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科幻大片|看未來醫療發展

還記得下面這個場景嗎?

《超能陸戰隊》裡, 當小宏被哥哥發明的健康管家機器人“大白”刺激, 真正“改邪歸正”, 拿著自己的新發明:微型機器人亮相三藩市理工學院的創新產品展示大會時, 帶給眾人的驚歎和擁簇。

在今天不斷創新的中國, 也有這樣一個場合, 為你關於醫療健康的奇思妙想提供平臺, 提供機會;為你的好想法獲得那些頂級投資人、那些已走在前面的移動醫療界明星們認可而努力;為你改變醫療健康世界的夢想助力!

畢竟, 正在快速發展的移動醫療, 從醫患溝通、遠端醫療到可穿戴設備,

從看病流程、各個垂直醫療領域的移動互聯網化到醫療大資料的真正啟動, 醫療健康領域, 充滿了創新的機會和可能。

設想一下, 未知的N年之後, 我們的醫療場景會是什麼樣呢?醫療機器人的普及?空中醫院的建立?醫療難題的技術性攻克?人類潛能的無限開發?

讓我們先數數科幻大片裡的那些“超現實”醫療, 刺激一下你的靈感, 畢竟, 夢想總是要大膽的。

1、《超能陸戰隊》

提及科幻片的醫療級大神產品, 必須要從大白說起。 這部“迪士尼+漫威“感的電影在2015年吸引了全球影迷的目光, 從此, 一種新的生物誕生:大白粉。

作為片中最創新的人物設計, 暖男大白不同于其他超級英雄, 拯救世界比不過給受傷生病的人類一個溫暖的擁抱。

作為個人醫療保健型充氣機器人, 它可以檢測出疾病和受到的傷害, 撫慰人們的傷痛, 還會輕柔地叮嚀你注意安全, 照顧好自己。 大白會說話, 也能聽懂人們的話。 它能在自己的皮膚上顯示資訊, 也能讀懂資訊, 甚至可以感受到, 也能產生體溫變化的觸感。

從技術角度, 定位于私人健康管家的機器人大白, 除了具備完美的人機交互能力, 關鍵還在於它的心臟:大資料晶片, 裝載有超過10000個疾病和醫療程式資料, 可真正實現“對症下藥”。

2、《神盾局特工》

漫威製造了無數超級英雄, 從美國隊長、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浩克、雷神、黑寡婦到銀河護衛隊裡的諸位成員, 無不擁有獨特的超能力。 而在漫威無數電影中, 均有重要位置的神盾局, 終於被揭開了神秘面紗, 這部以人類特工為主角的真人科幻動作劇集, 或許才是漫威系列的基石。

人類的記憶可否被更換?

在該劇中, 正反兩派關於探索記憶和抹去記憶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作為主線一直穿插其中。 首先是, 神盾局局長召集一隻醫療團隊為男主菲爾·科爾森進行開顱手術,

植入一個在小島上的記憶。 而蜈蚣組織可直接探取記憶的設備, 也讓科爾森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記憶完全被更換。 當然, 這次開顱手術的負作用也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3、《超人》

超人, 這位DC漫畫公司旗下的超級英雄,

不僅在力量、速度、腦力、聽力、視力和呼吸能力上極其卓越, 同時還具備超級心算、超級接吻、超級紡織術、超級腹語、超級造園術、超級預感、超級摩擦、超級易容術等能力。 這位來自氪星的外星生物在地球上行俠仗義。

而這部片子也引發了人們對“超力量“的醫療幻想。 雖然片中, 超人吸收太陽散發出的輻射, 就會變得更強並無科學解釋, 但人體技能的開發始終是一個大的醫療課題。

4、《星際穿越》

2014年年底最火的電影非《星際穿越》莫屬。 無數關於蟲洞、黑洞、時空穿梭、N維空間等的科普貼, 引發人們對宇宙空間的極度幻想。 而在片中, 男女主在漫長的太空旅程途中, 以進入休眠水床休眠, 並自行設定喚醒時間的休眠技術, 也引發人們對“長生不老”的醫療幻想。

技術上的人類低溫休眠,是指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人類冷凍到零下196攝氏度,讓細胞停止活動,無限延長人類的生命週期。目前技術還無法達到,主要問題在於當人體溫度降到零下5攝氏度時,細胞內的水分就會凍結並形成冰晶。這些冰晶會穿透細胞膜,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

5、《超體》

在這部影片中,由斯嘉麗•詹森飾演的主角,露西由於接觸某種藥物,開啟了大腦的隱藏功能,使她擁有了超人類的認知能力,而在片尾,當露西的大腦潛能開發達到100%時,也便意味著死亡。

雖然導火索,神秘藥物的成分導演呂克•貝松並未給出解釋,但它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觀念,我們的大腦只利用了一小部分的容量,開發大腦潛能和潛在意識將有可能帶來認知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而“如果人腦中860億個密集的神經元瞬間放電,那麼,這個人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至今仍存爭議。

6、《星際迷航》

這部經典的科幻電影,自1966年誕生以來,收到無數人的歡迎,同時,該系列也被評為“史上25大人文電視劇”的第一名。2013年,《星際迷航:暗黑無界》推出,而在這部電影中,各種高科技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不提具備再生能力的超級人類的血液,只說說片中的兩部可擕式設備。其中,一個是是非觸摸式設備,通過近距離探測和收集主人公的身體資料,該設備完全沒有觸碰到主人公身體,只是在臉部附近進行數十秒的探測檢查,即可收集相關資料。另一個,則需要貼緊主人公臉部進行採集資料,不過並不需要塗任何東西,只需要將設備貼著主人公的臉部即可收集資料,也無須採集主人公的血,非常方便和快速,在整段劇情裡,似乎沒有超過兩分鐘就結束了採集過程。

7 、《超驗駭客》

電影的主人公,德普是一個人工智慧體,打算征服全世界。片中他幾乎改變了人類世界,納米顆粒無處不在,他治癒了所有人的疾病,卻將所有人都“聯網”,這種在生物學上叫做“蟲巢意識”,也就是集體意識、傳心術、心靈感應,代表生物就是蜜蜂。

而這種建立在可再生和強化機體基礎上的人類進化的方向,如同可穿戴醫療的大資料一樣值得思考。

8、《極樂空間》

在這部被吐槽無數的反烏托邦影片中,有錢及有地位的人們在外星球的人造空間站裡,打造了一個“極樂空間”,而其中的關鍵道具,是一個“萬能醫療機“,可快速治療人類的所有疾病。醫療機可以讀取人體的DNA(已經充分掌握DNA技術,克隆人易而反掌的時候),然後通過某種輻射與能量,令體細胞自我加速分裂,重構還原。

影片並沒有對這部醫療機的工作原理做更多解釋,但一些人認為它映射了美國的醫療改革等,在如今的時代,如何讓更多的人享受得到醫療進步的福利或許是移動醫療創業可以推動的。

9、《I型起源》

男主人公伊恩·格雷是一名分子生物學在讀博士,專攻眼睛的進化。在一個聚會上,他邂逅了一位神秘的面具女郎,憑著記憶裡女孩美麗動人的眼睛,他找到了她,兩人陷入愛河。

這部片子提到了“虹膜掃描技術”,在現實世界中早已存在,基於虹膜掃描的身份識別理論,最早始於 1930 年代,但是,直到 1990 年代才開始商業化應用。但是,安全性以及生物視覺形成的進化過程,在今天是有完整的證據鏈的,人的虹膜特徵,也是會隨健康狀況而有所改變的等問題,一直使其成為阻礙。

據瞭解,微軟下一代Lumia旗艦機型或在系統安全上,可能採用虹膜掃描系統,讓我們拭目以待。

10、《人工智慧》

這是一部講機器人的愛的故事。在這部片子裡,除去製造完全人化的機器人大衛,以及我們前文提及的冷凍技術,還有一個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復活。

當人類滅絕的2000年後,被冰凍封存下來的大衛被告知,“除非還有媽媽身上可供復原的DNA,骨片、肌肉、頭髮之類,可為他復原一個媽媽”,就這樣,媽媽復活了。復活,無關倫理,可以被看出醫療技術的最高境界了吧!

未來很神奇,充滿了科幻,但又終會成為未來某日現實中的一部分!想瞭解更多未來方面的資訊嗎?你想更快的預見未來嗎?

也引發人們對“長生不老”的醫療幻想。

技術上的人類低溫休眠,是指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人類冷凍到零下196攝氏度,讓細胞停止活動,無限延長人類的生命週期。目前技術還無法達到,主要問題在於當人體溫度降到零下5攝氏度時,細胞內的水分就會凍結並形成冰晶。這些冰晶會穿透細胞膜,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

5、《超體》

在這部影片中,由斯嘉麗•詹森飾演的主角,露西由於接觸某種藥物,開啟了大腦的隱藏功能,使她擁有了超人類的認知能力,而在片尾,當露西的大腦潛能開發達到100%時,也便意味著死亡。

雖然導火索,神秘藥物的成分導演呂克•貝松並未給出解釋,但它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觀念,我們的大腦只利用了一小部分的容量,開發大腦潛能和潛在意識將有可能帶來認知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而“如果人腦中860億個密集的神經元瞬間放電,那麼,這個人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至今仍存爭議。

6、《星際迷航》

這部經典的科幻電影,自1966年誕生以來,收到無數人的歡迎,同時,該系列也被評為“史上25大人文電視劇”的第一名。2013年,《星際迷航:暗黑無界》推出,而在這部電影中,各種高科技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不提具備再生能力的超級人類的血液,只說說片中的兩部可擕式設備。其中,一個是是非觸摸式設備,通過近距離探測和收集主人公的身體資料,該設備完全沒有觸碰到主人公身體,只是在臉部附近進行數十秒的探測檢查,即可收集相關資料。另一個,則需要貼緊主人公臉部進行採集資料,不過並不需要塗任何東西,只需要將設備貼著主人公的臉部即可收集資料,也無須採集主人公的血,非常方便和快速,在整段劇情裡,似乎沒有超過兩分鐘就結束了採集過程。

7 、《超驗駭客》

電影的主人公,德普是一個人工智慧體,打算征服全世界。片中他幾乎改變了人類世界,納米顆粒無處不在,他治癒了所有人的疾病,卻將所有人都“聯網”,這種在生物學上叫做“蟲巢意識”,也就是集體意識、傳心術、心靈感應,代表生物就是蜜蜂。

而這種建立在可再生和強化機體基礎上的人類進化的方向,如同可穿戴醫療的大資料一樣值得思考。

8、《極樂空間》

在這部被吐槽無數的反烏托邦影片中,有錢及有地位的人們在外星球的人造空間站裡,打造了一個“極樂空間”,而其中的關鍵道具,是一個“萬能醫療機“,可快速治療人類的所有疾病。醫療機可以讀取人體的DNA(已經充分掌握DNA技術,克隆人易而反掌的時候),然後通過某種輻射與能量,令體細胞自我加速分裂,重構還原。

影片並沒有對這部醫療機的工作原理做更多解釋,但一些人認為它映射了美國的醫療改革等,在如今的時代,如何讓更多的人享受得到醫療進步的福利或許是移動醫療創業可以推動的。

9、《I型起源》

男主人公伊恩·格雷是一名分子生物學在讀博士,專攻眼睛的進化。在一個聚會上,他邂逅了一位神秘的面具女郎,憑著記憶裡女孩美麗動人的眼睛,他找到了她,兩人陷入愛河。

這部片子提到了“虹膜掃描技術”,在現實世界中早已存在,基於虹膜掃描的身份識別理論,最早始於 1930 年代,但是,直到 1990 年代才開始商業化應用。但是,安全性以及生物視覺形成的進化過程,在今天是有完整的證據鏈的,人的虹膜特徵,也是會隨健康狀況而有所改變的等問題,一直使其成為阻礙。

據瞭解,微軟下一代Lumia旗艦機型或在系統安全上,可能採用虹膜掃描系統,讓我們拭目以待。

10、《人工智慧》

這是一部講機器人的愛的故事。在這部片子裡,除去製造完全人化的機器人大衛,以及我們前文提及的冷凍技術,還有一個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復活。

當人類滅絕的2000年後,被冰凍封存下來的大衛被告知,“除非還有媽媽身上可供復原的DNA,骨片、肌肉、頭髮之類,可為他復原一個媽媽”,就這樣,媽媽復活了。復活,無關倫理,可以被看出醫療技術的最高境界了吧!

未來很神奇,充滿了科幻,但又終會成為未來某日現實中的一部分!想瞭解更多未來方面的資訊嗎?你想更快的預見未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