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美麗鄉村鯉魚壩 苗家風情惹人醉

和諧人家

2011年5月8日,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到興仁縣鯉魚壩考察, 並走進村民家中瞭解人們的生活情況,

他說“今天我看了兩個點, 一個是布依族村寨, 一個是苗族村寨。 這裡民族相處和諧、群眾安居樂業, 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希望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抓好發展、搞好致富工程, 使得‘兩委’真正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請大家放心, 黨中央、國務院還會繼續加大惠民政策, 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同時也希望大家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 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美好的生活。 ”

正在刺繡的老人

興仁縣屯腳鎮鯉魚壩是一個典型的苗族村寨, 坐落在群山之中, 這裡田園風光秀麗, 民族風情濃郁。 多年來這兒的苗家人努力建設鯉魚壩, 讓這群山之中的村落越來越漂亮, 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如今鯉魚壩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來自各地的遊客紛紛走進鯉魚壩, 感受這兒濃郁的苗家風情與恬靜的鄉村生活。

美麗鄉村 苗家風情

從興仁縣東南方向沿313省道行駛, 大約半個小時的車程便可到達屯腳鎮的鯉魚壩。 沿途的田園風光不斷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深秋時節, 田中已經沒有了金黃的水稻, 更多的則是一個個站立的鄉村草垛。 在不斷前行中, 越靠近鯉魚壩, 苗家的氣息也就越濃厚。

鯉魚壩依山而建, 中間則是大片的稻田, 走在村子中, 感受到的是一種濃郁的田園氣息。 走進村子中, 乾淨的道路與一棟棟小樓房讓人側目, 路邊的街燈也極具特色, 一個彎彎的牛角造型中間托著大燈, 下面則是鯉魚的圖案, 體現著鯉魚壩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點。 在村子的各個地方, 隨處可見那代表著苗族信仰的牛角, 身穿苗族服飾的老人, 三兩結伴, 坐在路邊或家門口, 用苗族語言交談。

一雙繡花鞋

沿著進村的道路行走, 沿途的路燈、牆壁都題寫有詩文和壁畫。 據瞭解, 這些詩畫都是來源於當地的老師與學生的作品, 描繪了鯉魚壩人們最真實的生活。

鯉魚壩, 美麗鄉村, 人傑地靈, 果然名副其實。

走進村子深處, 在村委會的旁邊, 有一個廣闊的扇形廣場。 廣場的中間是一個表演的舞臺, 舞臺由一道水渠圍繞,

邊上是一個可供人們娛樂休閒的長亭, 亭子在高處, 往下是梯狀的石級。 該村的村支書楊建平告訴我們, 廣場是村裡的重要活動場所, 特別是在每年的“八月八苗族風情節”, 都要在這兒舉辦隆重的活動。

每年的“八月八苗族風情節”, 村民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 給遠道而來的客人帶來苗家精彩的歌舞表演。 廣場中也會集中展示鯉魚壩的各種特色民間產品和特色小吃, 像盒子粑、衝衝糕、素剪粉、雞屎藤粑粑等原生態的苗族、布依族特色地方小吃是必不可少的, 也有薏仁米、茶葉、荸薺貢粉等旅遊特色產品, 讓遊客在飽覽風光和享受絢麗多姿的苗族風情的同時, 還能享受美食的樂趣。 到如今, 這兒已經舉辦過了十多屆“八月八苗族風情節”。

鯉魚壩文化廣場

在空閒的時候,廣場則是村民的一個休閒場所,過了農忙時節的村民常常會來到這兒坐坐,曬曬太陽,或者在長亭中與街坊聊聊天。目光向遠處望去,青山在上,稻田在下,視覺的層次感給這兒的風景有了更多的韻味。

在廣場的另一邊,一條小河彎彎曲曲,圍繞著村子流淌。這小河的河水來源於上游一兩公里處的三角壩,河邊的垂柳隨著微風飄浮。

沿著小河上游走去,則是鯉魚壩傳承和發展民族手工藝文化的博物館。

精美的苗族服飾

鯉魚壩的“手工坊.苗坊”博物館201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一棟三層的樓房與村中的民居相比,顯得更為大氣。走進博物館中,迎面而來的是玲琅滿目的苗家手工藝作品,民族樂器、蠟染、苗族男女衣物、絲巾、荷包、手提袋、背帶、繡花鞋等手工藝作品陳列其中,還有用傳統刺繡做成的現代服飾。

苗族的服飾是中國服飾史的“活化石”,通過對苗族服飾的研究可以瞭解到這個民族古老的文化。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但他們用針當筆、用彩線為墨,把幾百年的苦難和遷徙的坎坷道路繡在衣裙上,苗族服飾也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在鯉魚壩,人們不僅身穿民族服飾,也將這種文化展示給從各地來到鯉魚壩旅遊的客人。在博物館中看到介紹:苗族服飾從形式來看,主要分為衣服和裙子,衣服有首服、敞胸服、大袖衣等,裙子則有筒裙、圍腰裙、百鳥裙、百褶裙等。在功能上分為盛裝和便裝,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傳統“盛裝”,僅插在發簪上的頭飾就有,服飾上的蝴蝶、魚蝦、石榴等造型紋樣被賦予特定的含義,涵蓋多子、和諧、興旺的意思。

在博物館中,一雙苗族刺繡花鞋讓我感受到苗家服飾的獨特文化,這雙鞋與我們平時穿的鞋子並不一樣,都為正底,不分左右。鞋子的造型也頗有特色,厚底高邦,像一隻小船的樣子,而上面的圖案也讓人側目,一朵鮮豔的桃花秀在鞋頭黑色的布料上,側面則是一朵桃花,樹葉的延伸既有美感,也有留白,如同一副意猶未盡的國畫。

碧水青山的濕地公園

向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詢問,得知這些都是村民們自己純手工製作的。在鯉魚壩的大多數人家,家中都依然放著織布機,保留著農耕文化最為獨特的一面。

如今來到鯉魚壩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人們不僅僅是感受到了這兒的田園風光,民族文化,很多朋友也會帶上一兩件苗家刺繡回去,作為紀念品收藏。

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鯉魚壩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除了這兒的苗家風情與傳統文化之外,這兒還是一個自然風光旖旎,環境優美的地方。良田萬畝,阡陌縱橫,綠樹成蔭,泉水清冽,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是長期在城市生活的人的嚮往之地。

走在村子中,那迎面走來的苗族同胞的微笑,會讓你如浴春風,村子中的田園氣息,也同樣讓你難以忘懷。如今在313省道的邊上,鯉魚壩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濕地生態公園,園中小橋流水、青山碧綠,亭子一個接著一個,並種植了多種花類植物。走在園中,花香四溢,每每看到園中散步休閒的人們,便覺得這才是想要的生活模樣。

來到鯉魚壩,濕地公園是不可錯過的一個觀光景點,和朋友在園區中聊聊天,曬曬太陽,都是不錯的選擇。

晾曬一年的收穫

沿著鯉魚壩往上走,一兩公里處便有一個水庫,名為三角壩,這兒也是鯉魚壩的一個有名景點,很多來到鯉魚壩的人,都會來到三角壩遊玩。這兒山清水秀,微風習習,同時也是很多垂釣愛好者的天堂,沿湖行走,周邊大多是遠道而來的垂釣者。湖中有小船,是當地村民為發展鄉村旅遊,為外來遊客泛舟而備。乘著一輛小船,不在乎方向,不在乎時間的流逝,就看著這水這風景,豈不愜意。

而來到鯉魚壩,有個地方不得不提,那便是村子中的金鯢山莊,這兒有人工飼養的中華鱘也大鯢,是鯉魚壩遠近聞名的美食。來到鯉魚壩,一鍋酸湯鱘魚火鍋是必須要嘗一番的特色美食,打開味蕾,飽餐一頓。金鯢山莊的老闆謝劍跟我們說道,如今的鯉魚壩鄉村旅遊發展起來了,每天都會有來自各地的朋友,來到鯉魚壩,感受這兒的田園風光,走進金鯢山莊或者村中的其他農家樂,品味這兒的特色美食。

小橋流水

謝劍以前是在貴陽生活,幾年前來到鯉魚壩飼養中華鱘與大鯢,他說鯉魚壩真是一個好地方,來到鯉魚壩的這幾年,不僅帶動了周邊的特色水產養殖,還把自己的身體都養好了,可謂一舉兩得。

現在不管是從州內還是從省城貴陽來到鯉魚壩的遊客都絡繹不絕。這兒湖光山色,美景如詩如畫,田園猶如棋盤,古柳依依,小橋流水人家,一派山水田園風光,正是旅遊度假及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而村子中也有著幾家鄉村客棧,在這兒小住一段時間,也完全沒有問題的。

作者:圖/文 實習記者 陳民華

鯉魚壩文化廣場

在空閒的時候,廣場則是村民的一個休閒場所,過了農忙時節的村民常常會來到這兒坐坐,曬曬太陽,或者在長亭中與街坊聊聊天。目光向遠處望去,青山在上,稻田在下,視覺的層次感給這兒的風景有了更多的韻味。

在廣場的另一邊,一條小河彎彎曲曲,圍繞著村子流淌。這小河的河水來源於上游一兩公里處的三角壩,河邊的垂柳隨著微風飄浮。

沿著小河上游走去,則是鯉魚壩傳承和發展民族手工藝文化的博物館。

精美的苗族服飾

鯉魚壩的“手工坊.苗坊”博物館201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一棟三層的樓房與村中的民居相比,顯得更為大氣。走進博物館中,迎面而來的是玲琅滿目的苗家手工藝作品,民族樂器、蠟染、苗族男女衣物、絲巾、荷包、手提袋、背帶、繡花鞋等手工藝作品陳列其中,還有用傳統刺繡做成的現代服飾。

苗族的服飾是中國服飾史的“活化石”,通過對苗族服飾的研究可以瞭解到這個民族古老的文化。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但他們用針當筆、用彩線為墨,把幾百年的苦難和遷徙的坎坷道路繡在衣裙上,苗族服飾也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在鯉魚壩,人們不僅身穿民族服飾,也將這種文化展示給從各地來到鯉魚壩旅遊的客人。在博物館中看到介紹:苗族服飾從形式來看,主要分為衣服和裙子,衣服有首服、敞胸服、大袖衣等,裙子則有筒裙、圍腰裙、百鳥裙、百褶裙等。在功能上分為盛裝和便裝,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傳統“盛裝”,僅插在發簪上的頭飾就有,服飾上的蝴蝶、魚蝦、石榴等造型紋樣被賦予特定的含義,涵蓋多子、和諧、興旺的意思。

在博物館中,一雙苗族刺繡花鞋讓我感受到苗家服飾的獨特文化,這雙鞋與我們平時穿的鞋子並不一樣,都為正底,不分左右。鞋子的造型也頗有特色,厚底高邦,像一隻小船的樣子,而上面的圖案也讓人側目,一朵鮮豔的桃花秀在鞋頭黑色的布料上,側面則是一朵桃花,樹葉的延伸既有美感,也有留白,如同一副意猶未盡的國畫。

碧水青山的濕地公園

向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詢問,得知這些都是村民們自己純手工製作的。在鯉魚壩的大多數人家,家中都依然放著織布機,保留著農耕文化最為獨特的一面。

如今來到鯉魚壩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人們不僅僅是感受到了這兒的田園風光,民族文化,很多朋友也會帶上一兩件苗家刺繡回去,作為紀念品收藏。

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鯉魚壩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除了這兒的苗家風情與傳統文化之外,這兒還是一個自然風光旖旎,環境優美的地方。良田萬畝,阡陌縱橫,綠樹成蔭,泉水清冽,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是長期在城市生活的人的嚮往之地。

走在村子中,那迎面走來的苗族同胞的微笑,會讓你如浴春風,村子中的田園氣息,也同樣讓你難以忘懷。如今在313省道的邊上,鯉魚壩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濕地生態公園,園中小橋流水、青山碧綠,亭子一個接著一個,並種植了多種花類植物。走在園中,花香四溢,每每看到園中散步休閒的人們,便覺得這才是想要的生活模樣。

來到鯉魚壩,濕地公園是不可錯過的一個觀光景點,和朋友在園區中聊聊天,曬曬太陽,都是不錯的選擇。

晾曬一年的收穫

沿著鯉魚壩往上走,一兩公里處便有一個水庫,名為三角壩,這兒也是鯉魚壩的一個有名景點,很多來到鯉魚壩的人,都會來到三角壩遊玩。這兒山清水秀,微風習習,同時也是很多垂釣愛好者的天堂,沿湖行走,周邊大多是遠道而來的垂釣者。湖中有小船,是當地村民為發展鄉村旅遊,為外來遊客泛舟而備。乘著一輛小船,不在乎方向,不在乎時間的流逝,就看著這水這風景,豈不愜意。

而來到鯉魚壩,有個地方不得不提,那便是村子中的金鯢山莊,這兒有人工飼養的中華鱘也大鯢,是鯉魚壩遠近聞名的美食。來到鯉魚壩,一鍋酸湯鱘魚火鍋是必須要嘗一番的特色美食,打開味蕾,飽餐一頓。金鯢山莊的老闆謝劍跟我們說道,如今的鯉魚壩鄉村旅遊發展起來了,每天都會有來自各地的朋友,來到鯉魚壩,感受這兒的田園風光,走進金鯢山莊或者村中的其他農家樂,品味這兒的特色美食。

小橋流水

謝劍以前是在貴陽生活,幾年前來到鯉魚壩飼養中華鱘與大鯢,他說鯉魚壩真是一個好地方,來到鯉魚壩的這幾年,不僅帶動了周邊的特色水產養殖,還把自己的身體都養好了,可謂一舉兩得。

現在不管是從州內還是從省城貴陽來到鯉魚壩的遊客都絡繹不絕。這兒湖光山色,美景如詩如畫,田園猶如棋盤,古柳依依,小橋流水人家,一派山水田園風光,正是旅遊度假及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而村子中也有著幾家鄉村客棧,在這兒小住一段時間,也完全沒有問題的。

作者:圖/文 實習記者 陳民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