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瘧原蟲讓蚊子更有可能吸人血

一項日前發表於生物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的研究發現, 當蚊子在攜帶瘧疾時, 似乎更喜歡吸人血。 這是寄生蟲指揮宿主行為的又一個明顯例子。

自然界中充滿了寄生蟲操控其寄居的生物體以達到自身目的的故事。 比如, 眼吸蟲會讓魚遊到接近水面的地方, 從而使其被鳥類抓住。 有些黃蜂幼蟲生活在其他黃蜂體內並將其變成“僵屍”。 臭名昭著的弓形蟲寄生蟲會讓齧齒類動物變得無所畏懼, 從而使其被貓吃掉並且還可能引導人類作出一些危險的行為。

單細胞的鐮狀瘧原蟲依靠蚊子傳播, 但它只能在人類以及小部分類人猿身上繁殖和發育。 如果蚊子將其攜帶至牛或羊的身上, 它就會死路一條。

因此, 鐮狀瘧原蟲會耍很多花樣來幫助延長自己的生命。 受到感染的人類會對蚊子更有吸引力。 感染了未成熟階段瘧原蟲的蚊子進食變少, 以便遠離危險。

而感染了處於可傳播階段的瘧原蟲的蚊子進食變多。

來自布吉納法索博博—迪烏拉索衛生科學研究所的Amélie Vantaux和同事想知道, 處於感染 階段的寄生蟲是否也可能驅使蚊子更多地尋找人類宿主, 而非其他食物來源。

他們在該國3個農村地區設置了陷阱, 並且放上分別帶有人類和牛犢氣味的誘餌。 研究人員分析了蚊子腸道中的血液, 以測試瘧原蟲的存在並且確定它們曾以哪些動物為食。

蚊子的感染狀況並未影響它們會被哪個陷阱吸引, 但似乎同蚊子曾咬過哪種動物存在關聯。 在攜帶處於感染期的瘧原蟲的蚊子中, 77%曾以人類為食。 在攜帶處於非感染階段的瘧原蟲的蚊子中, 這一比例為64%。 未受感染的蚊子叮咬過人類的比例基本相同,

為61%。

由於測試並未發現對蚊子的氣味偏好有影響, 肯定有一些其他影響來解釋為何蚊子叮咬人類的傾向會增加。 Vantaux表示, 當蚊子依靠視覺或其他感覺資訊尋找目標時, 或許寄生蟲會影響它們的近距離行為。 又或者, 這可能改變了它們對棲息地的選擇或者活動模式。 “它們或許在叮咬人類後在屋子裡呆的時間更長。 又或者, 受感染蚊子將活動高峰期調至更容易接近人類的時候。 ”(徐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