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究竟有何變化?

強效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對肝硬化、肝細胞癌(HCC)的發生有何影響仍是需要進一步確定的問題。 最新發表於Hepatology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或許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

文章報告了由歐洲10家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佇列研究的結果。 該研究分析了恩替卡韋(ETV)或替諾福韋(TDF)治療5年後慢乙肝患者的HCC發生率, 尋找與遲發HCC有關的可能因素。

研究納入了1951例成年高加索慢乙肝患者, 這些患者基線時無HCC, 接受ETV/TDF治療1年以上。

在治療後的第一個五年內, 101例患者診斷HCC, 占總人數的5.2%。 第一個五年內未發生HCC的患者中, 1205例(占總數的62%)繼續隨訪5~10年(中位數6.8年),

在第二個五年(第6~10年)中有7例診斷為HCC(1.4%)。

前五年和五年後的HCC年發生率分別為1.22%和0.73%(P=0.050)。 在無肝硬化患者中, 前五年的HCC年發生率和五年後無區別(0.49% vs. 0.47%, P=0.931)。 而在肝硬化患者中, 五年後的HCC年發生率(1.57%)較前五年(3.22%)顯著下降, P=0.039。

五年後診斷HCC的所有病例在開始接受ETV/TDF治療時的年齡均超過了50歲。 多因素分析顯示, 年紀較大、基線及五年時的血小板水準較低以及五年時的肝臟硬度值≥12 kPa與五年後的HCC發生率更高獨立相關。

這說明, 高加索慢乙肝患者的接受ETV/TDF治療, 在第二個五年內的HCC發生率下降, 特別是對於合併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 更是如此。 並且不難看出, 從降低肝癌風險角度出發, 乙肝抗病毒治療要儘早, 不要等到四五十了、發生肝硬化了再治療。

原文連結:Papatheodoridis GV, Idilman R, Dalekos GN, et al.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creases after the first 5 years of entecavir or tenofovir in Caucasia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17;66(5):1444-145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