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不度人人自度(佛法的精髓之所在)

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一位虔誠的信徒在遇到水災後, 便爬到屋頂上避難。 但是, 洪水漸漸上漲, 眼看就要淹到腳下了,

信徒急忙禱告道:“大慈大悲的佛祖快來救我啊!”

不久就來了一條獨木舟, 船上的人要救信徒, 他卻說:“我不要你來救, 佛祖會來救我的。 ”於是那人駕著獨木舟走了。 可大水還在繼續上漲, 很快到了他的腰部。 信徒十分著急, 立即又向佛祖發出祈求。

這時, 又來了一艘小船, 船上的人要救信徒到安全地帶, 他又拒絕了, 並且說道:“我不喜歡這艘船, 佛祖會來救我的。 ”

那條小船只好拋下信徒開遠了。 沒一會兒, 水已經漲到了胸部, 信徒繼續大聲地向佛祖禱告著。 可是, 隨著洪水的上漲, 信徒已經奄奄一息了。

就在此時, 一位禪師駕船趕來救起了他。 得救的信徒向禪師抱怨說:“我對佛是如此地虔誠, 但是佛祖在我遇難之時卻不來救我。

禪師深深地歎了口氣, 說道:“你真是冤枉了佛。 佛曾經幾次化作船來救你, 你卻嫌這嫌那, 一次次地拒絕了。 看來你與佛無緣了。 ”

有道是“佛度有緣人”, 我佛慈悲, 倒駕慈航, 為一切有情眾生平等指示其本具的佛性, 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而大開方便之門, 因機說法, 循循善誘。 心誠志堅者, 循著佛的指示, 就漸漸脫離了苦海。 而心不誠、志不堅者, 卻永遠脫離不了苦海。 所以說, 所謂“佛度”, 其實是眾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

有一個信徒在屋簷下躲雨, 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 於是就喊道:“禪師, 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

禪師道:“我在雨中, 你在簷下;簷下無雨, 你不需要我度。 ”

信徒立刻走出簷下, 站在雨中, 說道:“現在我也在雨中,

該度我了吧?”

禪師道:“我也在雨中, 你也在雨中, 我不被雨淋, 因為有傘;你被雨淋, 因為無傘。 所以不是我度你, 而是傘度我, 你要被度, 不必找我, 自找傘去!”

禪師不肯借傘, 這是禪師的大慈悲——人要被度不能指望別人, 而應該靠自己。

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和快樂, 但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而不願自己努力, 所以總不能稱心如意。

自己有傘, 就可以不被雨淋, 同樣的道理, 自己有真如佛性, 自然也就不會被凡塵所累了。

佛說“眾生皆是佛”, 佛不是萬能的上帝, 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善人, 只要心中有佛, 便處處是佛。 你行善時你就是佛, 別人行善時, 別人也是佛。 只要心中有佛, 人人都是佛, 處處都有佛, 所以人人皆可自度。

自助者, 天助之。 人生在世, 難免會遇到困境。 如何才能擺脫困境呢?最關鍵的一點, 是要有一顆自度之心, 靠自己去成功。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

有一位比丘, 自出家以來, 父母從未曾放棄說服他還俗, 一再以親情及豐厚的財富試圖動搖他求道的信心。

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親情與佛道之間, 為此苦惱不堪。 這一天, 他終於鼓起勇氣向佛陀稟明, 請佛陀為他開示如何降伏內心的煩惱魔。 佛陀於是向他說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鋤頭賢人, 他原本是個農夫, 從早到晚辛勤在園裡鋤草種菜, 後來他就發心出家。 出家之後, 覺得很不習慣, 又還俗回去種田。 但是種田實在辛苦, 想想, 還是出家沒煩惱, 就又出家去了。 出家以後, 他又無法適應每天早晚的精勤修行, 為了不辱佛門清淨勤樸的形象, 又再度還俗。 如此出家、還俗, 還俗、出家, 總是不能持久, 而慈悲的佛陀總是方便包容了他的進退。

這一次, 他維持了一段長久的出家生活, 不曾動過還俗的念頭, 忽然看到一把從前用過的鋤頭, 心念一動,又想起從前農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麼逍遙,忍不住就荷著鋤頭,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覺來到江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終於下定決心:“都是這把鋤頭,害得我在佛道裡進進出出,來來去去。唉!人生究竟有多少的歲月可以蹉跎呢?今天決定不再退心還俗了!”他毅然決然地把鋤頭往江中丟去,只見鋤頭迅速的沉沒,泛起陣陣漣漪,所有的掙扎疑悔也隨之消失,頓然有種解脫的感覺,心想自己以後再也不必掙扎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一位國王作戰勝利,率領一大批兵將班師回國,一行人浩浩蕩蕩乘船而下,鋤頭賢人忍不住大喊:“你們作戰勝利了嗎?你們能打倒敵人,卻不能勝過自己。我,鋤頭賢人,今天終於戰勝了天下最頑強的敵人——自己,我丟掉了鋤頭,放下了我的執著,戰勝了我心裡的煩惱,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啊!”

說到這裡,佛陀無限慈愛地告訴他:“世間上最可怕的敵人不在外面,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貪嗔癡煩惱。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煩惱作戰,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聽了佛陀的開示,比丘若有所悟,發願一定要戰勝自己,做個堪受佛法的大器。

看了這個故事你知足了嗎?

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有位經濟學家到山裡散心,看到農夫悠閒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好奇地走過去詢問。

經濟學家:“你沒有下地勞動嗎?”農夫:“已經下地回來了。”

經濟學家:“為什麼不趁天氣好多種一些呢?”農夫:“沒那麼多地,這樣也夠吃了!”

經濟學家:“你可以承包別人的 地啊!”農夫:“承包別人的地幹什麼 ?”

經濟學家:“地多了可以多產糧食 啊!”農夫:“產那麼多糧食幹什麼 ?”

經濟學家:“糧食多了可以多賣錢,也可以深加工,再擴大承包規模。”

農夫:“擴大承包規模幹什麼?”經濟學家:“你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農夫:“有更多的錢又幹什麼?”經濟學家:“有了更多的錢你可以聘用員工、職業經理人,打造團隊,把公司上市。”

農夫:“上市幹什麼?”經濟學家:“你就可以安心做董事長,不用勞動也可以賺很多的錢。”

農夫:“那我做什麼呢?”經濟學家:“到時候你什麼也不用做了,定期上半天班簽簽檔,然後就可以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享清福了。”

農夫:“我現在不是已經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享清福了嗎?為什麼要去周折這一番呢?”

經濟學家:“……”

袋裡有米,擔心什麼?爐旁有柴,忙碌什麼?您所擁有的資源,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您所積蓄的財富,已經足夠終生吃喝;您所嚮往的幸福,此時已然具足 !

看看窗外的夜空,聽聽遠處的寂靜;看著房間裡暖暖的燈光,聽著胸腔中嘭嘭的心跳;讓呼吸綿長,使心緒寧靜;讓身體放鬆,使感覺悠然——這,就是大圓滿!每個人的圓滿,過去具足 ,現在具足,未來具足!

修行是為了覺醒,覺醒就是如此簡單!修行不是讓我們成為神仙,能在天空飛翔。即使我們長出翅膀得以飛翔,也只是一隻鳥兒,而不是佛陀——佛陀是究竟覺醒者!

《六祖法寶壇經》: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 雲:“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 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牛頭法融禪師《心銘》: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往返無端,追尋不見。一切莫作,明寂自現。

不要把心兒給丟了

一個小沙彌剛吃完一隻山杏,準備把杏核隨手丟了時,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對小沙彌說:“果核是樹木的心臟,不要隨手丟了,要把它播種在適宜的泥土裡,喚醒一個涅槃的再生夢。”

小沙彌就把那個真有些像心臟的杏核深淺適宜地埋在寺院的一個角落。一兩個月之後,那顆杏核真的發芽了,長出了一片片心形的葉片。小沙彌感到由衷的喜悅,就跑去告訴老方丈。老方丈聽後,臉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悅,他對小沙彌說:“樹木的種子可以輪回樹木再生夢,人生的種子也可以涅槃人的夢想和願望,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的種子嗎?”

小沙彌思忖了片刻,小聲說:“我認為是人心。”

老方丈滿意地點點頭頭,語重心長地說:“人心就是生命的種子,把它播種在佛教裡,能生成一棵菩提樹;把它播種在藝術裡,能生成一叢風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時,隨手就把自己的心兒丟了……”

心中越善,離佛越近

山上有座廟,廟前有棵樹。

院裡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是賈先生的大名。

賈先生每年元宵節都要上山來,看看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功德箱裡放一張100元的人民幣。

廟裡有兩個和尚,一老一少,老的銀須飄飄,少的滿臉稚氣。

這年元宵節,賈先生上過香,在廟裡轉了圈後,照例又坐到樹下。樹是茶杯口粗的一棵白楊,亭亭玉立,透著早春的顏色。賈先生就著燒雞和老酒,悠然地抽著煙。

老和尚從窗櫺裡看到,賈先生站起來把剩下小半截的煙往樹幹上一擰,然後彎腰穿好鞋,下山了。

山腳下有個樵夫,每天上山砍柴。他沒有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每天經過廟門,只是轉過頭朝裡面望一眼,卻從沒有跨過門檻。

樵夫看到了滿地的骨頭和煙蒂,聞到了空氣中殘留的酒味……猛然,他盯住了樹幹上的那個黑圈圈。樵夫第一次放下柴擔,到小溪裡捧了捧水,和了一小撮泥,糊到樹的傷口上。這時,拿著掃帚的小和尚正好跨出門檻。

晚上,廟裡的燈光被無邊的黑暗吞沒了,只有白楊在風中舞蹈時,擠著嗓子發出微弱的沙沙聲。小和尚問:“師傅,樵夫為什麼要用泥糊樹上的燒疤?”

老和尚說:“人心裡只要存著一個善字,肯定是個好人;即使他不來參拜,也接近佛了。”

“那賈先生呢?他每年都捐那麼多錢!”

老和尚說:“有些東西與錢無關,比如善心。如果沒了善心,財富越多,可能罪孽就越重。看見沒?”師傅在黑暗中虛指了一下正殿的玉皇塑像說,“天睜著眼呢,咱們功德箱裡的錢並不都是乾淨的。”

……

賈先生已經好幾年沒上山了。

樵夫如往常一樣,每天挑著柴經過廟門時,只是把目光放進去一瞬。

活出最美的人生

一位家境貧困的小女孩,雖沒有華麗的衣服襯托,卻以最莊嚴、最美麗的表情微笑,活出最美的人生。

世界通用的語言就是微笑!微笑是最莊嚴、最美麗的表情。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比不上臉上帶著笑容來得美麗。

曾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家境貧困的婦女和先生離婚,自己帶著小孩謀生。她想讓孩子開開眼界、看看美麗的世界,所以,她帶著孩子到百貨公司,讓孩子認識各樣東西。百貨公司的東西琳琅滿目,有各式各樣的玩具:小熊、小貓、娃娃、機器人……。孩子也很乖巧,只要媽媽能帶她到處看看,她就已經很歡喜了!

有一天,她看到有人在拍照。這孩子忽然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也想要照相!”

那位媽媽摸摸孩子的頭,理一理她的頭髮,輕撫著孩子的臉頰說:“孩子啊!你看你這件衣服不夠漂亮,今天不要照好嗎?”

那小孩才五、六歲,她卻回答媽媽說:“媽媽,我沒有漂亮的衣服可以穿沒關係啊!雖然衣服不漂亮,但我會笑啊!我的微笑不是很漂亮嗎?”

媽媽聽了很心疼!她從來不曾讓孩子穿漂亮的衣服,但大家都稱讚她很可愛。那天媽媽才發現:她的小孩之所以可愛,是因為她臉上常掛著笑容。

微笑確實是最漂亮的!穿什麼漂亮的衣服,都不及臉上那分親切的笑容來得美。那五、六歲的小孩多懂事啊!她知道媽媽很辛苦,沒什麼多餘的錢,所以只要能到百貨公司看看就好了;雖然沒有漂亮衣服穿,但她能自己創造美感笑容。

不論是佛學或禪學,其目地都是要來開啟我們的心。只要我們能顧好己心,知道如何來調心、調氣,讓我們的煩惱消除,可以看開世界的萬物景觀,這樣就稱為智慧。

無貪無欲,才能滿足自在!滿足自在的人,臉上才能時時掛著滿足的笑容;這表示他的心很平靜,把心照顧得很好。人生只要內心平靜,臉上常掛著笑容,就是最美的人生!

心念一動,又想起從前農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麼逍遙,忍不住就荷著鋤頭,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覺來到江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終於下定決心:“都是這把鋤頭,害得我在佛道裡進進出出,來來去去。唉!人生究竟有多少的歲月可以蹉跎呢?今天決定不再退心還俗了!”他毅然決然地把鋤頭往江中丟去,只見鋤頭迅速的沉沒,泛起陣陣漣漪,所有的掙扎疑悔也隨之消失,頓然有種解脫的感覺,心想自己以後再也不必掙扎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一位國王作戰勝利,率領一大批兵將班師回國,一行人浩浩蕩蕩乘船而下,鋤頭賢人忍不住大喊:“你們作戰勝利了嗎?你們能打倒敵人,卻不能勝過自己。我,鋤頭賢人,今天終於戰勝了天下最頑強的敵人——自己,我丟掉了鋤頭,放下了我的執著,戰勝了我心裡的煩惱,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啊!”

說到這裡,佛陀無限慈愛地告訴他:“世間上最可怕的敵人不在外面,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貪嗔癡煩惱。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煩惱作戰,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聽了佛陀的開示,比丘若有所悟,發願一定要戰勝自己,做個堪受佛法的大器。

看了這個故事你知足了嗎?

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有位經濟學家到山裡散心,看到農夫悠閒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好奇地走過去詢問。

經濟學家:“你沒有下地勞動嗎?”農夫:“已經下地回來了。”

經濟學家:“為什麼不趁天氣好多種一些呢?”農夫:“沒那麼多地,這樣也夠吃了!”

經濟學家:“你可以承包別人的 地啊!”農夫:“承包別人的地幹什麼 ?”

經濟學家:“地多了可以多產糧食 啊!”農夫:“產那麼多糧食幹什麼 ?”

經濟學家:“糧食多了可以多賣錢,也可以深加工,再擴大承包規模。”

農夫:“擴大承包規模幹什麼?”經濟學家:“你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農夫:“有更多的錢又幹什麼?”經濟學家:“有了更多的錢你可以聘用員工、職業經理人,打造團隊,把公司上市。”

農夫:“上市幹什麼?”經濟學家:“你就可以安心做董事長,不用勞動也可以賺很多的錢。”

農夫:“那我做什麼呢?”經濟學家:“到時候你什麼也不用做了,定期上半天班簽簽檔,然後就可以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享清福了。”

農夫:“我現在不是已經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享清福了嗎?為什麼要去周折這一番呢?”

經濟學家:“……”

袋裡有米,擔心什麼?爐旁有柴,忙碌什麼?您所擁有的資源,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您所積蓄的財富,已經足夠終生吃喝;您所嚮往的幸福,此時已然具足 !

看看窗外的夜空,聽聽遠處的寂靜;看著房間裡暖暖的燈光,聽著胸腔中嘭嘭的心跳;讓呼吸綿長,使心緒寧靜;讓身體放鬆,使感覺悠然——這,就是大圓滿!每個人的圓滿,過去具足 ,現在具足,未來具足!

修行是為了覺醒,覺醒就是如此簡單!修行不是讓我們成為神仙,能在天空飛翔。即使我們長出翅膀得以飛翔,也只是一隻鳥兒,而不是佛陀——佛陀是究竟覺醒者!

《六祖法寶壇經》: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 雲:“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 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牛頭法融禪師《心銘》: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往返無端,追尋不見。一切莫作,明寂自現。

不要把心兒給丟了

一個小沙彌剛吃完一隻山杏,準備把杏核隨手丟了時,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對小沙彌說:“果核是樹木的心臟,不要隨手丟了,要把它播種在適宜的泥土裡,喚醒一個涅槃的再生夢。”

小沙彌就把那個真有些像心臟的杏核深淺適宜地埋在寺院的一個角落。一兩個月之後,那顆杏核真的發芽了,長出了一片片心形的葉片。小沙彌感到由衷的喜悅,就跑去告訴老方丈。老方丈聽後,臉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悅,他對小沙彌說:“樹木的種子可以輪回樹木再生夢,人生的種子也可以涅槃人的夢想和願望,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的種子嗎?”

小沙彌思忖了片刻,小聲說:“我認為是人心。”

老方丈滿意地點點頭頭,語重心長地說:“人心就是生命的種子,把它播種在佛教裡,能生成一棵菩提樹;把它播種在藝術裡,能生成一叢風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時,隨手就把自己的心兒丟了……”

心中越善,離佛越近

山上有座廟,廟前有棵樹。

院裡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是賈先生的大名。

賈先生每年元宵節都要上山來,看看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功德箱裡放一張100元的人民幣。

廟裡有兩個和尚,一老一少,老的銀須飄飄,少的滿臉稚氣。

這年元宵節,賈先生上過香,在廟裡轉了圈後,照例又坐到樹下。樹是茶杯口粗的一棵白楊,亭亭玉立,透著早春的顏色。賈先生就著燒雞和老酒,悠然地抽著煙。

老和尚從窗櫺裡看到,賈先生站起來把剩下小半截的煙往樹幹上一擰,然後彎腰穿好鞋,下山了。

山腳下有個樵夫,每天上山砍柴。他沒有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每天經過廟門,只是轉過頭朝裡面望一眼,卻從沒有跨過門檻。

樵夫看到了滿地的骨頭和煙蒂,聞到了空氣中殘留的酒味……猛然,他盯住了樹幹上的那個黑圈圈。樵夫第一次放下柴擔,到小溪裡捧了捧水,和了一小撮泥,糊到樹的傷口上。這時,拿著掃帚的小和尚正好跨出門檻。

晚上,廟裡的燈光被無邊的黑暗吞沒了,只有白楊在風中舞蹈時,擠著嗓子發出微弱的沙沙聲。小和尚問:“師傅,樵夫為什麼要用泥糊樹上的燒疤?”

老和尚說:“人心裡只要存著一個善字,肯定是個好人;即使他不來參拜,也接近佛了。”

“那賈先生呢?他每年都捐那麼多錢!”

老和尚說:“有些東西與錢無關,比如善心。如果沒了善心,財富越多,可能罪孽就越重。看見沒?”師傅在黑暗中虛指了一下正殿的玉皇塑像說,“天睜著眼呢,咱們功德箱裡的錢並不都是乾淨的。”

……

賈先生已經好幾年沒上山了。

樵夫如往常一樣,每天挑著柴經過廟門時,只是把目光放進去一瞬。

活出最美的人生

一位家境貧困的小女孩,雖沒有華麗的衣服襯托,卻以最莊嚴、最美麗的表情微笑,活出最美的人生。

世界通用的語言就是微笑!微笑是最莊嚴、最美麗的表情。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比不上臉上帶著笑容來得美麗。

曾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家境貧困的婦女和先生離婚,自己帶著小孩謀生。她想讓孩子開開眼界、看看美麗的世界,所以,她帶著孩子到百貨公司,讓孩子認識各樣東西。百貨公司的東西琳琅滿目,有各式各樣的玩具:小熊、小貓、娃娃、機器人……。孩子也很乖巧,只要媽媽能帶她到處看看,她就已經很歡喜了!

有一天,她看到有人在拍照。這孩子忽然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也想要照相!”

那位媽媽摸摸孩子的頭,理一理她的頭髮,輕撫著孩子的臉頰說:“孩子啊!你看你這件衣服不夠漂亮,今天不要照好嗎?”

那小孩才五、六歲,她卻回答媽媽說:“媽媽,我沒有漂亮的衣服可以穿沒關係啊!雖然衣服不漂亮,但我會笑啊!我的微笑不是很漂亮嗎?”

媽媽聽了很心疼!她從來不曾讓孩子穿漂亮的衣服,但大家都稱讚她很可愛。那天媽媽才發現:她的小孩之所以可愛,是因為她臉上常掛著笑容。

微笑確實是最漂亮的!穿什麼漂亮的衣服,都不及臉上那分親切的笑容來得美。那五、六歲的小孩多懂事啊!她知道媽媽很辛苦,沒什麼多餘的錢,所以只要能到百貨公司看看就好了;雖然沒有漂亮衣服穿,但她能自己創造美感笑容。

不論是佛學或禪學,其目地都是要來開啟我們的心。只要我們能顧好己心,知道如何來調心、調氣,讓我們的煩惱消除,可以看開世界的萬物景觀,這樣就稱為智慧。

無貪無欲,才能滿足自在!滿足自在的人,臉上才能時時掛著滿足的笑容;這表示他的心很平靜,把心照顧得很好。人生只要內心平靜,臉上常掛著笑容,就是最美的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