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徐標:GREAT 2017急性冠脈綜合征高峰論壇(11.4·南京)側記

365醫學通訊社報導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冠心病的發病率也成逐年上升趨勢。 據統計, 到2030年我國將會有3000萬以上的人患有冠心病。 如何規範診治冠心病尤其是STEMI患者, 成為每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 在這樣的背景下, 我們創辦了GREAT急性冠脈綜合征這個會議。 該會議自2007年創辦以來, 已走過了10年的風風雨雨, 始終堅持以‘規範、學術、普及、公益’為宗旨, 以‘傳播知識、促進交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為主題, 希望可以對心血專業醫生臨床水準的提高有所幫助, 對冠心病的診治有所幫助”, 這是2017年11月3日在南京召開的“GREAT 2017急性冠脈綜合征高峰論壇暨南京心血管病學術沙龍”上,

大會主席、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徐標教授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概況。

徐標教授開幕致辭

據瞭解, 本次會議由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京大學南京總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院、東南大學附屬南京胸科醫院共同主辦。

會議以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為重點, 並邀請了國內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對最新指南解讀、冠脈介入技術、抗凝、抗血小板、調脂等熱點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同時增設臨床疾病論壇、複雜冠脈介入論壇、CTO老夥計論壇等。

大會開幕式由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徐標教授主持, 出席開幕的嘉賓有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孔祥清教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黨委書記彭宇竹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沈衛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何奔教授、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宮劍濱教授、東南大學附屬南京胸科醫院黃進教授、江蘇省中醫院王振興教授等。

何奔教授、馬長生教授、楊躍進教授、彭宇竹教授、孔祥清教授分別做了開幕致辭。

與會專家風采

開幕式之後,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帶來題為《中國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現狀及對策》的精彩演講, 霍教授提到全國有ACS患者250萬, 2030年將達到2260萬。 急性心梗總體死亡率仍不斷攀升, 農村地區上升更快。 而胸痛中心體系的建設將助力實現健康中國, 做到以健康為中心、有效預防、急救康復、分級診療, 建立區域內醫療機構的分工與協作良性機制, 更好的統籌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徐標教授就《不同醫療機構STEMI患者的處理策略》進行了深刻講解。 徐教授強調, 對於基層醫療機構, 在STEMI患者的處理策略上, 需要儘早識別高危胸痛, 儘快行心電圖檢查, 儘快轉診, 並進行基本的醫療處理。 對於有條件的醫院可行院前溶栓治療。 對於二級醫院, 則需要開放急性心梗救治的綠色通道, 規範急診PCI的操作, 提高再灌注治療後的心肌灌注水準。 而三級醫院STEMI處理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是開展提高STEMI患者PPCI術後心肌水準的研究;降低STEMI患者PPCI的再灌注損傷, 促進梗死後的心肌修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何奔教授帶來《冠心病急性事件鏈——從實踐到概念》的精彩演講, 何教授提出了“冠心病急性事件鏈”的全新概念。

從易損斑塊機制、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對策、心肌微循環障礙防治到核受體心肌保護靶點, 從基礎到臨床, 仁濟心內科多年的研究成果串聯起了整個急性冠脈事件鏈, 形成了系統的冠心病研究體系。 “冠心病急性事件鏈”概念的提出, 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整個病理生理過程, 糾正以往單一割裂的急性冠脈事件概念, 有助於學界開展有的放矢的科學研究, 提高研究成果的轉化價值。

同時,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就《2017 ESC STEMI指南解讀、思考與觀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就《心房顫動合併冠心病抗栓治療策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沈衛峰教授就《ACS臨床路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張瑞岩教授就《心梗後室壁瘤的介入治療》、江西省人民醫院洪浪教授就《CTO前向開通導絲技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聶紹平教授就《抗血小板治療出血管理多學科專家共識》等進行了主題演講。

專家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主席徐標教授,FACC、FSCAI,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心臟科行政主任。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中華心血管學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分會委員,江蘇省心血管病學會侯任主任委員兼江蘇省冠脈學組組長,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市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心血管介入技術冠心病培訓基地主任,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J hypertension,ATVB,IJBM等SCI期刊的特約審稿人,兼任《中華高血壓雜誌》、《中國動脈硬化雜誌》、《中華現代內科學雜誌》等編委。擅長心血管危重病、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診治,在江蘇省首先開展了冠心病介入診斷和治療手術。在急診PCI術、複雜冠脈介入診療、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是國內知名冠心病介入專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研究7項,省級科研專案20余項。發表論文200餘篇,SCI收錄100篇以上,其中兩篇發表在《Circulation》雜誌上,影響因數達14.496, 還有二篇論文發表在《Ann Inter Med 》,影響因數17.2分, 一些論文被ESC的指南引用。其帶領的團隊曾獲得“江蘇省科技創新團隊”稱號、江蘇醫學科技一等獎、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作為大會主辦方的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臟科是江蘇省醫學臨床重點專科、南京市醫學重點學科、國家衛計委心血管病學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南京大學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及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及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擁有3個病區,床位180張(CCU 33張),醫護人員150人。有4個導管室,年介入手術量近7000人次。配備先進的心電監護系統、4台DSA、4台IABP、冠脈內旋磨儀、IVUS、FFR、OCT、64導電生理記錄儀、CARTO及EnSite3000三維標測系統、有創持續心排測定儀、呼吸機等先進設備。冠脈介入治療年手術量1500餘例,對冠脈複雜病變如慢性閉塞性病變、左主幹病變、分叉病變、鈣化病變及急診PCI手術有豐富的介入經驗。2003年起在省內率先開設急性心肌梗死診治“綠色通道”,已完成2500餘例急診介入手術,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已降低至2%-4%。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規範化診治流程和新技術的建立及應用”獲江蘇省臨床醫學科技專項基金。起搏組在國內率先開展心臟選擇性部位起搏技術,並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獎;CRT治療心力衰竭和ICD預防心臟性猝死的工作也居於國內先進行列。作為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推薦的起搏導線拔除技術中心,起搏導線拔除近300例,無一例死亡。完成6000餘例各種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包括陣發性室上速、房速、房撲、房顫、室速等射頻消融治療。此外常規開展肥厚性心肌病化學消融、先心病的介入治療。

此次會議共有600多位專家代表參與,共同學習,希望會議能為推動江蘇乃至全國心血管診治和研究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與會現場

專家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主席徐標教授,FACC、FSCAI,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心臟科行政主任。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中華心血管學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分會委員,江蘇省心血管病學會侯任主任委員兼江蘇省冠脈學組組長,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市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心血管介入技術冠心病培訓基地主任,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J hypertension,ATVB,IJBM等SCI期刊的特約審稿人,兼任《中華高血壓雜誌》、《中國動脈硬化雜誌》、《中華現代內科學雜誌》等編委。擅長心血管危重病、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診治,在江蘇省首先開展了冠心病介入診斷和治療手術。在急診PCI術、複雜冠脈介入診療、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是國內知名冠心病介入專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研究7項,省級科研專案20余項。發表論文200餘篇,SCI收錄100篇以上,其中兩篇發表在《Circulation》雜誌上,影響因數達14.496, 還有二篇論文發表在《Ann Inter Med 》,影響因數17.2分, 一些論文被ESC的指南引用。其帶領的團隊曾獲得“江蘇省科技創新團隊”稱號、江蘇醫學科技一等獎、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作為大會主辦方的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臟科是江蘇省醫學臨床重點專科、南京市醫學重點學科、國家衛計委心血管病學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南京大學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及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及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擁有3個病區,床位180張(CCU 33張),醫護人員150人。有4個導管室,年介入手術量近7000人次。配備先進的心電監護系統、4台DSA、4台IABP、冠脈內旋磨儀、IVUS、FFR、OCT、64導電生理記錄儀、CARTO及EnSite3000三維標測系統、有創持續心排測定儀、呼吸機等先進設備。冠脈介入治療年手術量1500餘例,對冠脈複雜病變如慢性閉塞性病變、左主幹病變、分叉病變、鈣化病變及急診PCI手術有豐富的介入經驗。2003年起在省內率先開設急性心肌梗死診治“綠色通道”,已完成2500餘例急診介入手術,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已降低至2%-4%。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規範化診治流程和新技術的建立及應用”獲江蘇省臨床醫學科技專項基金。起搏組在國內率先開展心臟選擇性部位起搏技術,並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獎;CRT治療心力衰竭和ICD預防心臟性猝死的工作也居於國內先進行列。作為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推薦的起搏導線拔除技術中心,起搏導線拔除近300例,無一例死亡。完成6000餘例各種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包括陣發性室上速、房速、房撲、房顫、室速等射頻消融治療。此外常規開展肥厚性心肌病化學消融、先心病的介入治療。

此次會議共有600多位專家代表參與,共同學習,希望會議能為推動江蘇乃至全國心血管診治和研究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與會現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