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我國碳衛星資料向全球使用者免費開放

我國碳衛星資料向全球使用者免費開放

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和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的資料產品將對全球使用者免費開放!

近日, 在地球觀測組織(GEO)第14屆全會“中國日”活動上, 中國代表宣佈了這一重大消息。 碳衛星資料產品率先正式開放共用。 至此, 中國成為繼日本、美國之後, 第三個可以提供碳衛星資料的國家。

——《科技日報》

滬首個合資腫瘤專科醫院成立

近日, 上海泰和誠腫瘤醫院啟航儀式暨多學科精准診斷中心合作簽約儀式在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舉行。

據瞭解, 上海泰和誠腫瘤醫院作為滬上首個中外合資的腫瘤專科醫院, 由泰和誠全資建設, 總投資額超20億元, 最快有望於2019年底建成投入試運行。 醫院總占地面積約71畝, 規劃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 開放床位400張, 設置17間手術室和34間ICU。 同時, 還將配備4間掃描束質子治療室及12間常規直線加速器機房。

——人民網

NASA披露離子發動機新突破有望實現送人上火星

日前, 來自NASA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工程師們公佈了一個在離子發動機研發方面突破了紀錄的測試, 該離子發動機的設計初衷是讓它實現帶人類登上火星。 這款被稱之為“霍爾推進器”(Hall Thruster)的離子發動機是目前正在處於研發當中的三款“火星發動機”中的一款, 它通過使用電場和磁場來離子化諸如氙氣這樣的氣體, 讓它噴出離子, 並進而產生出推動推進器前進的推力。

——網易科技

新型人工氨基酸具有抗菌活性

英國皇家學會的《開放科學》雜誌近日刊登了一項人工氨基酸研究的最新成果:印度科學教育與研究院科學家合成出一種新型氨基酸, 且這種氨基酸具有抗菌活性, 能對抗包括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和霍亂弧菌等在內的多種細菌。

——《科技日報》

人工智慧可從嘈雜聲中分辨特定聲音

近日, 美國劍橋三菱電機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的聲音識別AI設備, 能即時分離多個聲源, 大大提升了自動語言識別能力。

這項技術首次在日本東京先進技術綜合展覽會上公開展示, 被團隊稱為“深度聚類”機器學習, 可識別多個聲源“聲紋”中的獨特功能。 智慧技術使用多名人士講的英語進行了培訓和學習,

即便說話人是日本人, 也能輕鬆地分辨出來。

——《科技日報》

穀歌推出3D物件分享平臺Poly 面向創作者

11月2日, 穀歌正式推出Poly, 它相當於3D物件在互聯網上的大本營, 有了Poly, 創作者的開發工作將會變得更容易一些。 它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體驗, 讓使用者流覽3D對象和場景, 穀歌在虛擬產品(比如Tilt Brush、Blocks)內創造了許多物件和場景。為了鼓勵使用者上傳內容,穀歌承諾將會創建成千上萬的物件。正因如此,平臺啟動之初就會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能夠幫到創作者。

——新浪科技

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首次實現越冬觀測

日前,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在2017觀測年度首次成功克服極寒、暴風雪等惡劣條件,在南極首次實現了無人值守條件下的越冬觀測。這表明,我國面向極端環境的望遠鏡研製、運行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AST3-2是中國於2015年1月架設在南極內陸冰穹A的第二台巡天望遠鏡。其入瞳直徑50釐米,視場8平方度,是南極現有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在極端環境下實現了無人值守全自動觀測。

——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發現讓隱形墨水現形新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別研究員李良及同事發現一種使隱形墨水現形的新方法,該方法可用於保護加密資訊。相關成果於11月1日線上發表于《自然—通訊》。

隱形墨水可以根據需要來發光或保持黯淡,從而達到加密和解密以保密資訊的目的。某些材料的發光屬性在化學物質、光或熱的刺激下變化,但那些在關閉狀態真正隱形的、始終保持隱形的材料還尚未出現,而這對資訊加密極為重要。

——澎湃新聞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智慧水凝膠一分鐘實現96%自修復

日前,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一種新型材料,能在1分鐘內實現96%的自修復。據介紹,這款可快速高效自修復的高性能仿生智慧納米複合水凝膠,具有多功能、優異機械性能等特點,應用前景廣闊。

——中新網

張江科學城九成新增住房將用於租賃首批已開工建設

根據《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張江要成為“科研要素更集聚、創新創業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態環境更優美、文化氛圍更濃厚”的世界一流科學城。為了留住人才,滿足住房需求,張江新增住宅建築面積約920萬平方米,其中890萬平方米(超九成)將用於租賃住宅。

規劃明確表示,未來的張江科學城將圍繞“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和“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戰略,實現從“園區”向“城區”的總體轉型。

——東方網

穀歌在虛擬產品(比如Tilt Brush、Blocks)內創造了許多物件和場景。為了鼓勵使用者上傳內容,穀歌承諾將會創建成千上萬的物件。正因如此,平臺啟動之初就會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能夠幫到創作者。

——新浪科技

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首次實現越冬觀測

日前,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在2017觀測年度首次成功克服極寒、暴風雪等惡劣條件,在南極首次實現了無人值守條件下的越冬觀測。這表明,我國面向極端環境的望遠鏡研製、運行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AST3-2是中國於2015年1月架設在南極內陸冰穹A的第二台巡天望遠鏡。其入瞳直徑50釐米,視場8平方度,是南極現有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在極端環境下實現了無人值守全自動觀測。

——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發現讓隱形墨水現形新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別研究員李良及同事發現一種使隱形墨水現形的新方法,該方法可用於保護加密資訊。相關成果於11月1日線上發表于《自然—通訊》。

隱形墨水可以根據需要來發光或保持黯淡,從而達到加密和解密以保密資訊的目的。某些材料的發光屬性在化學物質、光或熱的刺激下變化,但那些在關閉狀態真正隱形的、始終保持隱形的材料還尚未出現,而這對資訊加密極為重要。

——澎湃新聞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智慧水凝膠一分鐘實現96%自修復

日前,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一種新型材料,能在1分鐘內實現96%的自修復。據介紹,這款可快速高效自修復的高性能仿生智慧納米複合水凝膠,具有多功能、優異機械性能等特點,應用前景廣闊。

——中新網

張江科學城九成新增住房將用於租賃首批已開工建設

根據《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張江要成為“科研要素更集聚、創新創業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態環境更優美、文化氛圍更濃厚”的世界一流科學城。為了留住人才,滿足住房需求,張江新增住宅建築面積約920萬平方米,其中890萬平方米(超九成)將用於租賃住宅。

規劃明確表示,未來的張江科學城將圍繞“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和“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戰略,實現從“園區”向“城區”的總體轉型。

——東方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