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生物所在鼠兔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研究中取得進展

不同消化道部位 alpha 及 beta 變異性的大小。 變異性越小, 群落穩定性越大。

鼠兔是小型野生的草食性動物, 屬於兔形目, 和家兔、野兔是近親, 主要分佈在亞洲, 美洲以及歐洲。 在中國, 大部分鼠兔分佈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 其中高原鼠兔和達烏爾鼠兔是兩個較為普遍的物種, 高原鼠兔主要分佈在海拔 3000m 以上的青藏高原, 達烏爾鼠兔生活在 1000m 左右的內蒙古草原。 在草原上, 它們每天攝食大量的草(每只成年鼠兔攝食量約為體重的一半), 這可能和草原的降解退化息息相關。 草在鼠兔體內的消化依賴於消化道微生物的作用,

目前對鼠兔消化道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相互關係以及生態系統穩定性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香真研究團隊研究了高原鼠兔和達烏爾鼠兔口腔、胃、小腸、盲腸和結腸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相互關係, 並探討了每個消化道部位微生物群落的生態系統穩定性。 研究發現, 比起其他區域, 主要的食物發酵器官——盲腸和結腸有更高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 不同腸道區域的腸道微生物結構顯著分化。 網路拓撲學分析發現, 鼠兔盲腸的微生物正相關關係比例較少, 顯示了盲腸微生物群落有更少的合作關係以及更高的功能冗餘性。 根據生態模型, 發現盲腸有著較高的生態系統穩定性。

這為盲腸對難消化的植物多糖的發酵提供了有利條件, 並確保了鼠兔對攝食的大量草的消化和降解。 該研究為高原動物消化道微生物多樣性、功能以及生態適應性研究奠定了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以 Gut region influences the diversity and interaction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pikas (Ochotona curzoniae and Ochotona daurica) 為題, 發表在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上。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四川省科技項目以及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基金的支援。

https://academic.oup.com/femsec/article-abstract/doi/10.1093/femsec/fix149/4587903?redirectedFrom=fulltext#supplementary-dat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