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年之內,她如何打敗papi醬,成為中國最火的網紅?

經過兩年持續升溫、發酵, 短視頻行業逐漸發展到了穩定的階段。 在Papi醬等頭部大號, 已經佔據市場大部分流量的時候, 辦公室小野依然用腦洞和創意,

撬開了短視頻紅海的一角, 從飲水機煮火鍋開始, 迅速走紅。 這個主打辦公室場景的美食娛樂跨界的節目, 從0到1, 成為中國短視頻內容團隊國際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跨界美食視頻走紅的背後,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第一次失敗的視頻經驗, 對他們造成了什麼影響?內容創業如何走得更遠?辦公室小野聯合創始人聶陽德, 獨家接受南七道專訪, 談談關於視頻創業的那些事。

南七道:上線10個月, 第一期就成了爆款, 還成為Facebook上現象級網紅, 上線前你們做了哪些準備?

聶陽德:我們之前做過一個科學膳食的視頻, 但失敗了。 然後我們就停下來做一個事, 用一個月時間把圈子裡所有的視頻都分析一遍, 大概看了1000多集吧,

從內容、行銷、商業價值、受眾人群、和傳播路徑, 整體複盤一遍。 因為之前已經無路可走了, 所以我當時就跟大家講, 讓他們往腦洞大開的方面走, 後來就從“作”字進行切入, 以現在90後的說法, 就是作死。 然後他們自己琢磨出來小野這個點子, 我們也覺得可以, 就開始做了。

南七道:現在複盤, 你覺得你們最成功的一點在哪?

聶陽德:如果你做的是內容和文化產品, 就必須有精神內核, 比如歐美大片, 很多都有一個樸素的價值觀, 就是英雄拯救世界, 對於我們辦公室家族而言, 如果只是一個純粹的搞笑或者惡搞, 那其實是走不遠的, 因為使用者對內容的新穎感會很快過去, 所以我們短視頻的根在創意。 我們在做這些IP的時候,

都有一個核心主線就是, 辦公室裡不僅僅只有KPI, 還有詩和快樂, 但不必去遠方。

南七道:小野解決的是年輕白領的焦慮?

聶陽德:對, 你說北上廣深上班苦不苦?非常苦, 但上班苦, 我們就應該放棄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態度嗎?現在的上班族中午都是吃一個盒飯就簡單解決了, 他們難道不想吃自己家裡的飯嗎?當然想, 但是大多數公司連茶水間都沒有, 更別說配備廚房給你做飯了。

而小野就是一個在辦公室弄吃的的奇女子, 用飲水機打火鍋、熨斗烤牛肉。 她做了一個普通上班族, 想做又不可能做到的事, 所以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小野視頻之後, 就會吐槽爆粗口, 覺得這怎麼可能?!但第一次吐槽、第二次感慨、第三次就會過敏了。

因為視頻直擊人們焦慮和充滿壓力的內心後, 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共鳴。 他們會發現通過視頻代入的方式, 讓自己的壓力得到釋放, 開始尋找生活中的樂趣, 而小野這個IP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概念。

南七道:小野的團隊成員是怎麼配置的?成本如何?

聶陽德:成本很低, 小野加她的一個同事, 就兩個人。 小野這個小姑娘, 她本身是學編導專業的, 自己會剪片。 編導不就是什麼都會編什麼都會導的嘛, 然後最早就是兩個人一起商量, 也沒有嚴格的按腳本走, 就是邊出創意邊拍攝。 你看第一季, 小野開始和辦公室同事借道具, 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況。

南七道:在拍攝工具方面的配置呢?單反?

聶陽德:手機, iphone7。 你想想單反多重啊, 所以連單反都不用, 直接用手機就開始拍了。 小野開始和我說要配個團隊, 但我上一個做的視頻就是正規編制、所有器材都齊全, 花了上百萬, 但結果還是失敗了。 最重要的還是作品內容。

南七道:團隊現在還是兩個人?

聶陽德:以前小野她自己也要剪, 現在不用她剪了,這個很費時間,所以給她配了導演和一個五六個人的團隊,專門負責內容製作。

南七道:很多內容團隊,都是一週三更甚至日更,一週一更是怎麼考慮的?

聶陽德:我覺得這個東西,主要看你的內容形式。一周兩更是OK的,但實際上“多更”也有理論破綻,按這種邏輯的話豈不是一小時一更有優勢?你把一年的全拍了,在這兩個月就全部放完它,不是就成為老大了?你的粉絲用戶粘度就最高了?肯定不是這樣的,如果你的內容足夠優質,或者說能真正走進粉絲內心的話,人家怎麼可能那麼快就忘了你呢,所以最重要還是內容問題。

南七道:小野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聶陽德:小野目前變現主要還是廣告,因為我們還算是頭部IP嘛,我們會接一些相對比較優質客戶的內容廣告。

南七道:那在商業變現方面,有什麼建議給現在的短視頻創業者?

聶陽德:如果是只拿平臺分成的內容團隊,僅僅算是愛好或者說半創業,加上偶爾能接個小廣告,日子就過得挺好的。

如果說你是專業的內容團隊,我認為任何一個平臺方的分成,只能當是一個激勵,如果說你把它作為一個主要的來源,那會很痛苦。另外電商這一塊,我覺得在一些小的垂類內容上,粉絲粘性會比較高。比如母嬰這種,賣一點貨,這樣一個月可能賺個十來萬塊錢就挺好的。因為如果接廣告的話,對粉絲有比較大的傷害,像微商廣告這種。

南七道:除了小野之外,辦公室系列還有什麼其他IP?

聶陽德:辦公室小野之後我們就做成了辦公室家族,就好像以前編輯部的故事一樣。這個痛點來源於哪裡?其實就是把辦公室當作一個美好的地方,像是伊甸園一樣。小作,小五,都是小野的同事。小作就是一個普通的白領,通過他的動手能力,簡單粗暴地改造環境,讓你產生很強的代入感。比如說辦公室魚療,自己買了工具給同事們做魚療。小五的垂類是電影特效,利用他後期特效的一個能力,將辦公室和虛擬世界進行結合,比如初音來辦公室面試,變形金剛來這裡和我們一起貼膜,通過這樣的東西反映辦公室裡其實還有很多樂趣。

南七道:但小五、小作這些後來的IP跟小野的量級相比還差的很遠,是不是意味著小野的成功模式是很難複製的?

聶陽德:小野的成功確實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分,我開玩笑的說80%靠運氣,20%靠努力嘛。小作和小五,有失敗的地方,比如人設和視頻節奏,創意的穩定性,是小作比較弱的地方。當初小作的人設不是很有特色,甚至有點搖擺,所以跟小野相比,就沒有那麼好的效果。小五方面,團隊的管理從一開始就沒有重視,導致後面發生了一個失誤。但後來,我們將這些經驗和教訓,都做了一個總結和複盤,然後在孵化其他IP時,不管是從人設、核心團隊、還是內容管理和運營都有新收穫。

南七道:除了辦公室系列,最近又孵化哪些新IP?

南七道:接下來小野在創作方面有什麼變化或調整嗎?

聶陽德:最大變化就是國際化這一塊,小野9月在香港,做了Facebook直播的一個首秀,還參加了Youtube的全球粉絲見面會。目前小野在整個Facebook大中華區創作排第一,用戶排第五。Youtube粉絲量,預計在11月就會過百萬,他們官方說是華人創作的內容裡,成長最快的一個。而且Youtube和Facebook都希望我們和他們做一個全球的聯動,做一些跨界的合作,比如我們現在正準備做一個亞洲的美食之旅,還會和馬來西亞、臺灣、日本、越南、印度,當地的博主做跨界合作。

南七道:現在內容創業團隊普遍存在創意不夠的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聶陽德:首先,閱讀量是關鍵,主創團隊平時的閱讀量非常大,不管看書看電影看視頻,都作為潛在創意的提升和積累,這是他們的習慣。第二,我們團隊經常做頭腦風暴,會相互diss,不會一團和氣,有一個良性的討論氛圍。第三,借助腦洞雲資料庫,一方面能增加靈感,讓你的靈感精准度更高,更豐富。另外我們增加了一個腦洞BP的一個機制,有一個專門負責人去對接主創團隊的需求,快速篩選素材,提高效率。

南七道:各大視頻平臺都在大力推機器演算法,你怎麼看呢?

聶陽德:第一,我不排斥他,比較客觀的心態看,假如有一天所有的平臺都用機器演算法,你會發現每個平臺的調性還是不一樣,機器演算法不可能讓天下大同,因為不管是機器推薦還是編輯推薦,它迎合的是用戶;第二,不要陷入流量思維裡面,不能單純只看流量,還得看你的用戶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商業價值,不能為了流量而去流量。應該做的是,在維護好痛點粉絲群體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去增大你的流量、吸引更多同類型的粉絲。

南七道:對於國內想要國際化路線的內容創作團隊,有什麼建議?

聶陽德: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文化、語言障礙,是可以考慮國際化的,國際化這一塊還是會給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收穫,比如說他們的商業分成特別成熟、客觀,商業變現的方式方法也會更多樣。建議的話,第一,海外用戶挺喜歡創意、有趣的內容,或針對小孩子、科普類的節目。第二,儘量選擇跟海外的MCN機構合作,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團隊管理和海外管道傳播的方法。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現在不用她剪了,這個很費時間,所以給她配了導演和一個五六個人的團隊,專門負責內容製作。

南七道:很多內容團隊,都是一週三更甚至日更,一週一更是怎麼考慮的?

聶陽德:我覺得這個東西,主要看你的內容形式。一周兩更是OK的,但實際上“多更”也有理論破綻,按這種邏輯的話豈不是一小時一更有優勢?你把一年的全拍了,在這兩個月就全部放完它,不是就成為老大了?你的粉絲用戶粘度就最高了?肯定不是這樣的,如果你的內容足夠優質,或者說能真正走進粉絲內心的話,人家怎麼可能那麼快就忘了你呢,所以最重要還是內容問題。

南七道:小野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聶陽德:小野目前變現主要還是廣告,因為我們還算是頭部IP嘛,我們會接一些相對比較優質客戶的內容廣告。

南七道:那在商業變現方面,有什麼建議給現在的短視頻創業者?

聶陽德:如果是只拿平臺分成的內容團隊,僅僅算是愛好或者說半創業,加上偶爾能接個小廣告,日子就過得挺好的。

如果說你是專業的內容團隊,我認為任何一個平臺方的分成,只能當是一個激勵,如果說你把它作為一個主要的來源,那會很痛苦。另外電商這一塊,我覺得在一些小的垂類內容上,粉絲粘性會比較高。比如母嬰這種,賣一點貨,這樣一個月可能賺個十來萬塊錢就挺好的。因為如果接廣告的話,對粉絲有比較大的傷害,像微商廣告這種。

南七道:除了小野之外,辦公室系列還有什麼其他IP?

聶陽德:辦公室小野之後我們就做成了辦公室家族,就好像以前編輯部的故事一樣。這個痛點來源於哪裡?其實就是把辦公室當作一個美好的地方,像是伊甸園一樣。小作,小五,都是小野的同事。小作就是一個普通的白領,通過他的動手能力,簡單粗暴地改造環境,讓你產生很強的代入感。比如說辦公室魚療,自己買了工具給同事們做魚療。小五的垂類是電影特效,利用他後期特效的一個能力,將辦公室和虛擬世界進行結合,比如初音來辦公室面試,變形金剛來這裡和我們一起貼膜,通過這樣的東西反映辦公室裡其實還有很多樂趣。

南七道:但小五、小作這些後來的IP跟小野的量級相比還差的很遠,是不是意味著小野的成功模式是很難複製的?

聶陽德:小野的成功確實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分,我開玩笑的說80%靠運氣,20%靠努力嘛。小作和小五,有失敗的地方,比如人設和視頻節奏,創意的穩定性,是小作比較弱的地方。當初小作的人設不是很有特色,甚至有點搖擺,所以跟小野相比,就沒有那麼好的效果。小五方面,團隊的管理從一開始就沒有重視,導致後面發生了一個失誤。但後來,我們將這些經驗和教訓,都做了一個總結和複盤,然後在孵化其他IP時,不管是從人設、核心團隊、還是內容管理和運營都有新收穫。

南七道:除了辦公室系列,最近又孵化哪些新IP?

南七道:接下來小野在創作方面有什麼變化或調整嗎?

聶陽德:最大變化就是國際化這一塊,小野9月在香港,做了Facebook直播的一個首秀,還參加了Youtube的全球粉絲見面會。目前小野在整個Facebook大中華區創作排第一,用戶排第五。Youtube粉絲量,預計在11月就會過百萬,他們官方說是華人創作的內容裡,成長最快的一個。而且Youtube和Facebook都希望我們和他們做一個全球的聯動,做一些跨界的合作,比如我們現在正準備做一個亞洲的美食之旅,還會和馬來西亞、臺灣、日本、越南、印度,當地的博主做跨界合作。

南七道:現在內容創業團隊普遍存在創意不夠的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聶陽德:首先,閱讀量是關鍵,主創團隊平時的閱讀量非常大,不管看書看電影看視頻,都作為潛在創意的提升和積累,這是他們的習慣。第二,我們團隊經常做頭腦風暴,會相互diss,不會一團和氣,有一個良性的討論氛圍。第三,借助腦洞雲資料庫,一方面能增加靈感,讓你的靈感精准度更高,更豐富。另外我們增加了一個腦洞BP的一個機制,有一個專門負責人去對接主創團隊的需求,快速篩選素材,提高效率。

南七道:各大視頻平臺都在大力推機器演算法,你怎麼看呢?

聶陽德:第一,我不排斥他,比較客觀的心態看,假如有一天所有的平臺都用機器演算法,你會發現每個平臺的調性還是不一樣,機器演算法不可能讓天下大同,因為不管是機器推薦還是編輯推薦,它迎合的是用戶;第二,不要陷入流量思維裡面,不能單純只看流量,還得看你的用戶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商業價值,不能為了流量而去流量。應該做的是,在維護好痛點粉絲群體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去增大你的流量、吸引更多同類型的粉絲。

南七道:對於國內想要國際化路線的內容創作團隊,有什麼建議?

聶陽德: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文化、語言障礙,是可以考慮國際化的,國際化這一塊還是會給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收穫,比如說他們的商業分成特別成熟、客觀,商業變現的方式方法也會更多樣。建議的話,第一,海外用戶挺喜歡創意、有趣的內容,或針對小孩子、科普類的節目。第二,儘量選擇跟海外的MCN機構合作,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團隊管理和海外管道傳播的方法。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