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行千里 到麥積山拜謁真佛

佛無真假, 亦無遠近。 五臺山上有位法師曾說: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 只是心頭的一絲善念, 故此, 說遠就遠, 說近就近。

既然如此又何來拜謁真佛一言呢?我說的是千年的真跡。 麥積山雖然維修的十分方便, 但是對於洞內的真跡只是保護和修繕, 並未貼金抹銀、改朝換代。 讓你能夠穿越千年、直面相視。

從我三十八年前第一次到龍門石窟開始, 三十八年後才把中國的四大石窟看完, 我感覺麥積山最棒!保護最好。

中午從西安出發,三百多公里的路跑了五個多小時,下了高速天色將晚,找了家鄉間旅社歇了一宿。次日清晨細雨濛濛,到了景區也沒停,心中黯然失色。進了景區後上了通行車,一路上行到了停車場雨勢見小,心中竊喜。

無論從以往的圖片或文字介紹看,麥積山都是一座孤山。其實準確的說,它是群山環抱中的一座孤峰。雖然通高只有142米,但是下了通勤車到山下還是要走一段上行的坡路。這裡的人都很善良,問路時都會告訴你:不遠了;拐彎就是;一百米等。實際上你還是要出把力氣的。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地處甘肅省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系的一座孤峰。麥積山石窟始創于十六國後秦(西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爾後屢有修葺擴建,至西元六世紀末的隋代基本建成,並完整保留至今。區內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麥積山形狀奇特,猶如麥垛,“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僅二十米,有的高達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出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是十分罕見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麥積山石窟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從十六國後秦(西元384年至417年)時期開始營造的。諺雲:“砍盡南山柴,堆起麥積崖。”可見建造時的工程浩大與艱辛,傳說用工40余萬人。據梁《高僧傳》載,南朝宋年間,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繼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學徒三百余人,可知當時佛事之盛。西魏剛剛立帝時,在這裡“再修崖閣,重興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發修行,賜死後“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大詩人庾信為此寫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隋文帝仁壽二年,楊堅在全國敕葬“神尼舍利”時,秦州使將舍利葬在麥積山頂上,山頂還有高九點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斷開鑿或重修。歷史上雖遭多次地震、火災的破壞,現仍保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畫千餘平方米,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四周風景甚美,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山花野草。極目遠眺:重巒疊嶂、松濤似海、溝壑之間、雲霧繚繞,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案,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麥積山的遊覽路線是單迴圈,只要你認真的看,管包不會遺漏。到山頂有個僅容一人出入的小洞,很容易被人忽略,如果看不到,您就只能原路返回了。——那可是重大損失啊!

雖然從山下仰視看似兇險,實際上所有的路線都很安全。只是有恐高的遊客還是望而生畏、舉步維艱。

麥積山的佛像表情非常豐富,有悟透大道的喜悅;有沉思悟道的靜怡;有凝眸遠視的莊嚴;有捍衛尊嚴的威武。無論哪一種表現都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所有的細節都堪稱完美,即使衣服上的圖案也是線條流暢、飄然若仙。

在麥積山旅遊是一次和古人的真正交流、和佛家的深刻參悟。——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來。

中午從西安出發,三百多公里的路跑了五個多小時,下了高速天色將晚,找了家鄉間旅社歇了一宿。次日清晨細雨濛濛,到了景區也沒停,心中黯然失色。進了景區後上了通行車,一路上行到了停車場雨勢見小,心中竊喜。

無論從以往的圖片或文字介紹看,麥積山都是一座孤山。其實準確的說,它是群山環抱中的一座孤峰。雖然通高只有142米,但是下了通勤車到山下還是要走一段上行的坡路。這裡的人都很善良,問路時都會告訴你:不遠了;拐彎就是;一百米等。實際上你還是要出把力氣的。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地處甘肅省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系的一座孤峰。麥積山石窟始創于十六國後秦(西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爾後屢有修葺擴建,至西元六世紀末的隋代基本建成,並完整保留至今。區內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麥積山形狀奇特,猶如麥垛,“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僅二十米,有的高達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出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是十分罕見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麥積山石窟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從十六國後秦(西元384年至417年)時期開始營造的。諺雲:“砍盡南山柴,堆起麥積崖。”可見建造時的工程浩大與艱辛,傳說用工40余萬人。據梁《高僧傳》載,南朝宋年間,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繼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學徒三百余人,可知當時佛事之盛。西魏剛剛立帝時,在這裡“再修崖閣,重興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發修行,賜死後“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大詩人庾信為此寫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隋文帝仁壽二年,楊堅在全國敕葬“神尼舍利”時,秦州使將舍利葬在麥積山頂上,山頂還有高九點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斷開鑿或重修。歷史上雖遭多次地震、火災的破壞,現仍保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畫千餘平方米,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四周風景甚美,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山花野草。極目遠眺:重巒疊嶂、松濤似海、溝壑之間、雲霧繚繞,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案,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麥積山的遊覽路線是單迴圈,只要你認真的看,管包不會遺漏。到山頂有個僅容一人出入的小洞,很容易被人忽略,如果看不到,您就只能原路返回了。——那可是重大損失啊!

雖然從山下仰視看似兇險,實際上所有的路線都很安全。只是有恐高的遊客還是望而生畏、舉步維艱。

麥積山的佛像表情非常豐富,有悟透大道的喜悅;有沉思悟道的靜怡;有凝眸遠視的莊嚴;有捍衛尊嚴的威武。無論哪一種表現都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所有的細節都堪稱完美,即使衣服上的圖案也是線條流暢、飄然若仙。

在麥積山旅遊是一次和古人的真正交流、和佛家的深刻參悟。——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