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恐龍滅絕之謎:科學家否定小行星撞擊說

1841年, 英國科學家理查·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 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 並命名為恐龍, 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隨後, “恐龍”就出現在大眾的眼中, 它們擁有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 統治了地球大約8000萬年, 直至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

然而, 至今為止恐龍滅絕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不過, 大部分科學家和民眾都認為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 導致地球內部岩漿洶湧噴出, 撞擊造成的超級火山爆發, 整個地球被濃濃的火山灰和毒氣所覆蓋, 地球上的生物長時間不見陽光和月亮, 植物無法光合作用, 大氣層氧氣含量極低, 最終導致恐龍出現滅絕。

近日, 有科學家否定了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造成恐龍毀滅這個說法。

原因是天文學家通過觀察火星和木星的情況, 在這兩年火星和木星也頻頻遭遇小行星的撞擊, 至少有上萬次的撞擊。 然而在觀察木星和火星的岩石變化時, 發現小行星的撞擊並未對火星和木星造成影響。

同時, 通過小行星撞擊火星木星的速度分析, 科學家們測算了一下, 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向地球的時間或許有問題, 他們測算的結果發現, 這個小行星撞向地球的時間大約在8000萬年前左右。 這和恐龍在6500萬年前滅絕的時間存在差距。

證明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古生物學和物理家黎陽2009年在6534.83萬年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K-T線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 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 如此高濃度的銥只有在太空中的隕石中才可以找到, 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過,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銥元素主要集中在地核。 1983年美國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噴發, 科學家在分析該火山噴出的煙塵時發現其中銥元素含量也很高。

並不能表明這些元素來自外太空, 火山噴發同樣可以導致銥元素濃度過高。

雖然, 這位科學家否認了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造成恐龍毀滅這個說法, 但並未提出是什麼導致恐龍滅絕的。 如今恐龍滅絕仍是一個謎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