說。

讓孩子們重拾自信,搭建心中的夢想之船,是姚仁漢和一撥撥援疆教師留下的另一筆寶貴資產。

迪力努爾·吐松是名複讀生,心理壓力大,姚仁漢每次找她聊天,總有辦法讓她放鬆心情。再次高考,她的分數提高了將近100分,圓了她去首都求學的“大學夢”。

“我看到了更好的自己,也找到了更大的世界。”這名樸實的維吾爾族姑娘說。

鎮海班學習委員劉建珺家裡條件不好,一家6口擠在不足50平方米的小屋。姚仁漢主動和她結對,多次到她家中幫扶。

2015年高考,劉建珺選擇了伊犁師範學院物理專業。“我希望成為第二個姚仁漢,像他那樣去生活,去幫助別人。”她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