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瑞敏:瀕臨倒閉的海爾能扭虧為盈,要歸功於德魯克?

今天分享一本有關於讀書技巧的書--《這樣讀書就夠了》。 成年人看書最大的誤區是什麼?是像考試一樣看書學習!這是90%的人都會掉進去的坑。 並不是說用考試的方法就不好, 而是考試的方式已經不適合我們成年人讀書了。 那麼, 就來看看老司機是如何讀書的吧?書中舉了一個張瑞敏的例子, 分享給大家。

張瑞敏和著名的“日清工作法”。

日清工作法, 即每人每天對每件事進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 目的是“日事日畢, 日清日高”。 海爾自1991年開始推行日清工作法, 這一方法最終成為海爾集團奉行的最重要的員工行為準則, 是海爾集團傳授給每一位新員工的第一個理念。

《海爾日清工作法:落實責任和目標的完美方法》一書說, “日清工作法”是在中國影響最大、最成功的優秀員工思維理念, 是中國第一個來源於企業實踐並大獲成功的本土化管理模式。

那麼, 張瑞敏的日清工作法是從哪裡來的呢?請看張瑞敏是怎麼說的吧。

記得第一次讀德魯克的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時, 給我衝擊最大的一句話就是“管理得好的工廠, 總是單調乏味, 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 對這句話當時很費解, 因為那時好工廠的標誌就是要轟轟烈烈,

要激動人心。 但細細琢磨才體會出道理所在:那些“心中無數決心大”的誓師大會表面上是轟轟烈烈, 但從本質上看對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卻沒有任何幫助;那些在突發事件中表現英勇的人和事的確激動人心, 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對這些英雄人物大張旗鼓地表彰上, 而是要扎扎實實建立避免發生這類突發事件的機制。 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就要防患於未然, 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當時我們根據企業的實際創造了“日清”工作法, 即“日事日畢, 日清日高”, 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 形成“事事有人管, 人人都管事”的氛圍, 大到一台設備, 小到一塊玻璃, 都有人負責。 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 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 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優化和良性迴圈。

通過“日清”工作法的推行, 使一個瀕臨倒閉、開不出工資的集體小廠不僅迅速扭轉了虧損,

而且提高了整體管理素質, 解決了當時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無效無序的問題, 這也使我們於1988年在行業中以劣勢小廠的地位戰勝許多優勢大廠, 摘取了中國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這枚金牌要歸功於“日清”工作法, 更要歸功於德魯克先生。

同一本書, 緊接著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包政教授的推薦序, 洋洋灑灑12頁中, 包政教授強調了這本名著的深遠影響, 梳理了整本書的脈絡邏輯, 並對8章內容進行了扼要的介紹。

同樣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包政的讀法是歸納式的、研究式的,而張瑞敏只是對其中一段“細細琢磨”,聯繫海爾的企業實際創立了“日清工作法”,他的應用和貫徹,為海爾的輝煌創立了堅實的方法論。

這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思路。前者偏學術,後者偏實用;前者偏學院,後者偏江湖;前者利於通過考試,後者重在用於實際;前者適用於學院教育,後者適合於自主學習。

這個例子,對大家有沒有啟發呢?

同樣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包政的讀法是歸納式的、研究式的,而張瑞敏只是對其中一段“細細琢磨”,聯繫海爾的企業實際創立了“日清工作法”,他的應用和貫徹,為海爾的輝煌創立了堅實的方法論。

這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思路。前者偏學術,後者偏實用;前者偏學院,後者偏江湖;前者利於通過考試,後者重在用於實際;前者適用於學院教育,後者適合於自主學習。

這個例子,對大家有沒有啟發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