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小夥養青蛙只用了這一招,竟一年賺了1200萬

蔡榮平, 這人愛青蛙愛到了瘋狂的地步, 他憑藉很多瘋狂的想法, 讓他養的青蛙個頭最大, 比市面上其他的青蛙大一倍有餘, 價格也翻倍, 去年的銷售額達到1200萬元。 他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2002年, 蔡榮平還是江蘇省南通市一家房產連鎖公司的老闆, 並且擁有著好幾家房產連鎖店。 可以說在二手房買賣市場裡, 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

然後就在2003年, 房地產生意上紅紅火火的蔡榮平卻突然轉行要去養青蛙。 原來他經過一段時間的項目考察, 得知青蛙價格近年來年年上漲, 是因為本地規模化養青蛙的人極少, 而需求又大, 加之小時候自家屋後池塘裡小河邊到處都有青蛙覺得好養活, 於是他決定抓住這個不可錯過的商機。

2006年, 蔡榮平在老家承包了8畝地開始了養青蛙事業。

但是就在投完苗的第二天他就發現, 很多青蛙不見了。 找來找去, 終於找到了原因, 原來是他的蛙池來了黃鼠狼。 於是趕忙在必經之路上佈置捕獸夾。

這邊黃鼠狼剛剛搞定, 又得到消息說其他的蛙池進來了白鷺,

正在吃青蛙。

這一次次可把蔡榮平折騰的不輕, 他這才知道為什麼養青蛙的人這麼少了。 原來青蛙的天敵這麼多, 簡直防不勝防。 就這樣, 白天防白鷺, 晚上防黃鼠狼、螃蟹和蛇。

這些天敵的出現讓蔡榮平創業的第一年疲于應付, 沒賺到什麼錢。

到了2007年, 天敵倒是控制住了, 他自己卻給自己惹了個大麻煩。 因為跨行業搞養殖, 不懂行的他把青蛙卵從水裡放到了水草上, 以為這樣可以讓蝌蚪更快出苗, 沒想到卵被直接曬死了, 直接損失30多萬。

2008年, 本以為吃過很多虧終於學到技術的蔡榮平可以打個翻身仗了。 結果一場大暴雨直接把他的青蛙都給淋死了,損失50多萬。

2009年,已經是養蛙的第四年了,依舊只有投入沒有回報。家裡人都開始反對他養青蛙了。這一年開始,他吃住都在蛙池邊。他認定養青蛙一定可以賺大錢。

到了2010年,他開始有了自己的養殖心得和養殖發現。2011年,蔡榮平根據蔬菜大棚蓋薄膜育苗的原理,設計了蛙池的塑膠大棚,他想讓他的青蛙像反季節蔬菜一樣在冬季不會冬眠。經過實驗,不冬眠還是沒辦到,不過冬眠時間比正常時間延遲了足足一個月,冬眠鑽洞的深度由一般的30釐米深變成了10幾釐米深。

這樣他就有了比同行多了一個月的銷售期,而且如果冬季挖洞賣青蛙還能節省部分體力。

借鑒塑膠大棚的經驗,在2012年,他給青蛙卵也蓋上了薄膜,這樣平時半個月才出來的蝌蚪,基本一周左右就能出來了。

不睡覺的青蛙不能閑著,得不斷地吃食。這樣下來蔡榮平的青蛙在晚冬眠的一個月裡長的就比同年齡的青蛙個頭大了足足一倍。

時間就是金錢,就在2012年冬季,他把冬眠中的青蛙挖出來拿到市場高價賣,由於這時候市面上幾乎看不到青蛙出售,加之個頭大,賣到了38元一斤的價格,是當時市價的一倍多。

嘗到甜頭的蔡榮平從2013年開始,每年到了青蛙上市的季節,別人忙著賣青蛙,他就忙著收青蛙。收到的青蛙放在自己的大棚裡。等到青蛙冬眠時候開始上市賣。就這樣打時間差,做起了反季節銷售。

就這樣蔡榮平仍不知足,他還有更瘋狂的想法。能不能讓青蛙不冬眠?

他找到了一家農業公司的老闆做合夥人,2016年兩個人共同投資200多萬,聘請農業專家研究對策。最終建立了一套占地20畝的智慧大棚。大棚採用自動化遮陽網管理系統,尤其是運用池塘水汽營造出了空調效果的水空調使得溫度恒定,並能隨時控制溫度。

這樣蔡榮平一年四季就都有青蛙賣了。

利用反季節和個體大的雙重優勢,蔡榮平的青蛙在2016年達到了1200多萬的銷售額。同時,為了讓智慧大棚裡的地不浪費,他又在蛙池邊種植上了水稻,並且擴大了養殖規模。

今年,跟著他一起養殖青蛙的周邊農戶已有50多戶。養殖基地已達近200畝。蔡榮平在他的一去不回頭的青蛙養殖路上依舊瘋狂著。

結果一場大暴雨直接把他的青蛙都給淋死了,損失50多萬。

2009年,已經是養蛙的第四年了,依舊只有投入沒有回報。家裡人都開始反對他養青蛙了。這一年開始,他吃住都在蛙池邊。他認定養青蛙一定可以賺大錢。

到了2010年,他開始有了自己的養殖心得和養殖發現。2011年,蔡榮平根據蔬菜大棚蓋薄膜育苗的原理,設計了蛙池的塑膠大棚,他想讓他的青蛙像反季節蔬菜一樣在冬季不會冬眠。經過實驗,不冬眠還是沒辦到,不過冬眠時間比正常時間延遲了足足一個月,冬眠鑽洞的深度由一般的30釐米深變成了10幾釐米深。

這樣他就有了比同行多了一個月的銷售期,而且如果冬季挖洞賣青蛙還能節省部分體力。

借鑒塑膠大棚的經驗,在2012年,他給青蛙卵也蓋上了薄膜,這樣平時半個月才出來的蝌蚪,基本一周左右就能出來了。

不睡覺的青蛙不能閑著,得不斷地吃食。這樣下來蔡榮平的青蛙在晚冬眠的一個月裡長的就比同年齡的青蛙個頭大了足足一倍。

時間就是金錢,就在2012年冬季,他把冬眠中的青蛙挖出來拿到市場高價賣,由於這時候市面上幾乎看不到青蛙出售,加之個頭大,賣到了38元一斤的價格,是當時市價的一倍多。

嘗到甜頭的蔡榮平從2013年開始,每年到了青蛙上市的季節,別人忙著賣青蛙,他就忙著收青蛙。收到的青蛙放在自己的大棚裡。等到青蛙冬眠時候開始上市賣。就這樣打時間差,做起了反季節銷售。

就這樣蔡榮平仍不知足,他還有更瘋狂的想法。能不能讓青蛙不冬眠?

他找到了一家農業公司的老闆做合夥人,2016年兩個人共同投資200多萬,聘請農業專家研究對策。最終建立了一套占地20畝的智慧大棚。大棚採用自動化遮陽網管理系統,尤其是運用池塘水汽營造出了空調效果的水空調使得溫度恒定,並能隨時控制溫度。

這樣蔡榮平一年四季就都有青蛙賣了。

利用反季節和個體大的雙重優勢,蔡榮平的青蛙在2016年達到了1200多萬的銷售額。同時,為了讓智慧大棚裡的地不浪費,他又在蛙池邊種植上了水稻,並且擴大了養殖規模。

今年,跟著他一起養殖青蛙的周邊農戶已有50多戶。養殖基地已達近200畝。蔡榮平在他的一去不回頭的青蛙養殖路上依舊瘋狂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