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麼優秀的電影,竟然有80%的人沒看過?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

環境教育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如同「孟母三遷」一樣, 如今很多人家長都會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有的家長為了可以讓孩子上某所重點學校, 特地買了那所學校的學區房, 有的也是花大錢下血本托關係, 想辦法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

今天點點要分享的電影《為子搬遷》就是講述一個父母為了孩子尋找生活環境的故事。

影片是導演薩姆·門德斯繼《美國麗人》和《革命之路》之後的最新力作, 不同於兩部前作的結尾留下來的悲涼、無奈和絕望, 《為子搬遷》多了一份溫暖和希望, 該片在豆瓣評分7.6分, 但看過的人不多。

伯特和維羅納是一對十分恩愛的戀人, 相處多年, 如今維羅納懷孕了。

懷孕期間, 兩人特地搬到離伯特父母家不遠的地方, 租了一個簡陋的房子, 準備等孩子出生後就搬進伯特父母的家裡。

兩人為寶寶的出生做著有條不紊的準備。

但是在維羅納懷孕六個月的時候, 伯特的父母說他們即將搬去比利時, 實現他們多年以來的願望。

這讓伯特和維羅納難以置信, 孫女在過四個月就要出生, 而作為爺爺奶奶的兩人卻要在孫女出生前一個月遠赴異國。

伯特的母親說房子已經交給仲介幫忙出租, 但是如果下個月還沒有消息, 伯特和維羅納就可以在他們的房子住兩年時間。

這個消息對伯特和維羅納來說, 算是值得安慰的。

但是母親話音剛落, 電話鈴聲就響起。 仲介來電說房子租出去了。

母親非常高興的跟父親擁抱在一起, 完全沒有顧慮到伯特和維羅納的心情。

或許伯特的父母根本就不認為自己的兒子需要他們, 同樣他們的孫女也不需要他們幫忙照顧。

這可能就跟國內的情況南轅北轍, 國外的父母更多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應該獨立, 而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 終於可以放飛自我, 盡情安享晚年, 再也不用理會兒子、孫女的屁事了。

原本伯特和維羅納搬到科羅拉多州就是因為伯特的父母在這裡, 他們本來就不喜歡這座寒冷的城市,如今二老打亂了他們的計畫。

為了讓孩子出生後可以有一個更加溫暖的環境,伯特和維羅納重新思慮,哪些親戚好友、哪座城市更適合定居,更適合即將出生的寶寶。

回到簡陋的房子裡面,兩人做了一份清單,開始了一段跨越美國各地的尋親訪友之旅。

他們評估每一個城市,衡量每一個定居點,計算各種人際關係,尋找一個完美的定居地。

他們的第一站是費尼克斯(鳳凰城),這裡有維羅納以前的雇主兼好友莉莉和她的丈夫勞爾。

莉莉和勞爾有一對子女,看起來過得十分愜意歡樂,但是剛見面後,短短半天的相處就讓伯特和維羅納難以忍受。

莉莉和勞爾絲毫不注重孩子們的在場,言語之中透露著各種粗鄙和不友好。

這讓伯特和維羅納基本不考慮這座城市,在這樣氛圍裡,孩子只會成長為沒有素質、不懂禮貌的人。

之後他們拜訪了維羅納的親妹妹格瑞斯。久違的兩姐妹相見甚歡,無話不談。

在和格瑞斯的交談中,維羅納深信麥迪森會是一座完美的城市,這裡住著伯特的表妹埃倫。

埃倫非常歡迎他們的到來,但她同樣是一個奇怪的家庭。

不給孩子獨立的房間和床,也不給孩子們買嬰兒床,他們奉行所謂的“連續體家庭”,孩子和大人不分離。

他們甚至不忌諱在孩子面前滾床單,認為從孩子在嬰兒時期,就他們領略啪啪啪的真諦是至關重要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觀念,伯特和維羅納不會辯駁和指責。

但是反倒是埃倫夫婦嘲諷、貶低了維羅納作為一個母親所具備的能力。

這讓伯特當場翻臉,自己的愛人受到別人的“攻擊”,哪怕對方是自己曾經的青梅竹馬也不能忍受。

兩家人最後不歡而散,伯特和維羅納繼續上路,來到了伯特的大學同學湯姆所在的城市蒙特利爾。

湯姆夫婦收養了一堆孩子,家裡就像遊樂場一樣熱鬧。

這讓維羅納格外歡心和羡慕,她就是她理想的環境,她決定要在蒙特利爾住下。

到了晚上的時候,兩家人又接著到外面的餐館、酒吧舉杯暢聊。

湯姆對於家庭和生活的理解讓這對即將為人母、為人父的夫婦深受啟發。

但是也讓伯特和維羅納得知了湯姆的妻子先前第五次流產了。

這讓伯特和維羅納為之感到悲傷,在他們這樣的年紀,這麼熱愛孩子的兩人可能都無法有屬於自己的親生孩子了。

伯特和維羅納顧慮著他們的到來會不會時刻觸及著湯姆夫婦難過的經歷。

當晚,伯特接到了一個久好兄弟的電話,他的妻子離開他了。

伯特帶著維羅納來到邁阿密看望這位好兄弟和他的女兒。

而在邁阿密的經歷,讓伯特和維羅納對愛情、生活都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

筋疲力盡的兩人頓然發覺只要有愛、有家、有責任,或許每個地方都是完美的定居地,每個地方都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起來。

最後,維羅納勇敢地面對失去父母的傷痛,與伯特回到荒廢已久的老家,決定在那裡開始他們新的生活。

屋後的密西西比河美麗如初。

-END-

他們本來就不喜歡這座寒冷的城市,如今二老打亂了他們的計畫。

為了讓孩子出生後可以有一個更加溫暖的環境,伯特和維羅納重新思慮,哪些親戚好友、哪座城市更適合定居,更適合即將出生的寶寶。

回到簡陋的房子裡面,兩人做了一份清單,開始了一段跨越美國各地的尋親訪友之旅。

他們評估每一個城市,衡量每一個定居點,計算各種人際關係,尋找一個完美的定居地。

他們的第一站是費尼克斯(鳳凰城),這裡有維羅納以前的雇主兼好友莉莉和她的丈夫勞爾。

莉莉和勞爾有一對子女,看起來過得十分愜意歡樂,但是剛見面後,短短半天的相處就讓伯特和維羅納難以忍受。

莉莉和勞爾絲毫不注重孩子們的在場,言語之中透露著各種粗鄙和不友好。

這讓伯特和維羅納基本不考慮這座城市,在這樣氛圍裡,孩子只會成長為沒有素質、不懂禮貌的人。

之後他們拜訪了維羅納的親妹妹格瑞斯。久違的兩姐妹相見甚歡,無話不談。

在和格瑞斯的交談中,維羅納深信麥迪森會是一座完美的城市,這裡住著伯特的表妹埃倫。

埃倫非常歡迎他們的到來,但她同樣是一個奇怪的家庭。

不給孩子獨立的房間和床,也不給孩子們買嬰兒床,他們奉行所謂的“連續體家庭”,孩子和大人不分離。

他們甚至不忌諱在孩子面前滾床單,認為從孩子在嬰兒時期,就他們領略啪啪啪的真諦是至關重要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觀念,伯特和維羅納不會辯駁和指責。

但是反倒是埃倫夫婦嘲諷、貶低了維羅納作為一個母親所具備的能力。

這讓伯特當場翻臉,自己的愛人受到別人的“攻擊”,哪怕對方是自己曾經的青梅竹馬也不能忍受。

兩家人最後不歡而散,伯特和維羅納繼續上路,來到了伯特的大學同學湯姆所在的城市蒙特利爾。

湯姆夫婦收養了一堆孩子,家裡就像遊樂場一樣熱鬧。

這讓維羅納格外歡心和羡慕,她就是她理想的環境,她決定要在蒙特利爾住下。

到了晚上的時候,兩家人又接著到外面的餐館、酒吧舉杯暢聊。

湯姆對於家庭和生活的理解讓這對即將為人母、為人父的夫婦深受啟發。

但是也讓伯特和維羅納得知了湯姆的妻子先前第五次流產了。

這讓伯特和維羅納為之感到悲傷,在他們這樣的年紀,這麼熱愛孩子的兩人可能都無法有屬於自己的親生孩子了。

伯特和維羅納顧慮著他們的到來會不會時刻觸及著湯姆夫婦難過的經歷。

當晚,伯特接到了一個久好兄弟的電話,他的妻子離開他了。

伯特帶著維羅納來到邁阿密看望這位好兄弟和他的女兒。

而在邁阿密的經歷,讓伯特和維羅納對愛情、生活都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

筋疲力盡的兩人頓然發覺只要有愛、有家、有責任,或許每個地方都是完美的定居地,每個地方都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起來。

最後,維羅納勇敢地面對失去父母的傷痛,與伯特回到荒廢已久的老家,決定在那裡開始他們新的生活。

屋後的密西西比河美麗如初。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