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臨床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第一站考點(六)——消瘦、血尿、驚厥

消瘦

1.起病時間及發病情況 應詢問消瘦起始時間。 是逐漸緩慢消瘦, 還是短時內突然消瘦。

2.病因及誘因 消瘦出現前有無明確原因, 如攝入不足、食管病變、幽門梗阻長期進食困難;有無熱量喪失增加及代謝消耗增加的疾病, 如糖尿病、甲亢;有無營養吸收障礙, 如慢性腹瀉等。

3.主要症狀特點 消瘦是否進行性, 如先有腹壁及皮下脂肪減少後漸感四肢肌肉萎縮。 體重在一定時間內下降多少, 還是被人發現認為消瘦, 體重是持續下降還是間斷下降等。

4.病情發展與演變 病情逐漸加重, 體重減輕, 消瘦發展至惡病質,

還是隨著原發病好轉, 而體重增加。

5.伴隨症狀

(1)消瘦伴有多食易饑 應考慮有無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嗜鉻細胞瘤。

(2)消瘦伴長期發熱 應考慮結核病、慢性化膿性感染, 如肝膿腫、傳染性疾病、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等, 尤其患有肝、肺、腎的惡性腫瘤及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3)青少年消瘦伴有發熱、盜汗、咳嗽、淋巴結腫大應考慮結核病。

(4)消瘦伴有身材矮小、肝脾腫大, 去過血吸蟲病流行地區應考慮血吸蟲病或其他寄生蟲病。

6.診治經過

(1)就診前做過何種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血糖、生化、胸片、腹部B超、胃鏡、腸鏡、甲狀腺功能檢查, 結果如何。

(2)就診前治療情況, 用過何種藥物, 劑量多大, 療程多長, 療效如何。

7.一般情況起病以來的精神狀態、體力、睡眠及大小便情況如何,

神經性厭食是由於精神因素而產生拒食狀態, 體重急劇減輕。

8.其他病史 對婦女應詢問月經史、生育史, 有無產後大出血史, 如有消瘦、閉經、產後大出血史, 應考慮席漢綜合征。 體質性消瘦者常有家族史而無病理表現。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嗜鉻細胞瘤(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綜合征)常有家族史。 某些惡性腫瘤有家族發病史。

血尿

1.起病時間及發病情況 詢問出現血尿的具體時間, 肉眼血尿時多能問出具體時間。 是無意中發現尿顏色改變, 還是因身體不適。 體檢做尿常規檢查發現。

2.病因及誘因 血尿前有無上呼吸道感染, 或皮膚感染, 血尿1周前至1個月內有以上原因應考慮急性腎炎;血尿前有無劇烈運動,

運動後血尿, 應考慮尿路結石, 多與運動有關;有無用藥史, 服用大黃、利福平、氨基比林或進食某些紅色蔬菜等可改變尿的顏色, 磺胺藥、吲哚美辛、環磷醯胺等藥物可損害腎臟或膀胱而引起血尿。

3.主要症狀特點 血尿程度, 有無顏色改變, 每升尿液含血量>1ml, 則可能出現顏色變化。 顏色深淺常反映病情輕重, 輕者淡紅, 重者鮮紅, 血樣尿或渾濁像洗肉水樣。 是哪段尿有顏色改變, 起始段血尿提示尿道病變;終末段血尿提示後尿道、膀胱、前列腺病變;全程血尿提示腎臟或輸尿管病變。 是短暫性還是持續性血尿, 持續多長時間, 尿中有無血塊。

4.病情發展與演變 病情是由重變輕還是由輕變重, 根據尿顏色的改變可以判斷,

尿色由淡紅變為鮮紅提示病情加重, 反之則是緩解。 是否出現新症狀, 如腎絞痛、尿頻、尿痛, 新症狀的加重及緩解情況。

5.伴隨症狀 血尿同時是否伴有其他症狀, 如伴尿頻、尿急、尿痛常為尿路感染;伴腰部、腹部絞痛常為尿路結石;伴水腫、高血壓提示腎小球腎炎;伴全身疼痛、牙齦出血、皮膚紫癜提示有血液系統疾病。

6.診治經過

(1)本次就診前做過何種檢查 如尿常規, 尿沉渣紅細胞形態、蛋白尿、腎功能、腹部平片、尿路造影及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超聲, 結果如何。 尿沉渣示多形型紅細胞見於腎小球腎炎;均一型見於尿路結石、結核、腫瘤。 尿路造影示輸尿管、腎盂畸形, 尿常規顯示白細胞增多, 提示在尿路畸形基礎上出現感染。

超聲檢查有無尿路結石、梗阻及占位性病變。

(2)治療經過 是否用過消炎藥、止血藥、排石藥等, 口服還是注射, 劑量多大, 時間多長, 療效如何。

7.一般情況 血尿是否伴有乏力、精神不佳、失眠多夢, 可以反映病情輕重及病程長短, 病情重、出血多、病情長者常有體力及精神改變。

8.其他病史 是否有泌尿道手術史、反復尿路感染、結石及鄰近器官病變。

有無藥物過敏史, 家族中有無類似疾病患者。

驚厥

1.起病時間及發病情況 詢問首次出現驚厥的時間和發病情況。

(1)嬰兒出生時或出生不久即發生應考慮有無產傷、出生時或宮內窒息缺氧、顱內出血、破傷風或其他顱腦先天性疾病等。

(2)兒童、青少年期發病應注意佝僂病、高熱驚厥、顱內感染、原發性癲癇、腦外傷、顱腦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結節性硬化、心瓣膜病引起腦栓塞等。

(3)老年發病應注意有無高血壓腦病、腦血管病、腦變性病、腦轉移癌等。

(4)妊娠期發病 應注意子癇。

2.病因及誘因 注意系統地詢問可能引起全身性驚厥的可能原因,如感染、突然的外界刺激(如光線及情緒或疼痛刺激)。

引起驚厥的疾病如下。

(1)全身性各種感染:肺炎、痢疾、敗血症、破傷風、狂犬病,各種可致高熱的感染。

(2)中毒:酒精中毒、各種藥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鎮靜催眠藥中毒等。

(3)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腦病、心搏驟停、失血性休克。

(4)代謝性疾病。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癥、肝性腦病、妊娠毒血症。

(5)其他 系統性紅斑狼瘡、突然停服鎮靜催眠藥、抗癲癇藥等。

(6)腦部感染:各種腦炎、腦膜炎、腦膿腫、腦寄生蟲病等。

(7)顱腦外傷:產傷、腦掛傷、開放性腦外傷、外傷性顱內出血等。

(8)腦瘤:原發腦腫瘤、腦轉移瘤,尤其是幕上大腦半球腫瘤等。

3.主要症狀特點 注意描述是否為全身性抽搐或局限性抽搐,持續性抽搐或間歇性抽搐,發作的持續時間,間歇時間,發作次數,是否伴有意識障礙。

4.病情發展與演變 病情是否逐漸加重或逐漸緩解。驚厥持續時間越來越長,間歇時間越來越短,伴有昏迷或昏迷逐漸加深,預示病情加重。反之,則為緩解。

5.伴隨症狀

(1)伴發熱常為全身或顱內感染引起。

(2)伴頸項強直 常為顱內感染(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壓增高引起。

(3)伴高血壓 可見於腎炎、尿毒癥、高血壓腦病、子癇等。

(4)伴劇烈頭痛和(或)嘔吐 常見於高血壓腦病、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占位性病變等。

(5)伴其他疾病的表現 如自發性低血糖驚厥可伴出冷汗、心悸、饑餓感。尿毒癥伴有全身水腫、高血壓等。

6.診治經過

(1)就診前做過何種檢查 如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電解質、血二氧化碳分壓、血pH值、腎功能、腦脊液、腦電圖、頭顱CT、腦核磁共振、腦血管造影等檢查,結果如何。

(2)就診前用過何種藥物 特別詢問抗驚厥藥物的使用情況,用藥次數、劑量、時間、效果。

7.飲食及精神狀態 起病以來,飲食、大小便、睡眠及精神狀態如何。

8.其他病史 既往史、個人史、手術外傷史、家族史、藥物過敏史。對驚厥的小兒還應詢問分娩史、生長發育史。

(3)老年發病應注意有無高血壓腦病、腦血管病、腦變性病、腦轉移癌等。

(4)妊娠期發病 應注意子癇。

2.病因及誘因 注意系統地詢問可能引起全身性驚厥的可能原因,如感染、突然的外界刺激(如光線及情緒或疼痛刺激)。

引起驚厥的疾病如下。

(1)全身性各種感染:肺炎、痢疾、敗血症、破傷風、狂犬病,各種可致高熱的感染。

(2)中毒:酒精中毒、各種藥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鎮靜催眠藥中毒等。

(3)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腦病、心搏驟停、失血性休克。

(4)代謝性疾病。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癥、肝性腦病、妊娠毒血症。

(5)其他 系統性紅斑狼瘡、突然停服鎮靜催眠藥、抗癲癇藥等。

(6)腦部感染:各種腦炎、腦膜炎、腦膿腫、腦寄生蟲病等。

(7)顱腦外傷:產傷、腦掛傷、開放性腦外傷、外傷性顱內出血等。

(8)腦瘤:原發腦腫瘤、腦轉移瘤,尤其是幕上大腦半球腫瘤等。

3.主要症狀特點 注意描述是否為全身性抽搐或局限性抽搐,持續性抽搐或間歇性抽搐,發作的持續時間,間歇時間,發作次數,是否伴有意識障礙。

4.病情發展與演變 病情是否逐漸加重或逐漸緩解。驚厥持續時間越來越長,間歇時間越來越短,伴有昏迷或昏迷逐漸加深,預示病情加重。反之,則為緩解。

5.伴隨症狀

(1)伴發熱常為全身或顱內感染引起。

(2)伴頸項強直 常為顱內感染(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壓增高引起。

(3)伴高血壓 可見於腎炎、尿毒癥、高血壓腦病、子癇等。

(4)伴劇烈頭痛和(或)嘔吐 常見於高血壓腦病、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占位性病變等。

(5)伴其他疾病的表現 如自發性低血糖驚厥可伴出冷汗、心悸、饑餓感。尿毒癥伴有全身水腫、高血壓等。

6.診治經過

(1)就診前做過何種檢查 如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電解質、血二氧化碳分壓、血pH值、腎功能、腦脊液、腦電圖、頭顱CT、腦核磁共振、腦血管造影等檢查,結果如何。

(2)就診前用過何種藥物 特別詢問抗驚厥藥物的使用情況,用藥次數、劑量、時間、效果。

7.飲食及精神狀態 起病以來,飲食、大小便、睡眠及精神狀態如何。

8.其他病史 既往史、個人史、手術外傷史、家族史、藥物過敏史。對驚厥的小兒還應詢問分娩史、生長發育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