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巴爾幹半島之行土耳其的哈圖撒

哈圖撒(赫梯城)不是地名, 而是一個景區的名字, 因為感覺這個好記, 就記住了。 一早趕車先到安卡拉, 然後換車到一個sungurhu的地方, 再坐計程車到博阿茲卡萊小鎮, 住小鎮外的一個旅館。 這個旅館有一部分是經濟型房間, 30里拉/晚。 放下背包去看哈圖撒。

許許多多到土耳其旅行的人都走地中海沿線, 而老公想到中東部看看, 就選擇了這個地方, 也因為曾經是赫梯人的首都遺址, 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遺址, 世界遺產。

在我自己的認知中, 好像聽過“赫梯”這個名字, 但是幾乎是處於忘卻的地步, 而且真的是不知道它的歷史。

大約在西元前6000年, 生存在北高加索大草原上的古印歐人在馴服馬與發明輪子之後, 開始了向南翻越高加索山脈的艱苦征程。 在西元前3000年左右, 他們將自己的活動範圍擴展到了今天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也稱做小亞細亞半島), 並在此締造了古印歐人的最早文明——古安納托利亞文明。

西元前3000年後, 這支進入小亞細亞的古印歐人被稱為古赫梯人(哈梯人)

在小鎮的廣場看到一組雕塑, 就是赫梯人的代表作了, 最讓我驚訝的是那個手托**的雕像, 和我們在伊朗見到的有許多相似之處, 可以明白他們之間是一個時期或者是有一定淵源的;最讓我喜歡的是那個羊頭的陶器, 造型非常的美。

我們隨便吃了一些東西就急急忙忙看遺址,

在小鎮的邊緣, 隨便一個人都會告訴你方向。

一個高高的建築, 呈土黃色, 可以看出是仿製的, 然後就是漫坡的石塊遺址, 走到高處可以看到是一些建築的基礎, 零零散散的分佈著, 面積很大, 如果有車可以代步的, 我們搭了一段車, 然後爬了一段山。

這裡是丘陵, 最高處有城牆蜿蜒, 石頭砌成, 保存完好, 我想, 可能因為這裡的人比較少吧, 因為它應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西元前20世紀的赫梯人的首都哦!

我們在這些石頭堆裡尋找, 可以看到一些雕刻, 那些介紹的牌子用的土耳其文字, 根本看不懂, 我就拍下來。

一個精美的帶翅膀的動物雕刻, 一個獅子的雕刻, 一些生活痕跡的石頭, 一塊非常光滑的巨石,

一個方方正正的建築, 一個漆黑的隧道, 都是在日月風雨中幾千年的走過, 時光忘記了它們, 它們記載了時光。

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上已經走過2天, 非常喜歡那種開闊的一眼看不到邊的綠野, 今天有機會在這裡一邊看古跡, 一邊體會原野的美, 心情是輕鬆愉快的, 一直到太陽要落山了, 遠處的丘陵被暮靄覆蓋, 薄薄的如同輕紗一般, 又如同綠海中的島嶼。 鳥兒回巢了, 風也停了, 我們才慢慢走出景區, 而景區的工作人員也已經下班了, 我們從一個圍牆的縫隙擠出去的。

第2天起大早去看另一處古跡遺址, 是赫梯人祭奠時的一個地方, 有幾個更清晰的雕刻, 時間很早, 景區的工作人員都沒有上班, 我們就進去看, 很小的一個地方,

在幾個聳立的石峰的中間掩藏的精美雕刻。

然後又去看了這裡的博物館, 都是在遺址中的生活用品, 各種造型各異的陶器和一些鐵器, 還有就是楔形文字的石板。

這樣的古跡遺址, 來看的遊客很少, 特別是大型的旅行社都不來, 但是它卻是在世界歷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回到北京, 看資料, 才知道他們赫梯人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鐵冶煉技術的民族, 直到赫梯人的國家滅亡以後, 鐵冶煉技術才被他們的匠人傳授給其他民族, 西元前600年, 中國人才掌握這個技術。

至於赫梯人為什麼最後消亡, 說法不一。 但是, 他們是和埃及法老時期、古巴比倫同一個時期的文明古國。

世界遺產標牌

城牆中一個通往城外的隧道,看建築那時候他們還沒有掌握拱圈的技術

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城中四處的建築遺址,有說明當年這些遺址是什麼作用的建築

很少的人在這裡,一個當地的孩子路過,叫他給我們合影,據說,這個石頭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送給他們的。

這幾張照片是小鎮裡的博物館展示的物品,精美細膩,最後一張是楔形文字石板,一切都可以看出當年的赫梯人的文化程度

說明:這是我們2014年走過的地方,只有這樣的行走,才讓我們更加體會到旅遊的奧妙: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尋覓。

城牆中一個通往城外的隧道,看建築那時候他們還沒有掌握拱圈的技術

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城中四處的建築遺址,有說明當年這些遺址是什麼作用的建築

很少的人在這裡,一個當地的孩子路過,叫他給我們合影,據說,這個石頭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送給他們的。

這幾張照片是小鎮裡的博物館展示的物品,精美細膩,最後一張是楔形文字石板,一切都可以看出當年的赫梯人的文化程度

說明:這是我們2014年走過的地方,只有這樣的行走,才讓我們更加體會到旅遊的奧妙: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尋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