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醫院紛紛取消內科門診!讓不讓人好好看病了?

11月1日, 寧波市第一醫院宣佈, 將首先試行取消大內科普通門診, 但保留大外科普通門診。 其次, 嚴格控制門診量, 針對專家、專科、專病門診, 根據疾病特點進行門診量限號, 每半天門診量不超過50號。

其實, 寧波並非首家進行“減肥”的醫院, 此前北京、上海、東莞, 貴州、青海也開始了取消三級醫院門診的系列動作。

門診瘦身

人們不禁要問, 這到底要幹什麼, 還讓不讓人好好看病了?

恰恰相反, 逐步取消內科門診, 就是讓大家能好好看病, 尤其是“偏基社”(偏遠、基層、社區)等地地區的大眾和病患, 有望在家門口旁邊就醫。

一減一增, 真正發揮大醫院的功能

醫院本該這樣

現實卻是這樣

和許多地方醫院一樣, 寧波此次大手術中, 不僅有減法,

也有加法。 寧波市第一醫院計畫增加全科門診和專科門診, 以滿足就醫需求。

一直以來, 三甲醫院聚集在省城或發達城市, 全省或全市, 不管是城區還是鄉村, 有個大病小病, 急病慢病等紛紛跑來三甲醫院就醫。

也不能完全怪就醫者, 基層社區衛生醫療缺失或不足, 難以滿足需要, 另外基層的醫生設備等讓人不放心。

湧向省城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就一點不奇怪了。 造成結果是, 許多三甲醫院不堪重負, 醫生超負荷運轉, 醫療資源更加顯得緊張。 有些疾病, 根本不需要來三甲醫院, 有些人, 也根本不需要來三甲醫院, 但由於上述等種種原因, 上大醫院成為就醫的奇觀, 也是頑疾。

三甲醫院本來擔負著治療研究重病, 大病和公共衛生的指責,

但要面對洶湧的一般就醫潮, 已經嚴重束縛三甲醫院的長期發展, 對大醫療沒什麼好處, 對患者和公眾健康長期也不是好事。

如寧波市第一醫院一樣, 三甲取消內科(因為內科經常是慢性病, 健康管理比來醫院治療更重要), 增加全科門診和專科門診(這些才是就醫的絕大多數病例), 給自己減負的同時, 也在提升應對更多普通患者的需求。

二, 好醫生下社區, 首診在基層

全科醫生, 某種程度是百科醫生

多數人生活在中小城市, 多數人生活在社區。

要解決看病難, 就是要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 實現首診在基層。

未來的就醫肯定是這樣:大病重病, 首診基層後直接送到大醫院。 而一般般的常見疾病, 占了90%就醫人數的小病輕病被首先導流在基層就醫。 二甲、乃至三甲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情況有望減輕, 患者和醫院實現了有效、節約的對接配置。

未來增加全科門診,能否解決看病難

未來的醫院門診是這樣:大醫院普通門診要逐步萎縮至消失,普通門診資源回歸中小醫院至社區醫院,下大決心把醫療衛生重點放到基層去,未來衛生工作主戰場在基層和社區。

未來的醫生是這樣的:全科醫生大量增加,就如物管人員一樣,聚集在社區,他們對90%的疾病都有瞭解,更加注重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時間能夠長些。

三,醫藥代表轉戰基層?

但願不再是夢想

如果門診逐漸壓縮或有些門診乾脆取消,那大醫院豈不是失去了一塊肥肉?

據廣州市的資料,2014年醫院門診次均看病費用250.7元,三級醫院的費用比平均數只高不低,按照日均門診量一萬人次計算,取消門診後醫院每日至少減收250萬元,這意味著大醫院將失去一個重要的收益來源。

其實,醫院的收入掛號是小頭,藥品以及以藥養醫才是大頭。另外,患者公眾對疾病和疾病治療有著太多的誤解,開藥多(營養藥也多)、輸液多、反復來醫院多,這才造成了醫療費用的巨量。

紓解大醫院的就醫量,做強縣以上的醫療,以及逐步砍掉以藥養醫的機制,作為公立醫院的三甲醫院的醫生醫院才能解放出來,正常健康運轉。

大醫院醫生錢太多,可有命花嗎?天天超負荷看病,有幾個醫生喜歡受得了。真正的大頭是醫院。有個醫生朋友就說,個體醫生收入其實受到了醫院限制和分配,並非看病多開藥多,你個人就可以無限增加收入。此外,部分醫院已經開始限制門診醫生開抗生素的處方權

大醫院每年的注射液和各類藥品,是醫療收入的大頭,也是藥企和醫藥代表每年重點進攻的對象。為這事,多少藥企和醫藥代表像蒼蠅一樣盯著大醫院,也有多少醫生栽了跟頭。

有個玩笑話說,分診醫療是否成功,就看有多少醫藥代表在基層。如果未來幾年內,醫療資源真正下沉,醫藥代表也大批量“紮根基層”,或許不見得是壞事。

未來增加全科門診,能否解決看病難

未來的醫院門診是這樣:大醫院普通門診要逐步萎縮至消失,普通門診資源回歸中小醫院至社區醫院,下大決心把醫療衛生重點放到基層去,未來衛生工作主戰場在基層和社區。

未來的醫生是這樣的:全科醫生大量增加,就如物管人員一樣,聚集在社區,他們對90%的疾病都有瞭解,更加注重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時間能夠長些。

三,醫藥代表轉戰基層?

但願不再是夢想

如果門診逐漸壓縮或有些門診乾脆取消,那大醫院豈不是失去了一塊肥肉?

據廣州市的資料,2014年醫院門診次均看病費用250.7元,三級醫院的費用比平均數只高不低,按照日均門診量一萬人次計算,取消門診後醫院每日至少減收250萬元,這意味著大醫院將失去一個重要的收益來源。

其實,醫院的收入掛號是小頭,藥品以及以藥養醫才是大頭。另外,患者公眾對疾病和疾病治療有著太多的誤解,開藥多(營養藥也多)、輸液多、反復來醫院多,這才造成了醫療費用的巨量。

紓解大醫院的就醫量,做強縣以上的醫療,以及逐步砍掉以藥養醫的機制,作為公立醫院的三甲醫院的醫生醫院才能解放出來,正常健康運轉。

大醫院醫生錢太多,可有命花嗎?天天超負荷看病,有幾個醫生喜歡受得了。真正的大頭是醫院。有個醫生朋友就說,個體醫生收入其實受到了醫院限制和分配,並非看病多開藥多,你個人就可以無限增加收入。此外,部分醫院已經開始限制門診醫生開抗生素的處方權

大醫院每年的注射液和各類藥品,是醫療收入的大頭,也是藥企和醫藥代表每年重點進攻的對象。為這事,多少藥企和醫藥代表像蒼蠅一樣盯著大醫院,也有多少醫生栽了跟頭。

有個玩笑話說,分診醫療是否成功,就看有多少醫藥代表在基層。如果未來幾年內,醫療資源真正下沉,醫藥代表也大批量“紮根基層”,或許不見得是壞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