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頸部結塊的良藥——夏枯草

夏枯草又名夏枯球、夏枯花, 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 它味辛、苦, 性寒。 入肝、膽經, 有清肝火、散鬱結、清肝明目之功。 它既能苦寒清熱, 又能辛散開鬱, 有良好的清熱散結之功, 尤善消瘰鬁(瘰鬁即是指頸部大小不等相互串連的結塊)、散鬱結、清瀉肝火而明目止痛。 《本草圖解》言其“苦辛微寒, 獨入厥陰, 消瘰鬁, 散結氣, 止目珠痛”。

關於夏枯草善治頸部結塊的來歷, 有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位書生名茂松, 為人厚道, 自幼攻讀四書五經, 然而卻屢試不第, 因此終日鬱悶, 天長日久, 積郁成疾, 頸部長出許多結塊,

如蠶豆般大小, 形似鏈珠, 且潰破流膿。 久治不效, 病情越來越重。

為了治療茂松的病, 茂松父親不遠千里尋神農。 一日, 他來到一座山下, 只見遍地綠草成茵, 似入仙境。 原來這裡竟是神農的藥圃。 此時, 神農正在給藥草澆水施肥。 茂松父親連忙過去向神農訴說了兒子的病情, 請求他醫治。 神農聽罷, 從草苑摘來藥草, 說:“此草名夏枯草, 夏天枯黃時採集入藥, 有清熱散結之效, 你將其上端球狀部分煎湯, 給你兒子服用。 ”茂松父親按方給兒子服藥, 不久病癒。 後來, 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 為民治病, 深得人心, 夏枯草能治療頸部結塊的事情也流傳開來。

其實, 夏枯草不僅對頸部的結塊有效, 對肝火鬱結引起的乳腺、淋巴結腫塊也有類似的作用。

現在, 夏枯草的臨床應用有:

1: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珠疼痛, 頭痛、暈眩:

夏枯草能清泄肝火, 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頭痛、頭暈的要藥, 常配菊花、石決明等同用;如肝虛目珠疼痛, 至夜尤劇, 可與當歸、白芍等配合應用。

2:用於瘰鬁痰核, 多由肝氣鬱結, 久而化火, 痰火結郁而成:

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鬱結, 為治療瘰鬁結核屬於痰火者的一味常用藥物, 長期服用有一定效果, 臨床常配合玄參、貝母、連翹、牡蠣、昆布等同用。

夏枯草入湯劑的劑量一般為9至15克, 脾胃虛寒者慎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