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啟動4省市NB-IoT外場測試 中國移動“一馬當先”?

為了積極推進物聯網發展, 中國移動提出“大連接”戰略, 目標指向2020年連接總量超過17.5億, 成為數位化創新的全球領先運營商。 目前中國移動在物聯網方面的建設工作如火如荼, 為我國的物聯網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網路支撐。

其中, NB-IoT是LPWA(低功耗、廣覆蓋接入網路)中最具潛力的技術標準, 適用于智慧家居、物流追蹤、智慧抄表、智慧樓宇、智慧穿戴、廣域物聯、工業物聯等典型應用場景。

外場測試如火如荼

目前, 中國移動積極推動NB-IoT的發展, 已完成業界首個基於標準NB-IoT的端到端互通, 並且聯合產業合作夥伴開啟業界首個NB-IoT的實驗室端到端技術驗證。

據悉, 中國移動已在4個省市啟動NB-IoT外場測試, 隨後將開啟大規模外場測試驗證。 在NB-IoT建設方面, 中國移動似乎一馬當先, 領先于其他運營商。

參加中國移動NB-IoT網路的建設和測試的廠家包括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上海貝爾、中興通訊、大唐移動等系統廠商,

還有諸多晶片、終端、應用等環節的企業。

事實上, 在中國移動發力NB-IoT的同時,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不甘落後。 相對而言, 中國移動在網路頻譜準備、產業化號召力、資金等維度有一定的優勢。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 中國移動已經開始在原有的頻譜中進行清頻工作, 把空置的低頻資源用於NB-IoT部署。 此外, 中國移動原有的物聯網市場優勢將會在NB-IoT技術應用後, 得到進一步發揮。

不過, 相比中國電信的堅決發力NB-IoT, 中國移動還在推動eMTC技術的發展。 NB-IoT與eMTC都是由LTE技術演進而成, 兩者各有優勢, 針對不同業務場景。 不過, 也有人士認為中國移動此舉會分散精力。

挑戰重重

“由於其技術先進性, NB-IoT成為通信史上產業化時間最短的一項技術。

但在整個產業化測試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不少挑戰, 如測試儀錶支援不理想、終端與無線網路研發進度不一致等。 ”當被問及NB-IoT發展面臨的挑戰時, 一位產業鏈人士如是說。

阻礙NB-IoT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晶片模組的價格並不理想, 而推動模組晶片降價, 是中國移動一直關注的工作。 目前, 中國移動正通過補貼、構建生態等不同方式, 加速物聯網終端降價。

同時, NB-IoT畢竟是從運營商角度提出的技術, 而很多垂直行業傾向於使用LoRa等可以使用非授權頻段的技術, 目前LoRa等技術已有不少商業應用, 留給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的時間窗並不多。 甚至, 國際上一些運營商也在發力LoRa, 對NB-IoT保持觀望姿態。

因此, 目前對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而言, 比拼發展速度並不是產業發展關鍵, 如何合作共贏、推動NB-IoT儘快成熟才是王道。

此外, 商業模式也是一大挑戰。 比如NB-IoT智能水錶的模組價格還是偏高。 水務公司、運營商、設備商到底誰買單, 如何創造較高新收益, 收益又如何分配等問題都在探索中。 而且, 這些問題正考驗著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整個NB-IoT產業的智慧。

NB-IoT作為全球統一移動物聯網標準, 技術標準與產業化推進順利, 依託蜂窩網路, 建設覆蓋廣泛、低功耗、大連接的網路, 有望打破物聯網碎片化瓶頸。 我們期待著2017年迎來NB-IoT爆發期。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所長 王志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