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生活就會狠狠地教育他

1、當你的孩子考了一百分時, 你會誇他聰明還是努力?

2、怎樣讓孩子更具復原力?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 因為兒子總是沉迷于遊戲, 爸爸回到家後看見兒子在家打遊戲, 於是就說了他幾句, 沒想到這個十四歲的孩子居然從八樓跳了出去, 當場死亡。

看到爸爸跪在死去的孩子面前泣不成聲, 不斷地抽自己的耳光, 我的心裡五味雜陳。 悲劇的發生, 不是孩子的錯, 也不是爸爸的錯, 而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家長都覺得只要給孩子優質的生活條件, 最好的教育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所以, 孩子想要什麼就買,

想做什麼就做, 每個孩子都是溫室裡花朵, 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但一旦遇上一點風雨和挫折就無力承受。 現在孩子最缺的其實是一顆強大的內心。

今天的早讀內容, 也就是《另一種選擇》的第七章, 就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出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 怎樣增強孩子的復原力。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具復原力, 這樣他們就有能力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復原力能夠為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 也會使他們更成功。

《另一種選擇》一書中指出, 要想培養孩子的復原力, 就要培養孩子的四個核心理念:

第一、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

第二、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習。

第三、生而為人, 他們的存在很重要。

第四、他們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優勢。

下面, 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 看看怎樣培養孩子這四種理念。

第一, 對自己的生活具有掌控力。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目標或者寫出自己夢想, 然後要實現這個目標或者夢想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然後按照清單一步步去完成。

比如, 你的孩子這學期的目標是考第一名。 要實現這個目標, 每個科目要提高十分, 為了提高十分數學要做哪些努力, 英語要學習哪些內容, 然後根據自己制定的計畫一步步去實現。

這會讓他們感覺人生有條理、可預測, 增強他們的掌控感。

第二, 能從失敗中學習。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 當兒童具有成長心態而非固定心態時, 他們才能更好地應對逆境。

固定心態意味著把能力看成一種與生俱來的或天生不具備的東西。 而成長心態則認為能力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 他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孩子養成固定心態還是成長心態, 一部分取決於父母或老師給予何種類型的表揚。

你的孩子如果考了一百分, 你會說, 寶貝, 你真聰明!還是會說, 寶貝, 你真努力。

可別小看這兩個字的區別, 他們可影響了孩子會形成何種心態。 被稱讚聰明的孩子會誤以為自己的才智是固定不變的特質。

當他失敗時, 他會認為自己缺乏相應的能力,

而不去反思為什麼會失敗。

被稱讚努力的孩子, 在做有挑戰的事情, 他們會更加努力。 他們會在失敗中不斷嘗試, 他們知道失敗就是成長的方式。

所以, 當孩子表現很棒的時候, 不要誇他多麼聰明, 而是要稱讚他真努力, 下次還可以更努力。

第三, 知道自己很重要。 在丹麥,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

每週老師會拿出一個小時, 讓學生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問題、互相幫助。 當有人提出自己的問題時, 其他人都會認真傾聽;

當有人尋求建議時, 其他人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助他人。 傾聽他人的觀點, 反思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周圍的人, 有助於孩子學習共情。

丹麥的孩子從六歲開始每週都要進行這樣的活動,直到高中畢業。

即使在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課程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家長在做一些小決定的時候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

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向孩子請求幫助,而且要經常告訴孩子,在爸爸媽媽眼裡,你很重要,你是這個家裡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學校裡,老師可以讓比較自卑的孩子當班幹部或者課代表,請他幫助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重要。

第四、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優勢。

家長和老師的作用是發展孩子的優勢,而不是去培養孩子的優勢。比如明明這個孩子對音樂很興趣,喜歡唱歌。

但父母覺得唱歌對她以後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跳舞可以培養氣質,為她的形象加分,於是非要逼她去上舞蹈培訓班。

這樣不僅埋沒了孩子的天賦還消磨了她的自信。她喜歡唱歌,你就要讓她去唱,她會在唱歌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能擁有這四種理念,那麼你一定會對他的復原力感到吃驚。從神經學來講,兒童比成年人更具可塑性,因此他們的大腦在面對壓力時更容易適應。

文章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貴在分享。

丹麥的孩子從六歲開始每週都要進行這樣的活動,直到高中畢業。

即使在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課程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家長在做一些小決定的時候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

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向孩子請求幫助,而且要經常告訴孩子,在爸爸媽媽眼裡,你很重要,你是這個家裡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學校裡,老師可以讓比較自卑的孩子當班幹部或者課代表,請他幫助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重要。

第四、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優勢。

家長和老師的作用是發展孩子的優勢,而不是去培養孩子的優勢。比如明明這個孩子對音樂很興趣,喜歡唱歌。

但父母覺得唱歌對她以後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跳舞可以培養氣質,為她的形象加分,於是非要逼她去上舞蹈培訓班。

這樣不僅埋沒了孩子的天賦還消磨了她的自信。她喜歡唱歌,你就要讓她去唱,她會在唱歌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能擁有這四種理念,那麼你一定會對他的復原力感到吃驚。從神經學來講,兒童比成年人更具可塑性,因此他們的大腦在面對壓力時更容易適應。

文章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貴在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