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撬開網上大市場 打造脫貧新利器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下, 全省商務系統砥礪奮進、開拓創新, 使我省電商扶貧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得到了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等國家部委的高度評價。 概括起來, 主要是做到了“六個堅持”。

一、堅持以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 提質升級強功能

圍繞縣有電商服務中心、鄉有站、村有點的要求, 制定印發了《建設標準》, 省財政下撥專項資金支援貧困縣三級服務體系建設。 目前, 全省已建成75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 實現了貧困縣全覆蓋, 建成1159個鄉級電商服務站, 5360個村級電商服務點,

分別覆蓋了70%的貧困鄉和50%的貧困村。 在農村網商孵化、網店運營、農產品銷售、品牌培育、物流配送、人才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民“賣難”“賣賤”和鄉村快遞物流配送慢、配送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二、堅持以擴大特色農產品網銷規模為中心, 聚焦發力助增收

昔日的土蛋蛋變成了今天網上的香餑餑。 隴南市特色農產品三年累計網銷54億元, 帶動8.2萬人穩定就業, 農民人均增收620元。 甯縣彩霞香包通過分戶加工、企業銷售帶動56戶貧困戶脫貧, 被中央電視臺專題報導。 武山縣借助電商服務體系銷售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農產品和鴛鴦玉器創收600多萬元。 民勤縣多平臺開設網店, 銷售茴香、蜜瓜、人參果等2.4億元, 帶動就業創業1200人。

據協力廠商大資料公司監測, 1—9月, 全省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33.4億元。

三、堅持以探索完善發展模式為引領, 示範帶動拓新路

各地大膽探索實踐電商扶貧新模式。 環縣探索出訂單、加工、品牌、包裝、銷售、發貨“六統一”的電商生態模式, 有力倒逼了農業生產基地化和標準化。 岷縣探索出“電商+金融+創業”和“電商+郵政”模式, 有效解決電商企業擴大經營資金不足的難題。 靜甯縣依託百萬畝蘋果產業, 創造出“特色主導產業+龍頭企業+電商”的靜寧模式。 山丹縣探索出了宣傳口徑、人員培訓、品牌打造、網貨組織、產品包裝、價格制定、訂單處理、包裹寄遞“八統一”貧困戶網店服務模式。

四、堅持以培育本土平臺和網貨品牌為抓手, 集中力量求突破

堅持“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借船出海”, 不斷擴大和深化與阿裡巴巴、京東、蘇甯等知名電商企業合作。 另一方面“造船出海”, 支持蘭州銀行“百合生活網”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在蘭州市開設了80多家O2O便利店。 民族電商平臺甘南州“藏寶網”已有1100多家藏族企業入駐, 今年被商務部評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企業。 同時, “琪祥閣”“隴萃堂”“當歸人家”“岷府人家”等一批網貨品牌正在走紅。

五、堅持以加強人才培訓為支撐, 全面覆蓋做保障

電商扶貧, 培訓先行。 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式”培訓。 編寫出版了《互聯網+電商扶貧》系列叢書。 打造了甘肅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 開展網上(遠端)電商培訓。 從2014年起, 每年培訓超10萬人次。 今年, 按照省政府安排部署,

省商務廳與省扶貧辦聯合組織開展“電商扶貧培訓全覆蓋”工程, 即覆蓋建檔立卡鄉鎮、村(含3720個深度貧困村)和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 從8月份起到明年6月, 將培訓17300多人。 目前已在省委黨校開辦2期共培訓500多人。

六、堅持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為載體, 合力推動促發展

加大向商務部的彙報爭取力度, 在2015年、2016年兩年28個國家示範縣基礎上, 今年又有12個縣入列國家示範縣。 省商務廳主動加強與財政、扶貧部門的協調和溝通, 加大對市、縣工作的指導和督查, 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示範項目的引領帶動下, 全省農村地區電商發展的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 為實施電商扶貧創造了有利條件。

推進電商扶貧對商務部門來講, 既是重大政治任務, 又是職能職責所系。 未來, 甘肅省商務廳將以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及“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 砥礪奮進, 開拓創新, 推動電商扶貧工作提質增效, 努力在全面建設小康路上發揮商務部門的更大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