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綜合實踐活動課要防止走偏

中小學生都將必修綜合實踐活動課。 近日, 教育部發佈《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 提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成為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課。 也就是說, 從小學到高中, 各年級都要全面實施, 所有學生都要參加。 (2017-10-31人民網)

教育部要求, 各地各校都要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 使之成為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必修課。 這是貫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能力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體現和舉措, 是對中小學教師的新要求新挑戰, 是我國教育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新探索新嘗試。

這對於改變目前中小學生“會讀書會考試, 不會做人不會做事”、“知識好、素質虛、能力弱”的現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指導綱要》的規定, 中小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絕不是輕輕鬆松可以辦到的。 筆者認為, 中小學在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一定要注意防止走偏變樣, 背離課程的目的和初衷。

筆者認為, 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是綜合, 是知識、素質、能力的綜合, 必須具有綜合性;二是實踐, 不是理論的講授、知識的灌輸, 而是強調在實踐中育人, 必須具有實踐性;三是活動, 是以系列活動的形式進行的。 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比如小課題研究、自然觀察, 比如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服務,

比如藝術設計、手工製作, 比如職業體驗, 等等。

我們必須明確,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學科實踐課, 不是附屬於某一門學科的實踐課或活動課, 要防止用學科實踐環節取代綜合實踐活動。 它是一門獨立存在的課程, 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 它需要的知識、概念、原理、理論等並不局限於某一學科。 要求教師和學生在組織實施這一課程時, 能夠綜合運用各門學科的知識。

綜合實踐活動課也不是學生的課外活動, 不是可有可無的, 不是自由隨意的, 不是簡簡單單地玩和放鬆, 而是一門必修的課程, 具有明確的課程目標。 為了達成目標, 要求對活動內容進行選擇和組織, 對活動方式進行認真設計, 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評價等。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用“上課”的方式去實施。 即不能採取老師“講”學生“聽”的上課方式, 老師只是課程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 應以實踐活動形式實施, 而不是課堂授課形式。 它要求教師加強學習, 認真領會和把握課程實施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項, 從而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科學實驗課或簡單的實踐活動課, 而是帶有研究性、探索性、體驗性的綜合實踐課, 要求在探究、服務、製作、體驗中培養學生積極發現問題, 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活動能力的提升。

最後, 開設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 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 應當服務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 服務於推進素質教育, 確保實現課程的目的。 (本網評論員 劉運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