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汪明:編制缺口要靠機制創新來補

化解編制困擾, 解決師資短缺問題, 需要直面現實, 創新思路。 要在教師管理機制上尋求新突破。 也就是要進一步探索教師“縣管校聘”的新機制, 加大縣域範圍內的統籌力度。

近日, 李克強總理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 “山東在解決教育民生問題上走在了前列, 解決教師編制問題是穩定教師隊伍的重要舉措”。 其實不只是在山東, 目前師資短缺問題在全國具有一定普遍性, 其中既有總量短缺, 也有結構性短缺, 還有一些臨時性短缺, 而造成短缺的最大困擾是編制。

在編制困擾下存在師資總量短缺。

目前很多地方在計算教師編制時, 並不是按照學生的實際人數, 即使學生數量有了明顯增長, 教師編制也無法相應增加, 從而形成總量缺口。 此外,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導致總量短缺, 比如按照單一的“生師比”標準配備教師, 難以滿足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師資需求。

在編制困擾下存在師資結構性短缺。 很多地方和學校師資雖然滿編甚至超編, 但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短缺。 一是部分學科師資短缺問題突出, 如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等學科;二是部分學段師資短缺問題突出, 有的學段超編, 有的學段嚴重缺編;三是部分學校師資短缺問題突出, 一些學校中老年教師所占比重較大, 部分教師因身體等方面原因難以承擔一線教育教學工作。

各地除了存在師資總量短缺和結構性短缺, 目前臨時性短缺問題已開始顯現, 突出表現為學校女教師生育二孩、一線教師外出培訓等所造成的臨時性短缺, 這種短缺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由於集中出現使得一些學校難以招架。

師資的總量短缺、結構性短缺和臨時性短缺, 都對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產生巨大衝擊。 按實際需求增加編制固然是一個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但在現實條件下難以做到, 目前基層編制改革有一個明確邊界, 就是實施“總量控制”。 也正因如此, 化解編制困擾, 解決師資短缺問題, 需要直面現實, 創新思路。

在教師編制管理上, 在實施“總量控制”的總體要求下,

需要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 化解大班額背景下的新建、改擴建學校,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實施“選課走班”的普通高中學校, 在教師編制上給予一定的特殊支持政策。 如:對於農村小規模學校, 在按照“生師比”標準配備教師的同時, 引入“班師比”, 這也是創新教師編制管理的應有之義。

同時, 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編制使用的管理。 一些地方雖然已經按照編制標準核定編制, 但由於管理上的漏洞造成師資短缺。 如:由於地方財力所限, 沒有真正把編制用足, 存在“有編不補”的情況;還有一些地方雖然編制已經用足, 但並未真正用在教師身上, 編制被擠佔或挪用。 解決這些教師編制管理中的老問題, 也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辦法。

同時, 要在教師管理機制上尋求新突破。 也就是要進一步探索教師“縣管校聘”的新機制, 加大縣域範圍內的統籌力度。 從教師編制看, 在縣域範圍內有的學校超編, 有的學校則嚴重缺編, 學科教師的配備需求在不同學校間也存在較大差異, 但在“校管校聘”的管理模式下, 不同學校間的教師配備缺乏統籌。 實施教師“縣管校聘”後,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擁有了更多教師調配的自主權。 可以通過建立縣域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控制, 動態調控”機制, 實現在縣域範圍內統籌規劃教師配備的目標。 從制度創新的要求看, 化解編制困擾還需解決好教師的“出口”問題, 如果沒有一種合理的教師退出機制, 教師資源的盤活依然會困難重重。

在教師補充管道上, 探索建立“教師臨時周轉編制專戶”是山東省近年來的一種有益嘗試。 山東在各市縣編制總量內, 利用精簡壓縮和事業單位改革回收的編制, 建立了中小學教師臨時周轉編制專戶, 專門調劑給那些已經滿編、超編, 但依然需要補充專任教師的區縣。 還有一些地方通過設立“編外教師資源庫”、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 積極化解師資短缺問題, 這些改革探索和嘗試值得期待。

作者: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汪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